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分析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内口腔链球菌菌群及其菌种组成的多样性.方法 牙菌斑组织取自45例学龄前儿童,根据乳牙龋失补牙面(dmfs)指数分为无龋(dmfs=0)、中龋(dmfs=4~6)和高龋(dmfs>8)(n=15).分别提取细菌总DNA,进行链球菌属rnp B特征序列的PCR扩增及DGGE分析,克隆、测序并与核酸序列数据库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无龋儿童菌斑中口腔链球菌菌群的基因型分布均显著高于中龋和高龋儿童(P<0.05);变异链球菌群是高龋组中的优势菌群.结论 PCR-DGGE技术结合rnp B基因克隆文库分析可较灵敏、直观地反映牙菌斑中链球菌属各菌群及其菌种的组成情况.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建立牙周袋龈下菌斑中古细菌分布的基线信息,探讨其分布与牙周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运用古细菌通用引物扩增菌斑标本,PCR产物连接TA载体,挑选多个克隆测序.其结果使用数据库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随机采集牙周病患者龈下菌斑标本,按照牙周袋深度分组(A、B、C、D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菌斑中古细菌的检出率.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扩增产物为古细菌.临床标本中牙周袋较深组(C组和D组)的古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浅牙周袋组(A组和B组).结论 古细菌的检出率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提示古细菌可能参与牙周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用唾液取代龈下菌斑采集牙周致病菌样本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各36例,应用16S rRNA PCR技术分别检测患者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伴放线放线杆菌(A.a)、牙龈卟啉单胞菌(P.g) 和福赛斯坦纳菌(T.f).以21名牙周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 A.a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1.67%和50%,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g在侵袭性牙周炎和慢性牙周炎患者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6.67%和50%,在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3.33%和91.67%,与对照组的30% 和51.74%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T.f在侵袭性牙周炎、慢性牙周炎和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分别91.67%、91.67%和85.71%;在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66.67%和71.43%;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的非刺激性全唾液是龈下菌斑样本的集合,可以取代龈下菌斑用于采集细菌样本检测牙周病原菌.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云南白药在P.g-LPS诱导的炎症环境下对人牙髓细胞分泌IL-6、IL-lβ、TNF-α的影响, 探索云南白药对牙髓炎抑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髓细胞, 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来源, 10μg/m L的P.g-LPS刺激人牙髓细胞24 h后, 分3组, 空白对照组1%FBS培养液, 阳性对照组10μg/m L P.g-LPS, 白药组10μg/m L云南白药.于刺激结束, 换液后1 d、3 d时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L-6、IL-lβ、TNF-α水平, 同时换液3 d时定量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6、IL-lβmRNA的表达.结果 成功培养HDPCs, 波形丝蛋白表达阳性, 角蛋白为阴性.P.g-LPS刺激人牙髓细胞1 d时, 3组之间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无差别, 换液后1 d和3 d, 空白对照组和白药组低于阳性对照组 (P<0.05) , 白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然而换液后3 d白药组TNF-α、IL-6、IL-1βmRNA的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 .结论 在P.g-LPS诱导的炎症环境下, 云南白药作用3 d时, 对HDPCs的TNF-α、IL-6、IL-1β蛋白分泌没有明显抑制作用, 但抑制TNF-α、IL-6、IL-1β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5.
背景:特重烧伤患者自体皮源匮乏,只有开发新的皮源才能缓解这一难题.目的:在微粒皮移植的基础上稍作改进,拟观察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修复特重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自体对照观察,于2005-01/2008-01在唐山钢铁公司医院烧伤科、唐山工人医院烧伤科、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唐山路北红十字医院、唐山二五五医院烧伤科及唐山市第二医院烧伤科完成.对象:选取特重烧伤患者10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60.55±3.21)%.Ⅲ度烧伤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1.74±2.98)%,手术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52.19±5.44)%.方法:每例患者选取较为对称、创面性质相同且采用不同厚度头皮微粒移植的2处Ⅲ度烧伤切痂创面进行对照,分别记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及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薄中厚超微粒头皮,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20;常规微粒头皮移植组移植正常头皮微粒,供受皮区面积比为1:1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网格计数法统计头皮移植后3,4,5周末的创面愈合率.结果:移植后第3,4,5周末两组创面愈合率基本相近(P均>0.05).结论:薄中厚超微粒头皮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大面积特重烧伤的方法,与传统常规头皮微粒移植相比,在供皮面积相同、受皮区面积增加1倍的情况下创面愈合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非穿刺损伤引起化疗药外渗的护理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肿瘤化疗药外渗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操作者刺破血管壁或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内而引起药液外漏。在我科近一年来进行化疗注射 881人次中 ,发现 3例病人为非刺破血管壁所致的化疗药外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非穿破血管型化疗药外渗的 3例病人均为联合化疗 ,男性 1例 ,女性 2例 ,年龄 6 1~ 6 7岁。其中小细胞肺癌 2例 ,非小细胞肺癌 1例 ,除 1例为第一疗程出现化疗药外渗外 ,其余 2例均为多疗程化疗中出现化疗药外渗。在本组病例中2例应用化疗药物诺维本 ,1例为泰素。外渗部位 :足背部1例 ,内踝 1例 ,前臂 1例 ,均经及时处理后恢…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给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1腹腔注射诱导制备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8周后测定大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及丙二醛水平。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大鼠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丙二醛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则显著升高。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降低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大鼠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并增强其机体抗氧化能力,对高血压、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8.
皮瓣移植修复深度烧伤创面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电击伤、高压乙炔火焰冲击烧伤、热压伤创面,应用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避免截肢,恢复功能和防止继发性大出血等优点。我院烧伤科自2000--2007年对23例患者、39处高压电击伤、高压乙炔火焰冲击烧伤、热压伤创面应用39块皮瓣、肌皮瓣移植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80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憋喘7年余,加重10天”于2020年3月23日入住山东省立第三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呼吸内科。患者2014年在该院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并感染”,后多次于该院住院治疗。1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白色黏痰,伴胸闷、憋气,活动后加重,影响睡眠,同时有轻度咽痛。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呼吸内科。患者既往有左眼黄斑变性病史4余年,2年前行左侧股骨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30.
短暂颈动脉周围炎症综合征(Transient perivascular in-flamma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syndrome,TIPIC)是一种罕见的、病因不明的综合征,以单侧颈部疼痛为特征,偶尔放射到同侧耳部,在按压、吞咽、咳嗽、头部运动时加剧的搏动性疼痛;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T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