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3D打印头膜对X射线治疗剂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我院使用的3D打印环氧树脂头膜(密度为1.076 g/cm3)和国产热塑头膜(密度为1.12 g/cm3),采用EBT3免洗胶片测量比较在6 MV X射线,100 cm源皮距,10 cm×10 cm照射野条件下覆盖两种头膜时模体表面、模体下0.5、1.0、1.5 cm处的剂量,研究3D打印头膜对X线治疗剂量的影响。3D打印头膜的形态结构分为无孔和有孔两种,其中有孔膜网孔直径分别为0.2、0.4 cm,孔间距均为0.15 cm。结果头膜的使用主要影响X射线治疗剂量的建成区,其中0.15 cm厚度下网孔直径均为0.4 cm的3D打印头膜和热塑头膜表面剂量分别为38%、40%;网孔直径均为0.4 cm的3D打印头膜0.15、0.20 cm厚度下的表面剂量分别为38%、49%;0.15 cm厚度下的3D打印头膜在无孔、网孔直径分别为0.2、0.4 cm时表面剂量分别为50%、44%、38%。结论放疗中头膜的使用对患者体表的吸收剂量存在较大影响,不同材质头膜的密度值越大,表面吸收剂量越大;相同材质头膜的膜厚度越大,孔径越小,表面吸收剂量越大。使用3D打印技术可个体化制作不同材质、厚度、孔径的头膜,相较于国产热塑头膜,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定痛方联合三阶梯止痛治疗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予以定痛方治疗,每日1剂,西药治疗同对照组。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均呈现进行性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R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开始治疗之后,疼痛强度差均随着时间逐渐增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痛方联合三阶梯止痛治疗血瘀痰结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疗效满意,且能改善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紊乱,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3.
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是一类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 发生率为所有子宫内膜癌的1%。其来源尚不明确, 国内外鲜少报道。目前关于该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的数据相对较少。现报道1例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 并复习相关文献,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为后续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皮肤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个体化施源器模板制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1例基底细胞 皮肤癌患者的定位CT图像进行术前计划设计,然后根据患者轮廓和术前计划中预设管道位置完成3D模板打印。将打印 好的模板置于病灶处并加以固定,再次进行CT扫描,将两次的CT图像进行融合匹配,以确定管道位置重合程度。结果: 3D打印模板与患者外轮廓高度贴合,实际治疗中,3D打印模板中施源器管道位置可与预计划中的施源器管道位置完成 匹配重合,提高了靶区覆盖率。结论:对于位置轮廓曲面角度大的皮肤癌病变,根据术前计划进行3D打印模板辅助近距 离治疗可使病灶较好地达到处方剂量。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定痛方对癌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癌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三阶梯止痛及定痛方口服,对照组单纯运用西医三阶梯止痛治疗,于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变化、不良反应情况及凝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患者在一般状态、情绪以及睡眠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痛方可以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并分析Satraplatin(赛特铂)联合放疗对鼻咽癌裸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裸鼠12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只。所有裸鼠均鼻咽癌造模成功(经过低分化鼻咽癌CNE-2细胞接种)。对照组裸鼠又随机分为未处理组、处理后1周组(放疗)、处理后3周组(放疗),每组20只。观察组裸鼠又随机分为未处理组、处理后1周组(放疗+Satraplatin)、处理后3周组(放疗+Satraplatin),每组20只。观察两组裸鼠处理前、处理后1周、处理后3周肿瘤凋亡率、瘤体重量、STAT3、NF-κB相对表达量。结果两组裸鼠处理前后肿瘤凋亡率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肿瘤凋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随着处理后时间的延长,两组裸鼠肿瘤凋亡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裸鼠处理1周、3周肿瘤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后瘤体重量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瘤体重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处理后,两组裸鼠瘤体重量显著降低(P <0. 05),处理1周、3周瘤体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后STAT3、NF-κB水平差异显著(P <0. 05),两组裸鼠处理前STAT3、NF-κB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处理后,两组裸鼠STAT3、NF-κB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处理1周、3周观察组裸鼠STAT3、NF-κ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Satraplatin联合放疗能有效降低鼻咽癌裸鼠STAT3及NF-κB表达,增加鼻咽癌裸鼠肿瘤细胞凋亡,减轻瘤体重量。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宫调音乐在防治肺癌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症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应用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肺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应用止吐药物帕洛诺司琼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应用止吐药物基础上,于化疗前1 d至化疗后2 d连续采用穴位贴敷联合宫调音乐进行辅助治疗,干预后比较两组病人恶心呕吐控制情况、食欲情况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恶心呕吐程度、食欲状况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穴位贴敷联合宫调音乐能有效改善肺癌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症状,增进食欲,缓解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68.
近距离放射治疗在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高剂量率近距离放疗经过几十年发展,作为单纯治疗或结合外照射增量治疗,与其他治疗相比,具有众多优势:精确提升靶区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量等。前列腺癌α/β值较小,单次高剂量HDR会诱导肿瘤基因的转录,提高放射敏感性。本文从HDR近距离放疗发展历史、患者选择、技术应用、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69.
超声在诊断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其它方法证实的20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本组超声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为70%,肠系膜静脉内低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肠系膜上静脉内无血流信号为本病的直接征象,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与患者的腹部症状及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初步筛查手段和术后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初步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在髂血管旁孤立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2020年间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的 12例患者,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处方剂量 20~30Gy 1次。疗后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CT,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CT,评价治疗局控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1、3、6个月淋巴结达完全缓解分别为2、3、3例,部分缓解分别为9、8、8例,疾病稳定 1例,疾病进展 0例。症状缓解 1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 2例,骨髓抑制 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可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