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活跃的分泌、合成和代谢功能,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生物活性物质,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而血液流动产生的切应力对内皮细胞的作用极为重要。本文就切应力改变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工艺制剂的脑安胶囊(新型及传统型)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为研制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新工艺提供了依据。方法大鼠60只,单纯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新型脑安胶囊低剂量组(40mg/kg)和高剂量组(80mg/kg)、传统型脑安胶囊低剂量组(40mg/kg)和高剂量组(80mg/kg),阿司匹林组(300mg/kg);实验药物经口灌胃,1次/d,连续给药3d后取血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并计算出聚集抑制率。结果新型脑安胶囊高剂量、传统型脑安胶囊高剂量和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66.4%,57.4%和49.5%,经统计学分析,两种脑安胶囊高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超过阿司匹林(t=2.7-5.1,P<0.01,P<0.05),其中新型脑安胶囊高剂量与传统型脑安胶囊高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相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新型脑安胶囊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传统型脑安胶囊。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单独认知行为疗法和帕罗西汀对轻性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依从性差异。方法将64例轻性抑郁障碍患者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6周评定减分值及6周后疗效,并评定各期依从性。结果①治疗第6周末两组HAM D减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P=0) ②帕罗汀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第6周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16.5,P=0.06) ③治疗初期2周时药物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在依从性上差异显著(u=385.5,P〈0.05),4~6周治疗后,患者依从性没有显著差异(u=424.5和348.0,P〉0.05)。结论单独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疗效相当,且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54.
社会心理因素与青春期功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调节轴调节,而大脑皮层又控制下丘脑的功能。机体内外任何因素干扰此系统的完整性,均可导致月经的失调,尤其是青春期女性,由于性调节轴功能的不完善,易受外界影响而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痛经、闭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据研究显示,心理因素、应激刺激如剧烈运动、焦虑、节食、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改变、营养不良、劳累过度都可以通过大脑皮层的神经递质导致下丘脑性月经失调。这是由于应激导致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β内啡肽升高,致促性腺激素水平降低,排卵障碍,使雌、孕激素失调,致月经周期紊乱。  相似文献   
55.
脑安胶囊的不同制剂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工艺制剂的脑安胶囊(新型及传统型)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新型脑安胶囊低剂量组(40 mg&#8226;kg 1)和高剂量组(80 mg&#8226;kg 1),传统型脑安胶囊低剂量组(40 mg&#8226;kg 1)和高剂量组(80 mg&#8226;kg 1),阿司匹林组(300 mg&#8226;kg 1);实验药物经口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3 d后取血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新型脑安胶囊高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超过传统型脑安胶囊高剂量(P< 0.01),两种脑安胶囊高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均超过阿司匹林(P< 0.01和P< 0.05).结论:新型脑安胶囊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传统型脑安胶囊.  相似文献   
56.
背景:MR弥散加权成像对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敏感,能早期了解椎间盘纤维环和髓核的含水量改变,从而明确其退变程度。 目的:通过对109例腰椎间盘的弥散加权成像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应用MRI中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椎间盘退变程度和早期变性诊断的认识。 方法:采用Siemens Verio 3.0T 超导磁共振仪。常规平扫包括矢状位T1WI序列及T2WI抑脂序列;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EPI序列行矢状位扫描,取b值为800s/ mm2,层厚、间距和显示野同T2WI抑脂序列扫描。根据Pfirrmann等的椎间盘退变分级标准,采用盲法在矢状位T2WI上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09例545个腰椎间盘进行分级。将弥散加权成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并对表观扩散系数图像进行测量,得到表观扩散系数值。分别画出L1/2-L5/S1椎间盘的感兴趣区,记录数据。 结果与结论:年龄与椎间盘退变分级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龄越大高级别数量越多。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影响因素分析:男性与女性各椎间盘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L1-S1各椎间盘年龄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椎间盘评级与表观扩散系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P < 0.05)。提示通过对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研究,弥散加权成像将会成为椎间盘退行性变诊断、特别是椎间盘早期退变、无创评价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57.
目的分析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筛检-干预”卒中一级预防策略实施3年的潜在利益。方法在全区69.7万框架人群中选择≥35岁具有卒中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I)检测。筛选出18271人CCHI积分值〈70分的卒中高危个体,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成药物干预组(10313人)和对照组(7958人),实施3年干预和随访卒中发病。计算每预防1例卒中需要筛检的人数(NNS)和需要治疗的人数(NNT)。结果针对筛检出的高危个体实施全部干预方案的NNS为148,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实施部分干预方案的NNS为268。干预策略实施3年的NNT为51。结论“筛检-干预”卒中一级预防策略实施3年后可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变化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取30只3、12和24个月龄SD大鼠(每组10只)。处死大鼠后,迅速取下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置人4℃氧合Kreb’s液(pH=7.4)中,用于各组大鼠颈总动脉血管的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测量。右侧颈总动脉置人4%多聚甲醛溶液,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颈总动脉组织形态学及定量形态学进行观察,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血管壁e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大鼠月龄增高,成年大鼠颈总动脉发生明显重构,血管内膜增生明显,并伴有eNOS蛋白表达的降低。①3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分别为10.1±2.5和79±8,显著高于12(6.7±1.4,64±8)和24个月龄大鼠(1.9±0.9,30±5),P〈0.01;②3、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张开角分别为(80±6)度、(110±6)度和(121±4)度,12和24个月龄大鼠颈总动脉的张开角都显著大于3个月龄大鼠的张开角(P〈0.01);③应用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月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和中膜平滑肌细胞eNOS阳性表达数量与血管张开角变化呈负相关(r=-0.8089,r=-0.7560,P〈0.05)。结论无论在血管形态学还是在零应力状态方面,不同月龄大鼠颈总动脉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且血管壁组织eNOS蛋白表达与大鼠颈总动脉零应力状态的改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