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2医院和四川省成都军区总医院门诊及住院超高龄老年性OP患者共110例,年龄75~92岁,先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片口服,1片/d;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3个月给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2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至少2 h。两组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测量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腰椎BMD;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间内新发骨折发生率;观察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腰背部疼痛疗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改变。结果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1例患者因脑出血死亡,试验组有1例患者因移居其他城市而退出试验,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治疗后6个月,两组股骨颈BMD〔(0.64±0.12)g/cm2 vs.(0.62±0.11)g/cm2〕和腰椎BMD〔(0.78±0.09)g/cm2 vs.(0.76±0.10)g/c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股骨颈BMD〔(0.64±0.10)g/cm2vs.(0.61±0.09)g/cm2〕和腰椎BMD〔(0.82±0.08)g/cm2vs.(0.75±0.11)g/cm2〕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新发骨折发生率为27.78%(15/54),试验组为16.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9,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腰背部疼痛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8例患者首次输液后出现肌肉酸痛等类流感样症状,其中1例出现低热,均经对症处理1~2 d后症状缓解。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在使用钙尔奇D片的基础上加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超高龄老年性OP,可明显增加患者股骨颈和腰椎BMD,降低新发骨折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且不良反应较轻,对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功能无明显影响;采用静脉输注,治疗频率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72.
减压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减压后经股动脉选择性插管灌注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30例影像学及临床确诊股骨头缺血坏死患,所有患均未见明显的塌陷,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第1组10例,采用单纯的选择性动脉灌注;第2组10例,采用先灌注后减压;第3组10例,采用先减压后灌注的方法。灌注的方法为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刺将4Fcobra或Yashrio导管分别置于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及闭孔动脉内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减压方法为经皮穿刺针或克氏针从大粗隆经股骨颈穿人股骨头坏死病灶内。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结果显示,先减压后灌注的治疗方法在治疗后的造影表现血管计数明显增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先减压、后灌注的治疗方法是缓解股骨头缺血坏死疼痛最快、最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快速、安全、有效的腰椎间盘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2例腰椎间盘炎的治疗,其中1例为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前路手术切除炎症椎间盘、前路手术切除炎症椎间盘同时取腰大肌瓣填塞、侧方穿刺腰椎间盘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随访半年至6年。结果:非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3个半月,手术治疗平均治愈时间为1个月。侧方穿刺腰椎间盘镜病灶清除置管冲洗较前路手术切除炎症椎间盘同时取腰大肌瓣填塞操作简单、安全、痛苦少。结论:一旦诊断为腰椎间盘炎,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4.
腰椎间盘术后直腿抬高锻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腰椎间盘术后失败的原因中 ,术后神经根粘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0 0 0余例 ,1997年前有 7例发生术后神经根粘连(经二次手术证实 )。之后 ,对 318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患者行直腿抬高锻炼。方法 :术后第 2天始由助手协助患者做直腿抬高运动 ,初始患者常诉切口疼痛 ,膝部肌肉牵拉、疼痛 ,部分仍有下肢麻木 ,抬高的幅度不大 ,嘱尽量上抬 ,维持 1~3min ,然后慢慢放下 ,抬腿后患者会感轻松。每天早晚各锻练 1次 ,每次抬腿 2~3下 ,逐步使抬腿的幅度达到本人正常状态。坚持 2个月。未发生 1例术后神经根粘连。为…  相似文献   
75.
目的:考察自体骨膜吸附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的活性陶瓷肌内植入生物力学和成骨活性,为骨缺损修复替代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自体骨膜包裹多孔双相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植入21只狗的肌肉,与未包裹骨膜和同样材料肌内植入和骨内植入作对照,进行生物力学测定,X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实验组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程度虽不如骨内植入者,但远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3月和6月时巳接近或达到正常骨水平;X线衍射结果,实验组TCP的峰值下降明显快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组,6月时X线转靶谱图和红外光谱图己接近正常骨的谱图。组织学观察也证实实验组试样的成骨速度和质量显著的高于未包裹骨膜的肌内植入试样。结论:活体骨膜可为多孔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提供丰富的生长因子,激活和提高材料的成骨活性,有利于骨诱导和新骨形成,促进骨的修复替代。  相似文献   
76.
成人腰椎间盘炎多发生于椎间盘手术后的医源性感染[1],自发性腰椎间盘炎少见,且主要发生在儿童,由于症状不典型,早期往往容易误诊.2000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自发性腰椎间盘炎患者18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自1997年Foley和Smith首次报道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随着腰椎后路椎间盘镜器械的完善和手术操作的规范,该技术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根据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显示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分析三维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特点。方法 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分别以三维CT和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记录手术时间、穿刺次数、骨水泥注射量。术前及术后1 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随访9~24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伤椎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至末次随访仍效果良好。两组术中比较三维CT引导穿刺准确度高,手术时间较短,但骨水泥注射量较C型臂X线机组少。结论三维CT与C型臂X线机引导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效无差别,三维CT引导穿刺准确率更高,C型臂X光机引导能够实时监控骨水泥注射过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MIPPO)结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25例股骨近端骨折.结果 本组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骨折在术后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疗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 MIPPO技术结合解剖锁定钢板具有微创、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治疗殷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通过24例外侧壁危险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回顾及随访,评估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其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采用PFNA治疗的高龄(>70岁)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4例,术后8个月按Baumgaertner′s标准[2,3]评价复位质量,按Harris髋部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4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平均9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愈合。复位质量优17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3.3%;术后功能评分本组优18例,良3例,可0例,差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对于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PFNA具有髓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优势,骨折愈合率高,患者能早期下地负重和功能锻炼使得功能恢复佳,是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