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医源性胆总管下端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胆总管探查术中医源性胆总管下端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6例胆管下端损伤中2例修补胆总管裂口,胆总管内置T管引流;2例因胆总管结石嵌顿并胆总管下段狭窄,行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并将T管横臂经Oddi括约肌置入十二指肠;1例因胆总管损伤较重,在行胆道穿孔修补术后再行胆肠吻合术;术后发现的1例行腹膜后感染灶清创、胃造瘘、空肠造瘘、腹膜后引流术。结果:术后3例并发胰瘘,2例胃瘫,均治愈。1例并发腹腔感染者死亡。结论: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是胆总管下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胆道探查术中金属探条极易损伤胆总管下端。术中及时发现损伤并对损伤部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的同期或再次腹腔镜下处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7例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经腹腔镜下处理的方法 和结果 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肝总管损伤3例,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出血3例,胆囊管残端同缩和十二指肠损伤各1例;术后发现胆漏6例,胆囊床和胆囊动脉出血各1例,戳孔疝1例.该组病例均经同期或再次腹腔镜处理治愈,未增加腹部戳孔,术后平均住院3.7 d.胆管修复者平均随访7.7个月,无胆管狭窄发生.结论 腹腔镜胆道手术并发症,对已掌握丰富微创技术者,大多数能在腹腔镜下获得安全、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53.
肠瘘是腹部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至今仍在15%~20%.我院自1994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37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在预防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的作用,以预防切口感染。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另回顾性调查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同样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缝合关腹,采用多次换药处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体温恢复及切口愈合等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切口感染率及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观察组均为0,对照组切口感染率15.79%、感染切口敞开换药二期缝合率10.5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重度污染开腹手术患者实施皮下置硅胶引流管负压引流,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5.
目的:克隆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相鞭毛蛋白抗原(H1抗原)fliC-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重组蛋白的抗原性。方法:PCR方法扩增fliC-a基因,克隆到质粒pET-42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fliC-a,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fliC-a表达,用SDS-PAGE鉴定rfliC-a,Western blot和双向免疫扩散法鉴定rfliC-a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结果:成功表达并纯化获得相对分子量为14.4 kDa的重组蛋白rfliC-a,rfliC-a能与兔抗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全菌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家兔获得高效价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fliC-a基因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fliC-a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阴性法CT胰胆管成像(N-CTCP)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96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疽的患者行MRCP与N-CTCP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N-CTCP和M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准确率均为100%(96/96)。N-CTCP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4.7%(91/96),MRCP为85.4%(82/96),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N-CTCP对恶性肿瘤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较高(95.0%vs 83.9%,P=0.013)。结论运用N-CTCP多种重建方法可全方位观察病变部位,包括形态、密度及邻近组织情况,作为阻塞性黄疸的术前筛选,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度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血液透析合并高磷血症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餐中嚼服碳酸钙D3片,1~2次/d,0.6~1.2 g/d;治疗组餐中同服碳酸司维拉姆片,1~2次/d,0.8~1.6 g/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磷、血钙、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PTH)、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是57.89%,治疗组总有效率是76.3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磷、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血磷、钙磷乘积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3、6个月后,对照组血钙显著升高,治疗组血钙呈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的血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3、6个月后,两组患者PTH均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的PTH对比无差异。结论碳酸司维拉姆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的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血磷、钙磷乘积,不引起高钙血症,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8.
肝肾联合移植手术难度大,术后管理要求高。2005年1月,我院对1例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患者,54岁,有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多囊肝、多囊肾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多年。5年前曾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中分化腺癌,术后常规化疗。2月前因肝癌、肝硬化而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后病理报告为肝细胞性肝癌。随诊中B超、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右肝低回声占位、AFP升高,诊断肝硬化、右肝癌复发可能,多囊肝、多囊肾伴慢性肾功能不全而入院。  相似文献   
59.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婴幼儿多见,但有20%在成人发病。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成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41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1例,男11例,女30例,平均年龄38.5岁。男女之比为1:2.7。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右上腹痛40例,发热19例,黄疸18例和腹部包块3例,另有1例无临[第一段]  相似文献   
60.
我院自1993年引进腹腔镜技术以来,现已广泛用于腹部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21304年9月开始,我们对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