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MC)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中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影响。方法 20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对侧用4孔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分别在术后2、4、8、16、32周时各处死4只动物取材,扫描电镜观察固定段皮质骨胶原构筑的变化。结果 SMC组在整个固定过程中,皮质骨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而DCP组术后4周,胶原排列出现稀疏,局部有小吸收陷窝形成;术后8周,胶原排列紊乱,且有多个吸收腔形成;术后16周,DCP组胶原纤维出现中断;术后32周,DCP组骨质松化更加明显。结论SMC具有材料特性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不仅对骨干不产生应力遮挡效应,而且对骨血供损伤也非常轻,故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22.
背景:国内外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内固定材料及设计的改变尽量减少应力遮挡效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的:进一步验证镍钛合金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固定下的快速高质量的骨愈合,从临床研究角度评价天鹅记忆接骨器的应力遮挡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1-03/2003-08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进行.对象:随机从临床病例中选取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天鹅接骨器内固定和不锈钢板内固定后骨折完全愈合的上肢骨干骨折患者.天鹅记忆接骨器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4~34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1.2±3.7)个月.不锈钢接骨板组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6~36岁;手术至取出内固定时间(12.6±4.1)个月.方法:征得患者同意后,在忠者行内固定取出时,天鹅记忆接骨器组在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取极少量皮质骨;不锈钢板组在钢板下、钢板对侧取极少量皮质骨.进行皮质骨的组织学观察、X射线观察和CT扫描定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下进行骨细胞形念、哈弗氏管等组织学观察.②X射线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③CT测量骨皮质CT值.结果:①组织学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骨皮质中,板层骨结构规整,无明显骨质疏松和吸收:不锈钢接骨板组钢板下骨质疏松、骨质吸收明显,可见含有大小不一吸收腔,哈佛氏管扩大,骨细胞萎缩、骨陷窝增大,而钢板对侧骨质吸收现象轻于板下.②X射线摄片观察:天鹅记忆接骨器组无外骨痂,骨皮质厚度、密度与正常骨质相似;不锈钢接骨板组板下皮质骨吸收变薄,钢板对侧骨皮质厚度与密度多大于板下.③CT扫描定量:组内不同部位比较,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鹅体部下和加压枝下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不锈钢接骨极组中,钢板下CT值低于钢板对侧.CT值(P<0.01):组间比较,不锈钢接骨板组中两部位CT值均低于天鹅记忆接骨器组中两部位CT值(P<0.05,P<0.01).结论:与不锈钢接骨板相比,天鹅记忆接骨器对固定骨段具有较低的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23.
由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一届上海肢体延长与畸形矫正学习班"于2012年3月24~25日在医院教学楼六楼学术厅成功举行。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220余名医生学员参加了本届学习班,学员专业覆含创伤骨科、关节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整形外科、矫形骨科和肢体伤残康复等。有来自韩国、日本和国内的14位肢体延长和矫形领域的知名专家担纲本届学习班的讲师团。学习班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创伤并发症、肢体延长、小儿矫形、四肢畸形矫正和外固定在创伤中的应用等六个专题,课程设置既考虑到初学者对肢体延长与矫形的兴趣,又兼顾了对该领域有一定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4.
4088例手外伤伤情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大宗手外伤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笔者对1989~1997年间我院住院收治的4088例手外伤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并对预防措施进行探讨。资料与方法收集1989~1997年间我院住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病历4239例,排除合并下肢、头颅及躯干...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指尖掌侧静脉在指尖再植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再植指尖234例(267指),全部吻合掌侧静脉。结果 成活248指,成活率93,1%。再植指尖外观饱满,感觉及运动正常。结论 吻合掌侧静脉可满足指尖再植时静脉回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趾离断再植的方法与再植效果。 方法  1995年以来 ,对 15例完全离断趾进行再植。根据趾离断平面 ,将离断趾分为四型 : 型为跖趾关节离断 , 型为近节趾骨离断 , 型为趾间关节离断 , 型为甲根部以远离断。再植时垫高窝后 ,使足底与手术床面贴平 ,并采用逆行法再植。 结果 再植断全部成活 ,趾总屈曲度 2 5度~ 65度 ,术后行走如常 ,全部病例重返原工作岗位。 结论 趾离断再植后能获得满意的功能 ,逆行再植法是断再植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建立肌腱生物学研究的体外模型。方法:贴块培养人胚腱细胞。观察原代及传代腱细胞生长。形态及遗传学特征,用Vimentin及Fn免疫组化法鉴定腱细胞。结果:腱细胞生长汇合后呈平行致密排列并表现为接触抑制,传至16代仍保持稳定的遗传特征。原代腱细胞Vimentin阳性而Fn呈阴性反应。结论:培养的人胚腱细胞为研制新型人工肌腱提供了实验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28.
动态压应力对骨折愈合时骨痂矿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压应力对实验性骨折愈合时骨折间隙内骨痂矿化过程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兔肱骨干横断截骨,试验组以天鹅记忆接骨器内固定,对照组以4孔加压钢板内固定。分别于术后第2、3、4、8、12周时,在骨折间隙取材,并于术后1、2、3、4、8、12周时抽取血标本,经比色法测定骨痂钙、磷元素含量及血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骨折间隙内骨痂钙、磷元素的含量均逐渐升高;血中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于术后4、8周升至峰值,随后缓慢下降。术后3~4周时试验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天鹅记忆接骨器产生的持续动态压应力可能促进了骨痂的矿化和软骨内成骨。  相似文献   
29.
天鹅记忆接骨器对长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swan-like memory compressive connector,SMC)对实验性长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力学性能、形态结构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56只新西兰大白兔行双侧肱骨干截骨后,随机选取一侧用SMC固定,取侧用四孔加压接骨板(dynamic compressive plate,DCP)固定。分别于术后2、4、8、12、16、20周取材,行应力遮挡试验、CT扫描和水平扭转力学测定,观察两组内固定对骨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另外于骨膜愈合情况。结果 各时相SMC时间延长而加重;SMC组皮质骨厚度和密度保持正常。术后4周开始,SMC组的扭转刚度大于DCP组。SMC组对骨血供的损伤较DCP组轻,从术后3d至术后4周,两组同骨外板血流量的差异均有显著性。SMC组骨外板血供术后4周即恢复正常,而DCP组8周才恢复正常。从内固定后即刻开始,SMC组髓内血流量始终大于DCP组。SMC组骨愈合速度比DCP组快,且骨折愈合局部无骨痂,也无骨质疏松。结论 SMC与DCP相比,具有材料和几何构型上的优势,对固定段骨干几乎不产生应力遮挡;且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轻,有利于骨血供恢复。何构型上的优势,对固定段骨干几乎不产生应力遮挡;且对骨折局部血供的损伤轻,有利于骨血供恢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原位修复的具体方法及相关治疗结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原位修复共21例.①清创后皮肤静脉与基部断端吻合,适用于撕脱皮肤中含有静脉者,本组8例;②拇指吻合动脉和静脉,而手掌侧或背侧撕脱皮肤加压包扎,适用于手掌或手背撕脱合并有拇指脱套伤,本组7例:③指根部动、静脉移植吻合,掌、背侧撕脱皮肤原位修复加压包扎,适用于全手脱套伤、皮肤撕脱至指蹼以远者,本组6例.结果 16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4例大部分成活,其中3例为直接吻合静脉者,1例为手掌部撕脱合并拇指皮肤脱套伤者,均为掌心皮肤坏死,范围为2 cm×3 cm,二期经游离植皮而愈.1例大部分坏死,为全手脱套伤者,手指部分完全坏死,二期行截肢术.随访1.0~2.5年,20例保肢成功者手掌外观及色泽接近正常,但瘢痕比较明显,皮肤轻度萎缩,感觉S2~S3级,手指伸、屈功能满意,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技术,行皮肤原位回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