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61.
李伟  潘显明  邓少林  廖冬发 《四川医学》2012,33(9):1554-1556
目的前入路减压伤椎内固定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分析及效果评价。方法对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切除后突的椎体骨块,解除对硬膜的压迫,于伤椎及其上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9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有1级以上的恢复。植骨块全部融合,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椎管容量扩大,无骨片残留。结论该术式疗效肯定,但要严格掌握手术要点、适应证。  相似文献   
62.
目的 以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接枝聚乳酸(HA/PLA)为支架材料,探讨体外动态培养构建人工骨组织的效果.方法 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接种在生物活性纳米复合HA/PLA三维多孔支架上,实验组用体外灌注动态培养体系构建骨组织;对照组用常规静态培养构建人工骨.分别探讨细胞接种密度、灌注流速对细胞增殖、形态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结果 两组均能体外构建骨组织,实验组新生成骨细胞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组织结构排列更规整.结论 动态培养构建的骨组织结构上更加优异,并且可避免传统的自体取骨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3.
蒋凯  权毅  潘显明  张涛  张汝  廖冬发  吴士明 《四川医学》2009,30(7):1009-1011
目的深入了解光动力疗法与三羟异黄酮协同应用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的作用特点。方法通过建立荷瘤小鼠动物模型,以光动力疗法和三羟异黄酮单独友协同应用后检测其抑瘤率及延命率,比较各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光动力疗法与三羟异黄酮的联合应用较光动力疗法或三羟异黄酮的单独作用更为显著的延缓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的增长并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在体内实验中,三羟异黄酮能显著增强光动力疗法抗肿瘤作用疗效。  相似文献   
64.
[目的]总结大批量地震伤骨折伤员救治方法和预后,分析影响疗效的原因.[方法]介绍本院2008年5.12汶川地震中收治的骨折伤员的主要救治措施和手术方法,随访术后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随访率78.4%.525例骨折术后一期愈合(96.7%),延迟愈合和不愈合18例(3.3%),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闭合性骨折2例,主要发生在胫腓骨(14例),占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总数的77.8%.感染数46例,感染率8.5%.疗效优352例(64.8%),良108例(19.9%),可51例(9.4%),差32例(5.9%),优良率84.7%.[结论]多学科联合急救分类、合理医师组配和专家组决策手术预案等卫勤组织管理方法,快速、简便、有效、安全的手术原则是提高手术通过量和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去势手术联合应用激素对绵羊股骨近端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及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只健康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和实验组(n=5)。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实验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术后1月开始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个月。测量术前和术后1年两组绵羊股骨近端的BMD。术后1年,处死所有绵羊并制作股骨近端骨组织标本,通过micro—CT技术对微观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空间参数的测量分析,通过组织学观察评价绵羊腰椎微观结构的病理改变。结果术前两组BMD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手术前后的BMD无显著变化;术后1年实验组BMD显著下降,且术后1年实验组中BMD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目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实验组的骨表面积体积比和骨小梁间隙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Micro.CT重建及组织学观察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实验组中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骨小梁多处断裂,失去正常的髓腔结构。术后1年实验组中的骨组织微观结构显著差于假手术组。结论去势手术联合应用激素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绵羊股骨近端的BMD、显著破坏绵羊股骨近端的微观结构,降低局部的骨质条件。卵巢切除联合应用激素的方法可用于建立髋部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6.
67.
交锁髓内钉断钉与骨不连的力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交锁髓内钉断钉和骨不连的力学机理,探讨其临床意义和预防方法。方法:将静力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尾翼状,在粉碎、横断、斜型骨折模型上测量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和骨折断端间的压力并与静力固定比较。临床随访、分析86例股骨和胫骨骨折静力交锁钉固定的相关并发症。结果:静力固定必然产生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其大小约等于正压力;改良交锁钉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剪力对骨折端的应力遮挡;86例中,骨延迟愈合、骨不愈合和断钉分别为7例(8.14%)、3例(3.49%)、2例(2.34%)。结论:骨不连是应力遮挡和血供障碍的必然结果;钉-钉间剪力、骨不连又是造成断钉的重要原因。预防方法是使用动力交锁内固定。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尸体腰椎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固定与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olymethylmethacrylate-augmented pedicle screw,PMMA-PS)固定的稳定性。方法:16个腰椎标本取自4具新鲜尸体的脊柱(L1~L4)。年龄51~78岁,平均63岁,其中女性3具,男性1具。所有标本经X线检查排除畸形、骨折等病变,其中1个腰椎因严重畸形被剔除。测量各椎体的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后,将15个椎体随机分为3组。采用相同方法制备钉道,普通椎弓根螺钉(CPS)组直接置入CPS;PMMA-PS组先向钉道内注入PMMA,再置入CPS;EPS组直接置入EPS。置钉后24h,对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及骨水泥分布情况;然后将椎体固定于MTS 858上,沿椎弓根螺钉的长轴方向以10mm/min的加载速度进行拔出实验,测量螺钉的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Fmax)和能量吸收值(energy absorbed value,EAV)。结果:所有腰椎的BMD均小于0.8g/cm2,T值为-3.5~-2.5,均为骨质疏松椎体,3组之间BM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和CT重建显示各组螺钉位置均良好,PMMA-PS组中未见PMMA渗漏现象;CPS组螺钉被周围的骨质直接包绕;PMMA-PS组螺钉被PMMA所包裹,PMMA存在于螺钉周围的骨质中,在椎体内形成了“纺锤样”结构;EPS组螺钉的前端在椎体内明显膨胀,形成了“爪状”结构。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Fmax分别为751.50±251.37N、1521.70±513.27N和1175.20±396.51N,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26),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CPS组、PMMA-PS组和EPS组的EAV分别为1.47±0.51J、3.09±0.93J和2.46±0.69J,PMMA-PS组和EPS组均显著高于CPS组(P<0.001,P=0.005),而PMMA-PS组和EPS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结论:EPS可显著提高骨质疏松腰椎内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达到了与传统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接近的固定强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对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冲击波骨科治疗机门诊治疗23例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患者,冲击电压为7.0-12.0kV,冲击能量0.056—0,250mJ/mm^2,冲击1000-3600次,焦点压力10.2—37.2MPa。根据患者情况治疗5—12次,每次间隔3—7d。结果 治疗后患者随访12—20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3例中,5例无效,18例有较明显骨痂生长并最终骨折完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80周,平均16周。12个月后有效率78.1%。结论 冲击波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肢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其治疗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的方法简单、有效、经济、安全,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0.
据报道,汶川地震共有10余万人参与救灾,而关于救灾人员发生各种伤病的具体情况,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收治抗震救灾人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及分析,探讨救灾人员的发病特点与规律,为今后做好救灾的卫勤保障,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救灾人员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