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61.
骨不连是指伤后9个月骨折仍未达到骨性连接,并且连续经过3个月的治疗,X线片仍显示骨折端分离,未见任何愈合迹象,是骨折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是目前创伤骨科的棘手难题之一。骨不连常由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成,常见的诱因包括骨折损伤程度、软组织挫伤情况、局部血供破坏、感染、身体营养状况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根据X线及组织学可分  相似文献   
62.
有研究表明,在HBV感染的患者中,约有10%以上的患者重叠HCV感染.重叠感染者的病情不论从肝脏组织学损伤还是临床表现上都较单纯感染者为重,且易发展为进行性肝功能衰竭,但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实验通过检测HBV和HC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TNF-α及IFN-γ水平,探讨这两种细胞因子与HBV和HCV重叠感染的关系,为临床免疫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随着有机磷农药在农牧区的广泛使用,致使经皮肤吸收的有机磷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由于发病经过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入院时患者常有昏迷.加之基层医生对本病缺乏认识,给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现将94例完整病历加以整理,并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张虎 《职业与健康》2001,17(11):92-93
乙型肝炎流行面广,传染性强,病程迁延,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严重感胁着人类的健康。目前对乙型肝炎治疗无特效方法,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措施。乙型肝炎疫苗问世以来,较多地报道了在婴幼儿中的免疫效果,而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报道较少,为了解乙型肝炎疫苗在不同人群中的免疫效果,笔者对1999~2000年在我站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追踪的受免疫者进行抗-HBs阳转情况观察,现作分析报告。1 材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来自在我站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的部分受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构建表达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基因工程菌。方法人工合成1对含EcoRI和BamHI限制性酶切位点的特异引物,以人血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hBDNF成熟肽基因。用A-T克隆法与pUCm-T载体连接后,再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将重组体pBV220.hBDNF转化大肠杆菌DH5a,经42℃热诱导表达。结果经限制性酶切和DNA测序证明重组入载体中的DNA片段确为hBDNF,并成功表达出hBDNF蛋白。结论该研究成功地克隆出hBDNF基因编码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稳定表达,表达效率达25%,为今后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科1990~2003-06收治儿童陈旧性Monteggia′s骨折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3~7岁,平均5岁。初次到我科就诊时间从伤后2~18周,治疗后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6个月。1.2方法本组依据1976年Bado的分型,其中型12例;型6例,合并桡神经深支损伤1例;型1例。追问病史,患儿均为在玩耍时摔倒受伤,其受伤机制多为前臂旋前位,手背伸位撑地致伤,其中1例为摔倒时肘内侧着地直接致伤。入院后在“C”形臂X光机下行手法整复石膏固定5例。其中型固定前臂旋后位,屈肘100°位;型固定前臂于旋后位,屈肘70°位。固定时间6~8周,拆除石膏…  相似文献   
68.
王玉芳  张虎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07,12(2):124-128
炎症性肠病(IBD)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据报道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为10/10^5-20/10^5,克罗恩病(CD)约为5/10^5-10/10^5:UC的患病率约为100/10^5-200/10^5,CD约为50/10^5-100/10^5。亚洲国家IBD较少见.但近20年我国IBD相关报道异常增多。Jiang等综合分析10 218例国内文献报道的UC患者,发现近10年该病报道病例数上升3.1倍。一项基于住院病例的回顾调查研究显示我国IBD住院患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003年UC住院例数和内镜检出例数分别是1990年的3.4倍和4.1倍;2003年住院消化病患者中CD患者的构成比为1990年的3.4倍:2003年住院总患者中CD患者的构成比为1990年的2~倍。  相似文献   
69.
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一)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虽然目前亚太地区尚无炎症性肠病(IBD)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但一系列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与西方国家相比仍呈滞后现象。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仍较克罗恩病(CD)高。除地域差异外。在一些多民族国家中,IBD尚可见种族差异。亚太地区IBD的遗传背景有异于西方国家。如据报道该地区CD患者未检出NOD2/CARDI5变异。一般而言,该地区IBD患者的临床过程似不如西方国家严重。 亚太地区IBD的诊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缺乏IBD诊断金标准。存在多种小肠结肠炎,与IBD临床表现相似,使鉴别诊断特别困难。迄今为止,亚太地区IBD的诊断标准多采用西方国家的诊断标准。诊断必须逐步排除非IBD的小肠结肠炎。确诊应有典型的组织学表现。某些患者需借助随访和诊断性治疗才能确诊。进一步研究IBD发病机制将有助于开发更好的诊断标记物。 亚太地区IBD的治疗亦存在特殊问题。由于诊断困难。IBD患者常未能及时接受适当的药物治疗,但该地区仍广泛采用药物治疗方案。结合西方指南和本地经验可制定类似的处理原则。以利诱导缓解和维持缓解。提倡逐级使用基于病变范围、活动性和严重度的阶梯式治疗方案。对不同病例采用综合性、个体化的方法。随着对IBD发病机制和亚太地区IBD独特性的深入理解。合理、实用的药物治疗指南和应用生物制剂治疗将改善该地区IBD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70.
张虎连  郭建勋  王双珍 《全科护理》2014,(12):1123-1124
正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的护理都离不开对瞳孔的观察。及时、动态的观察瞳孔变化,既可以对病情的转归做出准确的判断,又可以抓住最佳的救治时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正常瞳孔的解剖生理,结合29年来的护理工作实践,现就瞳孔不同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如下。1正常瞳孔的解剖生理1.1瞳孔的解剖瞳孔是虹膜中央一圆形的孔,是光线进入眼内的门户。正常瞳孔的直径为1.5mm~8.0mm,呈正圆形,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