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53例宝石工矽肺肺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宝石工矽肺肺功能受损情况.方法对53例宝石工矽肺患者和94名对照组分别做肺功能测定分析.结果宝石工矽肺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VC、FVC、FEV1、FEV1/FVC、PEF、FEE25-75FEF25、FEF50、FE75、MV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Ⅰ期矽肺病人肺功能指标除最大呼气流速(PEF)外均明显高于Ⅱ、Ⅲ期病人(P<0.05);Ⅱ期肺功能指标高于Ⅲ期的有:最大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最大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25)、最大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50)、最大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速(FEF75)、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8.49%和54.72%,对照组为0和6.38%(P<0.01);混合性通气功能损害占70.97%.结论宝石工矽肺患者肺功能损伤明显,且随矽肺期别增加而加重,损伤类型以混合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某宝石加工厂矽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调查某宝石加工厂工人矽肺的发病特征。方法 对某宝石加工厂接尘工人进行矽肺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厂作业场所矽尘浓度平均为 3 3mg/m3 ,游离SiO2 含量平均为 93 1%。该厂矽肺发病率为 3 94%( 10 /2 5 4) ,发病年龄 ( 2 3 8± 3 0 2 )岁 ,接尘工龄为 ( 3 3 3± 1 47)年。患者X线胸片表现以q影为主。矽肺肺结核并发率为2 0 % ;矽肺患者肺活量 (VC)、用力肺活量 (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 (FEV1) ,最大通气量 (MVV)值明显低于接尘工人 (P <0 0 5或P <0 0 1)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占 70 %。结论 宝石加工工人矽肺符合急进型矽肺的诊断 ,其特点为发病年龄小 ,接尘工龄短 ,肺通气功能明显损伤 ,致病残程度较重 ,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和病理学的学科特点,探讨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的体会和经验,期望相互交流。教学实践中发现,实用的教材是备课的前提,流利的口语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多媒体教学、PBL教学和LBL教学相结合是实现授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获取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序列并探讨其作为基因表达内参照的作用。方法根据昆虫β-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高度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PCR的方法从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扩增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进一步通过RT—PCR的方法验证其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40S核糖体蛋白S4(RPS4)基因的白纹伊蚊C6/36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长911bp,与其他几种蚊β-肌动蛋白基因对应序列的相似性在89%以上。在稳定转染空载体和RPS4基因的C6/36细胞中,均可稳定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结论成功获得了白纹伊蚊β-肌动蛋白基因片段,并且该片段完全可以用作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时的内参照基因。  相似文献   
15.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双腔起搏功能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implantable cardioversion defibrillation,CRT-ICD)的临床应用,为严重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脏骤停的幸存者带来福音.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外应用不久,现将我院最近在1例老年患者中成功植入CRT-IC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并肺性脑病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下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如躁动、兴奋、谵语等,甚至昏迷、意识障碍等[1‐2]。本研究探讨全面护理干预联合无创正压通气在AE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肺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6例成功接受支架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CEI组64例和ARB组62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以支架内或支架临近血管管腔直径狭窄程度等于或大于50%为再狭窄的诊断标准,随访6~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心绞痛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靶血管再次形成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既往疾病、超声心动图左心房直径和左心室内径、服用药物种类、血脂、操作因素、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I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8.8%)高于ARB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CEI组和ARB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3%和1.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靶血管再次重建率ACEI组(15.6%)高于ARB组(3.2%),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4).结论 ARB可能比ACEI更有效预防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51例诊断为 STEMI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52例,行急诊 PCI治疗),B组(49例,择期行PCI治疗),C组(50例,予以标准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 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1,P>0.05),治疗后各组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 A组下降较B组、C组显著[(242.7±101.3)ng/L比(466.2±113.5)ng/L比(601.4±126.7)ng/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各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心室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 A、B组LVFS升高均较C组更明显[(28.9±7.6)%比(27.5±7.3)%比(22.6±6.9)%],而 A 组 LVEF 较 B 组、C 组升高[(57.9±6.2)%比(53.1±6.5)%比(50.9±5.7)%],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心室重构,同时降低脑利钠肽水平,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风险在10%左右。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缺血时间过长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目前,生化标志物检测组合仍是ACS风险预测的首选[1]。通常选用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作为诊断ACS的标志物[2],然而,这些标志物仅仅在心肌细胞坏死之后释放入血液中才能被检测为阳性,不可作为判断心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轻一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日间口服缬沙坦组、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日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3个月后3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3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BPV方面,日间口服缬沙坦组的BPV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收缩压变异性:(11±3)mmHg眠(15±4)nlmHg(1mmHg=0.133kPa),P〈0.05;舒张压变异性:(7±2)mmHgVS.(10±4)mmHg,P〈0.05]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变异性:(10±3)mmHgIJS.(16±3)mmHg,P〈0.05;舒张压变异性:(6±2)mmHgVS.(11±2)mmHg,P〈0.05]的24h动态血压变异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在改善BPV方面仍优于夜间口服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日间服药相比,夜间服用缬沙坦能更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