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基因型与HBV—DNA水平、HBeAg、肝损程度、抗病毒疗效、疾病进展和预后关系。方法采用s基因片段测序的基因分型法,通过上下游引物经PCR反应体系和操作程序扩增S基因片段,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用3730双向测序技术,将130例HBV—DNA阳性患者测序结果在NCBI上进行HBV基因分型,得出基因型。结果宝安区HBV基因型只有B型和C型,无其他型和混合型,B型占55.74%,C型占44.26%,无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P〉0.05)。B型与C型HBV—DN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B基因型HBeAg阳性率较c基因型高,C型肝损程度比B型重,进展为肝硬化、肝细胞性肝癌的几率高,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研究病例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C基因型患者病情重,进展快,预后差,值得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22.
1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18岁.3岁时发现右(足母)趾较健侧大而不对称,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后经当地骨科医生诊治为"巨(足母)趾畸形,待年长发育稳定后手术矫正."现已成年,自感增长稳定,但外形巨大丑陋并妨碍穿鞋,故要求整复.2000年12月5日入院.家族中无类似发病史.检查:全身发育、健康状况良好,双上肢双手诸指正常对称.  相似文献   
23.
展望  朱飞  方月娥  宁金龙 《中国美容医学》2003,12(6):576-577,F002
目的:研究乳房假体表面改性对减少纤维囊壁形成的影响及CT评价。方法:利用钴^60共辐射的方法把亲水性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接枝到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改变其表面特性后植入兔的背部,以未经改性的正常假体作为对照组,隔一定时间通过组织切片及CT扫描的方法观察假体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性后假体周围的炎症反应较轻,形成的纤维囊壁在各个时间段均薄于对照组;CT扫描显示术后8个月,改性的硅胶假体外形无明显改变,而未改性组外形显著改变。结论:在硅胶乳房假体表面接枝N-VP后可以有效地改善假体表面的组织相容性,减少周围纤维囊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4.
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侧颌颈皮瓣的设计应用及血供类型.方法设计蒂部位于耳前的由颌缘走向颏下的窄蒂皮瓣,用于中老年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皮瓣最大10 cm×6 cm,蒂宽2.5~3.0 cm,长2~4 cm.结果本组4例,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应用改进设计的侧颌颈皮瓣修复创面,全部获得成功,术后外形良好,供区直接松解缝合,肿瘤无复发.结论侧颌颈部皮瓣应属于跨区供血皮瓣.设计时宜斜行走向,蒂部不宜过窄,供区可直接闭合,解剖层次表浅,手术时间短,同时为患者提供术后及早的综合性治疗,如放疗,是中老年患者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创面修复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5.
持续恒压扩张中囊内压力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持续恒压扩张中囊内压力对药物渗透性的影响。方法 在扩张囊内注入 0 .2 %甲硝唑后分为常量扩张组和持续恒压扩张组 ,将扩张囊置入生理盐水中 ,分别于 1、 2、 4、 8、 12、 2 4、 48及 72小时取样 ,测定囊外的药物浓度。结果 常量扩张及持续恒压扩张时 ,扩张囊对甲硝唑均有渗透性 ,囊外药物于 48小时达到有效浓度。持续恒压扩张组各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均大于常量扩张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持续恒压扩张时囊内压力的增大可增加药物的渗透性。在持续恒压扩张过程中 ,使用 0 .2 %甲硝唑可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涉及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之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哮喘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明了.众多的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中辅助性T细胞(Thelper,Th)及其亚群(Th1、Th2和Th17)已被证实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调查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了解该类人群中肩关节病变现状,分析肩关节破坏的相关因素,为RA肩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选择RA患者,记录发病年龄、病程,采用ASES肩关节评分量表评测肩关节功能;拍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进行Larson分期,测量肩关节内侧距离(MD)、肩关节上移指数(UI)、肩关节内移指数(MI)、大结节关节面间距(GA),分析Larson分期与上述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2010年3月~2010年11月,60人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51.34±14.14)岁,男6人,女54人.ASES评分(72.69±24.76)分;完成116肩摄X线片,无明显骨性破坏的肩关节(Larson 0 ~1期)MD为(7.55±0.55) cm,UI为1.38±0.10,MI为1.04±0.29,GA为(0.60±0.22) cm.Larson 分期与ASE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028 3,P=0.001),与反映肩关节内移的MD、MI呈显著负相关(r=-0.177,P=0.029和r=-0.438,P<0.001);与UI无显著相关性(r=-0.062,P=0.253);与GA呈显著负相关(r=-0.369,P<0.001).与病程和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534和r=0.390,P<0.001),与患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 =0.091,P=0.165).[结论]肩关节受累在RA患者中广泛存在,其受累程度随着病程增加而增加,随着破坏程度的加剧肩关节旋转中心发生内移,但是尚不明确旋转中心上移与骨性破坏是否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究化痰行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清洁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50只采用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确认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5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干预6W,6W后比较各组Ⅳ型胶原(C-Ⅳ)、层黏连蛋白(L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TGF-β1 m 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干预6W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中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C-Ⅳ蛋白的表达(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L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α-SMA表达都明显下降(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化痰行瘀汤低剂量组、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OP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化痰行瘀汤各剂量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化痰行瘀汤高剂量组TGF-β1m 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痰行瘀汤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且与剂量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应用改进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改进设计的额部扩张皮瓣行全鼻再造术的效果。方法 将前额主要供血支部分结扎阻断,保留选用的轴型血管蒂,强化皮瓣扩张的延迟效应,除设计以额正中皮瓣做全鼻再造外,还选用额上区横向扩张皮瓣,其供区缺损施以同侧或对侧扩张皮瓣推进修复,直接缝合。共已应用11例。结果 11块额部扩张皮瓣转移后完全存活,随访6个月~8年4个月,再造鼻功能形态恢复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 强化额部扩张皮瓣血供或选用额上区横向皮瓣都是鼻再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0.
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修复的手术方法的选择。 方法 自 1986年以来 ,共收治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 3 6例 ,应用逆流颞顶筋膜瓣结合中厚皮片移植、下斜方肌肌皮瓣移植修复及轴型头皮瓣结合皮片移植修复 ,创面最大 2 6cm× 2 4cm ,颅骨外露最大面积 2 2cm× 18cm。 结果 共切取皮瓣、筋膜瓣及肌皮瓣 3 4块 ,其中 1例局部头皮瓣因缝合有张力 ,边缘裂开 ,换药后再次用局部小皮瓣修复痊愈。 1例下斜方肌肌皮瓣远端 4cm表皮坏死 ,行补充植皮治疗后愈合 ,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 ,术后经半年~ 1年随访 ,效果满意。 结论 逆流颞顶筋膜瓣是头皮肿瘤切除后顶额部骨外露修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斜方肌肌皮瓣则是修复全头皮撕脱大面积颅骨外露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