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6例ACS患者作为ACS组,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ACS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均予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对照组志愿者均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口服,药品来源、剂量与ACS组相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受试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对照组志愿者分别采用双联抗血小板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以及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4.27±16.37)%、(47.61±16.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患者采用上述2种方法治疗,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7.70±15.07)%、(47.03±15.4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影响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二者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运动刺激前庭感受器后,下丘脑室旁核(Pa)神经元的反应,及Pa在前庭刺激引发机体自主反应中的作用和有关神经机制。 方法 将1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前庭损毁组,双侧鼓室内注射4-氨基苯砷酸钠(100 g/L)以损毁内耳迷路感受器。两组动物均经过2h双轴旋转运动刺激后,取含Pa的脑块并进行冠状切片(25μm)。以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体系(ABC)法对切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和统计学分析Pa内Fos阳性神经元数量变化。 结果 药物损毁前庭后,动物头部有左右摇晃,运动时身体不稳或转圈等不平衡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动物下丘脑多个区域有大量Fos阳性神经元出现,其中Pa、室周核以及下丘脑外侧部等区域Fos阳性神经元密度更高。统计学分析表明,前庭损毁组动物Pa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正常组动物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为(104.00±7.00)个,前庭损毁组为(62.67±7.06)个。 结论 前庭信息传入能够激活Pa神经元,提示Pa神经元在前庭信息引发的自主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 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机制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Apo...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带动静脉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骨缺损及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股骨近端骨肿瘤12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6例,均采用带动静脉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25个月,移植骨与宿主骨均愈合。腓骨供区无明显并发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术后症状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股骨转子区肿瘤患者骨缺损修复满意,患肢平均6个月开始负重活动。结论带动静脉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不仅能修复骨缺损及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还可重建局部血运,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63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HAD)评分分为抑郁组(HAD≥8分)71例,非抑郁组(HAD〈8分)292例。2组患者于入院时、发病后3个月和4个月3个时点,分别采用简化Fugl 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抑郁组在病后3个月和4个月,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明显较非抑郁组差,2组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影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康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照射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草莓状血管瘤患儿630例703处病灶.除8处位于睑缘的病灶,为避免对眼睛造成损伤,采用静脉全麻外,其余均不需麻醉.以功率7w、距离0.1~0.2cm连续Nd:YAG激光对病灶进行间隔、点状照射凝固,照射区面积直径0.2 cm,间隔0.3 cm,术中及时应用75%乙醇作局部物理降温,术后对治疗部位进行精心护理及茶子油涂抹,并观察其局部热反应和疗效.结果 3个月至2年的随访观察,703处瘤体全部消失,无一例复发.除19个病灶由于术后护理不当,形成局部皮肤瘢痕愈合外,其余684处病灶均未出现局部瘢痕和萎缩.结论 Nd:YAG激光照射治疗草莓状血管瘤安全有效.随着治疗后时间的延长,治疗部位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重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的手术策略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3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重型高血压性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并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18例血肿清除满意,5例血肿大部分清除.术后随...  相似文献   
49.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与老龄化进程息息相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患者不仅经常被漏诊,而且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正因为如此,骨质疏松症直接导致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量丢失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50岁女性其一生中发生骨折风险的概率大约是50 %,对骨质疏松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以预防这些骨折的发生。除此之外,非药物性的治疗还包括健康饮食、防止跌倒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钙剂、维生素D以及抗骨吸收药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激素替代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狄迪诺塞麦)、骨形成药物(特立帕肽)和混合型制剂(雷尼酸锶)在内的骨活性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钠)是目前骨质疏松症治疗中最常应用的抗骨吸收药物,但由于其依从性、耐受性较差,加之不良反应的影响,会限制其从抗骨吸收治疗中的获益。目前已在研发针对骨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基础上的一些新药,并且正在进行疗效评估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50.
骨质疏松性骨折,也被称为脆性骨折或低能量骨折,常常发生于站立或蹲坐位跌倒之后,它不同于机动车的意外事故所致的高能量损伤。骨折直接导致病人行走受限,情绪抑郁,自主性丧失,慢性疼痛。骨密度测定可用于绝大多数的病人,而且已经证实,骨密度降低会增加骨折的风险性。除骨密度外,其他能够增加骨折风险的因素包括:年龄的增加、既往骨折史、跌倒、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家族的髋部骨折史以及当前的吸烟史。本文旨在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