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HIV感染者术后感染并发症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HIV病人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外科收治的97例HIV感染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前后HIV病人血常规、肝肾功能、CD4、CD8、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200个/μL病人(A组,51例)33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2例死于脓毒症;CD4 200~350个/μL者(B组,31例)12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CD4>350 个/μL者(C组,15例)5例发生感染性并发症。A组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CD4<200个/μL的HIV病人手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风险明显增高,应加强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52.
专业临床研究医师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烨  姜文奇 《中国肿瘤》2010,19(5):288-291
设计严谨、操作规范和结果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是临床治疗指南和规范制定的依据,而这些指南和规范则是临床医师为患者提供治疗计划和作出医疗决策的根据。作为临床研究的主要执行者--临床研究医师(clinical research physician,CRP)是研究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作者参考了国内外培训临床研究医师的现状,论述了培养专业临床研究医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中国的临床研究事业正处于逐渐规范、成熟的阶段,临床研究医师的培养迫切、必要;文章还对临床研究医师必备的职责及其培养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对新药临床试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现状。[方法]根据患者是否参与过临床试验,分别设计两份"肿瘤患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调查问卷,并于2010年8月~10月期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门诊和住院开展调查,共403名患者及家属完整回答问卷,并当场回收,随后统计分析。[结果]370名未参与过临床试验的肿瘤患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普遍较低,甚至存在偏见和误解;但参加过临床试验的33名患者比从未参加的患者在认知度方面有所提高,但仍然对"随机"、"安慰剂"等概念认识模糊;接受度方面,78.5%的受调查者认为肿瘤临床试验对促进肿瘤研究及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大部分病人(75.8%)在结束临床试验后愿意将血液或者其它标本用于其它研究。[结论]目前我国肿瘤患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均低,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是提高病患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另外,加强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也是提高公众正确认识新药临床试验的关键。  相似文献   
54.
96急性肾衰透析治疗体会陶常瑛解放军第50960部队医院(261041)梁咏梅曹烨1994年2月至1996年12月,我们收治急性肾衰(ARF)患者96例。均采用透析治疗,效果较好。临床资料:本组男81例,女15例;年龄16-73岁。原发病为严重外伤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利用三维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打印制作数字化个齿托盘的方法,通过体外研究评价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和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的效果。方法: 在标准下颌牙列模型上进行14颗树脂牙全冠预备,通过三维扫描获取预备体表面数据。利用牙科修复设计软件在每个预备体上确定边缘线位置,设计作为个齿托盘主体部分的解剖全冠和连接体形态,以及作为容纳印模材料空间的基底冠形态。在生成的个齿托盘主体数据外表面增加辅助固位装置,内表面生成组织终止点。设计及打印全牙列预备体模型1副,常规全牙列个别托盘A、B以及数字化个齿托盘各4副。使用个别托盘A采用一步法对全牙列预备体模型进行聚醚印模制取,使用个别托盘B和数字化个齿托盘采用分段取模方式完成聚醚印模制取,各重复制取4次。记录每次印模制取的时间及印模中每个预备体肩台及轴面/牙合面缺陷的数目,对每个预备体印模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方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和预备体质量分布。结果: 常规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中肩台缺陷数目显著多于数字化个齿托盘法,轴面/牙合面缺陷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印模的预备体合格率高于常规法,预备体质量分布优于常规法。结论: 通过数字化方法可以实现个齿托盘的设计和制作,与常规法相比,数字化个齿托盘法制取全牙列全冠预备体印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切应力对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ECs)中微管的聚集重构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血管重建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证据。方法应用ECs与VSMCs联合培养的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ECs面施加15dyne/cm2的层流切应力,以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ECs为对照组,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研究切应力作用下与VSMCs联合培养的ECs的微管聚集的变化。结果静态联合培养组,ECs微管骨架的排列是稀疏、发散和无规律的。切应力诱导了ECs的微管的重构,,微管骨架变得有序,朝切应力的方向规律的排列。切应力能够促进ECs的微管聚集,与对照组相比,切应力作用下的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增加,切应力作用3h,ECs内多聚微管的数量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切应力诱导和促进了EC的微管骨架发生重构(聚集)。结果提示:微管可能是机械应力刺激作用的靶标,应力可能通过它改变ECs的形态,影响细胞的黏附与迁移等功能。  相似文献   
57.
曹烨 《今日药学》2015,(2):73-74,76
一、合同的重要性1.临床试验合同是临床试验中申办者/合同研究组织(CRO)、研究机构/研究者约定各方职责、权利,明确临床试验经费的重要文件。2.临床试验合同属于技术合同,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并受其保护。二、合同的起草1.申办者/CRO和研究机构均可负责执笔、起草,或拟订"合同模板"以供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磁粒子标记的微囊化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移植预防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方法:选用6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A、B、C、D、E 5组,每组12只.A、B、C、D组应用髓核抽吸法制作L2/3、L3/4、L4/5椎间盘退变模型,取同种异体兔bMMSCs行体外培养,并在体外纯化扩增,用SHO标记后行微囊化,于造模手术当时植入(A组)兔手术节段椎间盘内;B组植入未微囊化bMMSCs;C组移植空微囊;D组仅制作模型,不移植;E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建模后2、4、6、8周时用MRI扫描对标记干细胞在椎间盘内分布进行示踪,并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后取L2/3、L3/4、L4/5髓核组织,用间苯三酚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多糖含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Ⅱ型胶原含量的变化.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MSCs能被SPIO有效标记,应用MRI扫描可观察到其在体内的分布,8周时MRI图像与4周时相比,干细胞由注射部位向周边发生了迁徙.建模后2、4、6、8周各时间点.A组髓核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含量均高于B组、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均高于C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E组与B组、C组及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8周时A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囊化bMMSCs移植后能恢复兔髓核中细胞外基质含量,其效果优于单纯bMMSCs移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通过测定和对比慢性咀嚼肌痛(masticatory muscle pain,MM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双侧咬肌区、双侧颞肌区及左手中指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初步探讨慢性MMP患者的三叉神经感觉功能是否出现变化.方法 收集慢性MMP患者12例(慢性MMP患者组),以及年龄、性别与慢性MMP患者组相似的健康对照者12名(健康对照组),分别行咬肌区、颞肌区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y scale,VAS)评分;对两组双侧咬肌区、双侧颞肌区和左手中指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进行榆查.对两组5个部位的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MMP患者组左侧咬肌、右侧咬肌、左侧颞肌、右侧颞肌和左手中指的电刺激痛阈均明显降低[分别为(5.9±1.1)、(5.7±1.0)、(5.3±1.4)、(5.5±1.7)和(5.2±1.0)m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433,P<0.001);而两组电刺激感觉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41,P=0.959).慢性MMP患者组VAS得分与咀嚼肌电刺激感觉阈和痛阈之间未发现相关关系.结论 相比健康对照组,慢性MMP患者的咬肌、颞肌及手指的电刺激痛阈均显著降低,提示患者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出现变化,其机制可能涉及高级神经中枢.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和62例胃癌组织中Rab25和CLIC3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4%、74.2%,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ab25和CLIC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而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两种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75,P0.01)。结论:Rab25和CLIC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并在胃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