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7-06-2010-04经放射学检查和临床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表面最大密度投影(SurMIP)和容积重建(VR),评价不同后处理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VR可以清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脊柱侧弯的分类.MPR/CPR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显示畸形椎体、椎管并进行椎体旋转角度测量.4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脊柱侧弯越重则顶椎的旋转度数越大,各椎体椎弓根矢状径均大于横径且凹侧椎弓根横径均小于凸侧,相邻椎体有类似表现.SurMIP可以用来测量脊柱侧弯角度,类似于X线片.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对矫形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2.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CT虚拟去钙技术(VNCa)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临床拟诊为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常规CT、VNCa和MR图像。共172个髋关节,其中股骨头坏死120个,正常股骨头52个。以MRI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阅片者1、2分别进行两次诊断分析:A组仅使用常规CT图像,B组使用常规CT和VNCa图像,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测量并比较股骨头坏死区与正常股骨头在VNCa和常规CT(rCT)图像上的CT值(CTVNCa和rCT),并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A组中阅片者1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50、0.962、0.814、0.978和0.577;阅片者2分别为0.791、0.952、0.843、0.979和0.667。B组中阅片者1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33、0.904、0.919、0.957和0.855;阅片者2分别为0.958、0.923、0.948、0.966和0.868。B组的诊断敏感度、符合率和阴性预测值较A组明显提高,曲线下面积分别由0.559、0.545提高到0.899、0.879。两位阅片者测量的股骨头坏死区的CTVNC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股骨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8.294,P<0.0001;Z=-7.876,P<0.0001)。两位阅片者测量的股骨头坏死区和正常股骨头的常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7,P=0.220;Z=-0.994,P=0.345)。结论:基于双能CT的VNCa技术可用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且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长骨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发生在长骨的多形性肉瘤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X线、CT及MRI的影像特点.结果 20例中发生于长骨干骺端15例(其中股骨颈5例,其他干骺端10例),发生于骨干5例.5例股骨颈者均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1例其内可见高密度影.5例骨干者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沿骨纵轴生长,纵径远大于横径(5例纵径均大于横径).发生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干骺端的表现为大片状骨质破坏,或骨质破坏区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2例可见骨膜三角.磁共振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e,T1WI)表现为以等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磁共振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e,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磁共振T2压脂序列(fat suppreion-T2WI,FS-T2WI)病灶边缘多可见高信号,11例核磁检查中7例病灶边缘见高信号.20例中9例可见较大软组织肿块,范围明显超过骨质破坏区.结论 发生在不同部位多形性肉瘤的X线、CT、MRI表现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股骨颈者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状骨质破坏;骨干者多表现为沿骨纵轴生长的虫蚀状骨质破坏;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干骺端为大片状骨质破坏,夹杂粗细不等的骨嵴.磁共振T1WI表现为以等信号为主;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主,FS-T2WI病灶边缘高信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 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28例行 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部位、骨质破坏性质、病灶内有无坏死囊变、有无钙化或骨化)、操作相关因素(取材大小、靶点位置)对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结果128例患者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86.7%(111/12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骨质破坏的性质(OR=3.428,P =0.038)、病灶内是否伴有坏死囊变(OR=0.193,P =0.012)、是否伴有钙化或骨化(OR=0.266,P =0.036)以及活检取材量大小(OR=0.200,P =0.015)4个因素被纳入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回归方程。结论CT 引导下椎体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病灶骨质破坏的性质、病灶内是否伴有坏死囊变、钙化或骨化及活检取材量大小是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5.
36.
腰椎峡部由腰椎后弓的小关节突之间一条狭长的皮质骨桥梁构成,它将椎板和椎弓根与上关节突连接在一起,成为脊柱运动过程中的传递中轴,在力学强度上是一个薄弱点,长期反复承受过伸和扭转应力可导致断裂,患椎可在此基础上向前滑移。该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患,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患者,女,8岁.无任何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并渐进性加重3个月,以右上颌窦肿物于2008年9月在我科住院.专科检查:右侧面颊部弥漫性膨隆,有波动感,无压痛,右眶下缘触不到,右眼活动好,无移位,视力正常;右鼻腔外侧无明显内移.  相似文献   
38.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 mg/cm~3为正常,80~120 mg/cm~3为低骨量,80 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 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 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 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 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 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相似文献   
39.
309例正常儿童心脏横径、心胸比率测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横径、心胸比率在临床应用较广,是判断心脏大小简单而易行的测量方法。有关正常成人的心脏横径、心胸比率研究较多,但正常小儿的研究较少,国内尚无小儿心胸比率正常值。影响小儿心脏横径因素较多,心脏横径大小直接影响心胸比率。我们测量了309名正常3 7岁儿童的心脏横径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3-7岁儿童心胸比率正常值上限为0.55。证实了小儿心脏横径增大与体重、年龄、身高增长有关,与体重关系最密切,年龄次之。心胸比率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