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H)常由于没有明确外伤史,且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本文报道14例临床误诊病例,并就误诊教训作初步分析。临床资料本组CSH14例,男13例,女1例,其中60~69岁7例,70~79岁7例。入院时均无明确外伤史记载,临床表现主要有偏瘫、头痛、精神障碍、失语和痴呆。本组14例中,临床误诊为脑血栓9例,颅内肿瘤3例,精神分裂症和病毒性脑炎各1例。全部病例最后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双侧血肿2例,单侧血肿12例,CT测量血肿量均在80ml以上,最多达150ml,根据CT密度可分为低密度血肿7例,混合密度血肿5例,等密度和高密度血肿各1例。10例手术结果显示,低密度、等密度血肿腔内无明显血凝块或机化血块,而混合密度或高密度血肿腔内除有暗  相似文献   
72.
MRI诊断苗勒氏管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苗勒氏管囊肿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苗勒氏管囊肿患者的临床症状、磁共振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前列腺中线部位,精阜水平上方,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在各个扫描序列上其信号与尿液呈等信号,直径为1.5~3.0cm。结论根据囊性病变的临床表现,MRI征象和部位特点可以对苗勒氏管囊肿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3.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多系统受侵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好发于儿童,成人少见,笔者遇见1例成人多器官发病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斑块无创性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中风是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三大杀手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44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在中国,脑中风是引起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每年其发病率为120~180/10万,死亡率为130~150/10万。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其中三分之二的病例是动脉硬化所致,颈动脉的颅外段是经常受累的部位。而颈动脉的颅外段狭窄是可经外科手术治疗的。  相似文献   
75.
颈动脉狭窄与眩晕症状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眩晕与颈动脉狭窄之间的联系。方法 17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的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临床表现为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症状10例,反复发作性眩晕7例,其中4例眩晕为惟一或主要临床症状,手术解除狭窄后症状消失或减轻。17例均首先行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DUS),然后行颈部血管磁共振血流成像(MRA)及头部CT或MRI检查,其中10例同时行头部血管MRA,5例行DSA检查。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评价颅内动脉及Willis环。结果 临床表现为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症状者,狭窄同侧腔隙性脑梗死3例,同侧多发性脑梗死2例,两侧多发梗死灶3例,狭窄对侧皮层梗死1例,未见异常1例。狭窄侧后交通动脉(PCOA)未见显示5例,显示细小1例。反复发作性眩晕者,狭窄同侧腔隙性脑梗死2例,对侧皮层梗死1例,未见异常4例。狭窄侧PCOA显示2例,PCOA粗大1例;狭窄侧未显示PCOA,而大脑后动脉增粗1例。结论 对以眩晕为惟一或主要症状的颈动脉重度狭窄者,应重视同时行头部血管MRA以评价Willis环及颅内动脉,并测量流速,适时解除颈动脉狭窄有利于消除或减轻此类病人的眩晕。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螺旋CT仿真结肠镜对模拟息肉检测的灵敏性 ,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10段和人结肠癌术后标本 6段制成模拟息肉 ,应用不同参数进行扫描 ,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分析模拟息肉的检出率。结果显示 ,随准直和螺距的减小 ,息肉的检出率提高 ;肠段纵轴与扫描架平面成 90°角时息肉检出率最高 ;仿真结肠镜的检出率高于轴位和其他成像方法 ,但多种方法结合可提高检出率。研究结果提示 ,不同的扫描参数对息肉检出率有不同影响 ,合适的参数为准直宽度 5mm、螺距 1 5、肠腔内充盈气体 ,用多种方法观察图像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Tim(Total image matrix)技术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在下肢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Tim技术、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 对85例疑下肢动脉狭窄患者,行3D DCE-MRA检查。延迟时间采用Test-bolus法,对靶血管作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行后处理重建。其中35例行动脉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IADSA)检查。结果 图像质量的优良率为95.3%。与IADSA对照,3D DCE-MRA对于狭窄程度≥50%的大腿动脉节段显示的敏感性96.8%、特异性93.5%、准确性95.2%;对小腿及足部动脉显示的敏感性88.8%、特异性82.3%、准确性87.5%。结论 Tim技术、自动移床及无缝连接方法 3D DCE-MRA对大腿动脉狭窄的诊断可靠,但对细小血管(尤其小腿及足部)的分辨率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MR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66例患者平扫后作了Gd-DTPA增强扫描,22例患者(无功能腺瘤11例和非腺瘤3例)作了化学位移成像(CSI)序列扫描。结果:MR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区分良、恶性肿瘤)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的准确性分别为97.9%、95.0%及91.0%。11例无功能腺瘤在MRI反相位(OP)图像上的信号强度(SI)都有明显下降,SI指数平均(51±16)%;非腺瘤的信号强度无明显下降。结论:MRI在对大部分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定性及判断肿瘤组织学类型上具有优越性,CSI成像对鉴别腺瘤和非腺瘤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两类MRI异常信号的诊断意义及其与病理改变之关系。方法:采用超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对16例MS行自旋回波(SE)序列扫描,其中3例经尸检获组织学诊断者行MRI-病理对照研究。结果:3例尸检病例显示有MS斑块状、非斑块状长T2信号,其病理基础除MS硬化斑外,还可见坏死软化灶、空洞形成,以及斑块旁的小血管损害、铁沉积。与斑块状长T2信号并存的短T2低信号对称性分布于壳核、丘脑,见于9例病程相对较长的慢性病例。结论:MS长T2信号的病理基础除经典的斑块病灶外,还有坏死软化灶及空洞形成;短T2低信号可能与血管损害、铁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80.
螺旋CT在喉及下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三维重建(3D)和领导 具喉镜(CTVL)在喉及下咽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喉及下咽癌患者进行轴位螺旋CT扫描。同时做MPR、3D和CTVL成像,并与纤维喉镜和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螺旋CT轴位结合MPR图像对术前肿瘤分期和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均为96%;25%的患者MPR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优于轴位,3D重建可立体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与血管、气管的关系;头端CTVL显示的喉及下咽部腔内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侵犯范围与纤维喉镜所见相似,4例从足侧观察肿瘤与声带和前联合的关系弥补了纤维喉镜的不足,结论 螺旋CT轴位结合MPR、3D和CTVL图像可以更完整地提高喉及下咽癌的全面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