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留置导尿是临床各科进行诊断治疗常用的一项医疗护理措施,但常因继发泌尿系感染而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导尿及留置导尿引起的尿道感染占医院感染的42%,居于首位[1]。已往采用各种溶液行膀胱冲洗,但疗效欠佳,1992年1月~1999年3月,我们共观察治疗了因留置导尿引起的泌尿系感染220例,分为4%恩威牌洁尔阴膀胱冲洗治疗组和庆大霉素对照组,结果洁尔阴膀胱冲洗的疗效优于庆大霉素对照组。1 临床资料1.1 1992年1月~1999年3月,因留置导尿3d以上并经中段尿培养出现细菌生长220例,按住院号顺序以治疗组∶对照组=3∶1…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观察抑制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4,USP14)的活性对H_2O_2诱导的H9c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用H_2O_2(25μmol/L)处理2 h,建立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control,CON)组、模型组(H_2O_2组)、USP14抑制剂IU1处理组(IU1组)和IU1处理后建模组(IU1+H_2O_2组)。MTS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的产生和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CON组相比,H_2O_2组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内ROS含量、Bax/Bcl-2、P53、p-ERK1/2、p-JNK和p-P38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H_2O_2组比较,IU1+H_2O_2组细胞活力、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内ROS含量、Bax/Bcl-2、P53、p-ERK1/2、p-JNK和p-P3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抑制USP14活性可以减轻氧化应激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活化和下调凋亡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4.
25.
为了探讨肛裂的远期疗效,本科独创肛裂三联综合疗法,结果56例患者均获一次治愈,随访2~6年无一例复发.结果 表明三联综合疗法治疗各种肛裂,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ARDS患者43例,测定其血浆抗凝血酶(A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肺损伤评分(LIS)。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AR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vW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ARDS组血浆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ARDS组中死亡组D-二聚体和vWF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AT水平明显低于存活组(P〈0.01)。AT与APACHEⅡ评分和LIS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2和-0.721;vwF与APACHEⅡ和LI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7和0.724。结论D-二聚体、vWF和AT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用作临床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43例ARD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同时计算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和肺损伤评分(LIS)。23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ARDS组患者血浆vW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ARDS组中,死亡组血浆vWF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浆vWF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LI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7和0.724。结论vWF在ARD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用作临床医生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28.
腹部大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腹部大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00年9月至2005年3月我院35例腹部大手术者手术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的变化,以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腹部大手术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前FIB水平较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8),术后PLT水平明显降低,PT则显著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0及0.015)。腹部大手术者术前术后比较,PT明显延长,FIB和PLT水平则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9,0.013及0.002)。伴发肝病的腹部大手术者术后FIB和PLT水平明显低于非肝病患者(P值分别为0.000及0.024)。术后死亡患者PLT水平低于存活患者,PLT水平低于50.0×109/L的患者死亡率为100%。结论腹部大手术者术前常呈高凝状态,术后则可呈现高凝,相对纤溶抑制和低凝;术中大出血或伴有肝病易诱发术后出血;术后PLT减少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广州市两个独立社区45~75岁人群中整群分层随机抽取1615人.将研究对象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同时调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空腹抽血用于血常规及生化检查.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