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心机图(心缩时间间期STI与心尖搏动图ACG)和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室功能,是目前较多应用于心血管病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由于与心血管造影、血液动力学直接监测相比较,有很好的相关性,为临床估价左室功能提供可靠的基础。本文对冠心病、高血压和原发性充血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初步观察,探讨心机图和超声心动图评定左室功能的敏感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2.
乳腺导管扩张病亦称细胞性乳腺炎,由Ewing于1925年首先提出。随着病理检查的普遍开展,发现的病例有增多趋势。本病在临床上与其他乳房疾病,尤其是乳癌较难区别,易导致误诊误治。我院自1992年5月至2003年5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本病40例。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制备心肌缺血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IMO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CD40L的表达,并测定血清LDH、CK、AST的活性.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外周血CD40、心肌组织CIMOL的表达及血清LDH、CK、AST的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补阳还五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外周血CD40、心肌组织CD40L的表达及血清LDH、CK、AST的活性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阻断CD40-CD40L炎症信号途径及降低血清LDH、CK与AST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4.
急性大肠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症大肠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急症大肠手术30例。一期吻合21例、大肠单管造瘘术5例、双管造瘘术4例。结果:治愈28例,死亡2例。结论:重视癌性大肠梗阻,大肠癌自发性破裂,大肠外伤性破裂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远期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7月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资料完整并获得未次随访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62例,随访5~9年(平均6.4年).融合方式有后外侧融合(PLF)、自体髂骨椎问融合(PLIF)、椎间Cage植入融合(PLJF+Cage).评价JOA评分改善率、优良率、满意度、融合及临近节段退变情况等,对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滑脱率、椎问高度、椎间盘角、节段侧凸角等影像学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JOA评分改善率(67.7±19.4)%,优良率85.5%,满意度87.1%,融合率95.2%,临近节段退变或原有退变加重26例(41.9%),各融合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滑脱率、椎间高度、椎间盘角及节段侧凸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滑脱复位、椎间高度、椎间盘角有所丢失,椎间Cage植入融合丢失最少.[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远期疗效满意,椎间Cage植入融合的放射学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46.
近十余年来,已有较多的资料证明炎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Ross于1999年著文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症性疾病。认为血浆炎性分子(CRP,IL-6)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降低炎性分子水平的药物,可减少发生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性,而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血压可减少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资料表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其机制尚未阐明.在某一特定的LDL血浆浓度人群中,冠心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说明高脂血症与AS的发生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之间存在复杂的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8.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可出现暂时性的应激血糖升高,有研究提示血糖升高与预后有关,本文收集我院1995年8月至2001年8月资料完整的AMI患者149例,观察其血糖变化,探讨AMI早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9.
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血小板活化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致血小板活化机制及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1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及其周围血血小板表面CD62p、CD63的表达,并与30例非脑梗死头晕患者对照.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单侧脑梗死者同侧颈动脉斑块明显增加,达68.75%,双侧脑梗死者双侧颈动脉斑块达58.47%.斑块处狭窄,局部血流增快.颈动脉斑块患者血CD62p和CD63水平较正常动脉者明显增高,单侧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CD62p和CD63的阳性率及荧光强度分别达4.72%±4.52%、5.38%±3.73%和1.50±0.26、1.38±0.14,双侧斑块者达7.72%±4.96%、6.78%±4.02%和1.59±0.37、1.41±0.18,后者较前者明显增高(P<0.05).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率明显较对照组增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P<0.05).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构成"高剪切力+低剪切力"的特殊剪切力梯度活化血小板,可能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HD)小鼠体内的药效动力学过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测定小鼠ig BHD后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制备BHD含药血清,并观察含药血清对小鼠空白肝匀浆内MDA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BHD对MDA及SOD活性影响的时效、量效关系,估算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结果 BHD整体给药及其含药血清均显著降低小鼠肝内MDA水平,增强SOD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MDA及SOD的整体和血清药理实验的时-效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多峰现象,相应药效动力学参数除效应达峰时间(tp)和效应呈现半衰期[t1/2(Ka)]比较接近外,其余参数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BHD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应,且药效强度较高,作用时间长,其单次给药的药效动力学模型为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