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41.
锁定钢板治疗跟骨复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伟  才晓军  关长勇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809-1810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12例15足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加植骨进行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依据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优4足,良6足,中1足,差1足,总优良率83,3%。结论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复杂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33例腰椎结核患者经前路腹膜外或后路经椎弓根椎体病灶清除,术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7~10天,观察在院治疗效果和愈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33例腰椎结核病人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28个月,无结核病灶复发。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是腰椎结核手术治疗中一项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在促进炎性积液排空、伤口愈合和防止术后复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比较Kirschner wire和Cable-pin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6年12月~2009年12月间笔者医院收治的107例髌骨骨折病人,分别用Kirschner wire和Cable—pin手术治疗68例和39例,记录两组病人的骨折类型、手术历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日、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SS11.0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7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1个月,平均14.2个月。Cable-pin治疗组患者的手术历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Kirschner wire治疗组(P〈0.05),但医疗费用远高于后者(P〈0.01)。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和远期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Kirschner wire手术治疗髌骨骨折更为广泛,方法灵活且疗效肯定,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法;Cable—pin操作简单、疗效可靠,但仅适用于横断性髌骨骨折,且医疗费用昂贵,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人工髓核(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完整随访自2002年3月~2004年7月采用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物理检查、MPQ、VAS、ODI评分,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I检查,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9例获52~67...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指标分析。方法回顾2001年6月~2011年6月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10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别采用单纯前路、单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手术结核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性重建,随访3~36个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手术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手术治愈率、复发率、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3种术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畸形矫正度方面:单纯前路<单纯后路和前后联合入路,而后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别;在术后矫形角度丢失方面,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后路<单纯前路;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医疗总费用方面,单纯后路<单纯前路<前后联合入路。结论 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前入路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医疗费用高。从短期的临床研究结果看,后入路手术优势更明显、更具可选择性,而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 13例 ,男 5例 ,女 8例 ,年龄 6 1~ 78岁 ,平均 6 7岁 ,伤椎T112例 ,T12 5例 ,L13例 ,L2 2例 ,1例为T10 ~L14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或导航系统下 ,采用经皮穿刺 ,在椎弓根建立 4 5mm直径的管性通道 ,将耐高压可扩张球囊置入伤椎 ,高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 ,将松质骨向两侧终板挤压 ,抬高椎体 ,X线确认椎体高度恢复或终板变形 ,记录球囊压力以及容量 ,抽出造影剂 ,并取出球囊 ,将计算好的同体积等温固化骨水泥注入扩张产生的空腔 ,待骨水泥固化后 ,拔除工作套管 ,手术完成。结果  13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基本消失 ,6~ 8h后可以离床活动 ,术后X线确认压缩骨折椎体基本复位 ,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14°(10°~ 2 8°) ,术后随诊 1~ 12个月 ,腰背痛无复发 ,伤椎高度无丢失。结论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作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 ,操作简便 ,能够迅速缓解疼痛 ,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