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8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276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08篇
口腔科学   305篇
临床医学   982篇
内科学   541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86篇
综合类   2113篇
预防医学   992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732篇
  3篇
中国医学   856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82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419篇
  2003年   369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270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0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疣毒净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疣毒净外洗液由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研制,临床证实能有效治疗尖锐湿疣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1]。最近我们用该药进行了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实验研究,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毒株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由广州市儿童...  相似文献   
992.
脑死亡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器官移植供体的功能,大鼠、猪、狗、家兔、小鼠等是脑死亡动物模型常选用的模式动物.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脑死亡建模方法,是通过急剧或缓慢颅内加压法建模,制备突发性脑死亡模型和渐进性脑死亡模型.模式动物脑死亡的判定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现有脑死亡动物模型仍存在不足,不能全面模拟临床脑死亡,建模成功的判断与临床上脑死亡的诊断仍有差别.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汶川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急性应激障碍(ASD)流行病学特征和MMPI-PK的最佳筛查阈值。方法:整群抽取禹里乡2433例幸存成人,采用ASDI进行访谈,并根据DSM-IV-TR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随机抽取70例确诊病例为研究组,91例适应良好幸存者为对照,完成PK检测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山区幸存成人ASD发病率16.79%,女性高于男性(χ~2=10.11,P0.01),中青年高发,散居者高于集中居住者(χ~2=10.57,P0.01),受教育程度不同,发病存在差异(χ~2=6.31,P0.05);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不同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受损程度越高发病率越高(χ~2=34.60,P0.01)。居住状态(Wald=15.69,P0.01)、受损程度(Wald=13.54,P0.01)、年龄(Wald=9.82,P0.05)和性别(Wald=11.74,P0.01)与ASD发病显著相关。警觉性增高症状群最常见,其次是再体验症状群和一般症状群,67.55%伴有自主神经反应,女性分离性症状群和回避性症状群较男性常见(χ_(0.01(1))~2=6.63,P0.01)。PK28分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最佳截断点(Z=9.41,P0.01),灵敏度92.75%,特异度96.59%,约登指数89.34%,总符合率94.90%,阳性似然比=27.2010,阴性似然比=0.0750.1。结论:震后山区幸存者成人ASD流行病学显示了一定的人群特异性,需要采取针对性心理救援策略,PK对这一人群ASD的最佳筛查阈值为28分。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老龄大鼠炎症损伤的影响.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参芎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3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4h,神经功能评分,取脑TTC染色,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对海马区IL-1β,TNF-α,ICAM-1和MMP-9 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参芎注射液可使脑梗死体积减少,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参芎注射液能减少IL-1β,TNF-α,ICAM-1和MMP-9 mRNA的表达量,并减少IL-1β和TNF-α的含量.表明参芎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年龄大致在45~55岁之间,是女性从壮年走向衰老的过渡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甚至丧失,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其中约1/3的女性可以平稳渡过这一时期,同时约2/3的女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雌激素血症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此时除月经的变化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变化外,神经精神症状较为常见,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就近几年来对围绝经期失眠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以共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黄芪、川芎中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川芎嗪、阿魏酸、毛蕊异黄酮、藁本内酯的正交组合配伍对SD乳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rBMVECs)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找出较优组合。方法 rBMVECs原代传代培养,并建立缺氧模型,4h后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各成分的最大耐药质量浓度,以L_(18)(3~5)正交表设计安排成分配伍给药,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显色法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RT-PCR法测定caspase-3与caspase-8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采用极差分析法分析正交试验结果。结果药物正交配伍组合可显著改善缺氧rBMVECs的形态,有效增强SOD活性,有效抑制缺氧诱导的rBMVECs发生Gl/S期阻滞,明显减少了细胞的凋亡,减弱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达。正交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其较优组合为藁本内酯5μg/mL、川芎嗪10μg/mL、阿魏酸20μg/mL、毛蕊异黄酮10μg/mL、黄芪甲苷10μg/mL。结论黄芪、川芎有效成分组合配伍对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比较经闭孔无张力阴道吊带术(TVT-O)和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合并阴道前壁膨出的疗效。方法:86例SUI合并阴道前壁膨出患者,随机分为TVT-O手术组(40例)和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手术组(46例)。术后随访时间6~36个月,按照阴道前壁膨出分度分别进行疗效判定。采用PASW 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TVT-O治疗组的SUI治愈率为52.5%,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组治愈率为93.5%,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Ⅰ度阴道前壁膨出者,做或不做阴道前壁修补,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Ⅱ~Ⅲ度阴道前壁膨出者,TVT-O加阴道前壁修补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TVT-O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SUI合并Ⅱ度以上阴道前壁膨出者,单纯TVT-O治疗效果欠佳,应同时行阴道前壁修补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前路病灶切除,并进行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椎体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方入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钛板置入内固定及重建治疗18例下颈椎椎体转移瘤患者.采用Frankel、VAS进行评分,根据X线片评价椎体间高度及病椎段Cobb角的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1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末次随访Frankel、VAS进行评分较术前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椎体间高度及Cobb角有明显恢复.局部肿瘤无复发,无术后感染及内固定松动、脱出、断裂等.术后1例出现声嘶,4例因多处转移、多器官功能损害、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经前路切除病灶、钛网植骨、钛板置入内固定及重建是治疗下颈椎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