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我院自 1993年以来 ,先后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 16 3例 ,其中 85例分别采用L钢板、Richards钉、空心加压螺纹钉、Camma钉内固定术治疗。现在结合以上病例的诊治情况作一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85例中 ,男性 5 6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35岁~90岁 ,平均 6 3岁。骨折分型按照Evans[1] 分类诊断 ,其中Ⅰ型15例 ,Ⅱ型 19例 ,Ⅲ型 37例 ,Ⅳ型 14例。摔伤 71例 ,撞伤 14例 ,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8例。1 2 手术方法 :A组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取髋关节Watson-Jones切口或外侧直切口 ,显露大粗隆及股骨…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雪旺氏细胞(SCs)移植对脊髓压迫性损伤(CSCI)后损伤部位CD4、CD8表达的影响及髓鞘修复的程度,探讨电针联合SCs移植对CSCI后髓鞘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每组9只。采用自制脊髓压迫装置制备CSCI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后次日予电针大鼠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留针10min,每日1次,治疗3周。雪旺氏细胞组造模后1周进行SCs移植治疗。联合组给予电针和SCs移植治疗。BBB评分评定各组大鼠解压后不同时间的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局部病理变化,LFB染色和免疫荧光法观察髓鞘的修复和SCs移植后的存活情况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外周髓磷脂P0蛋白(P0)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损伤脊髓局部CD4、CD8、P0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BBB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联合组第2、3周时BBB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第3周时,联合组BBB评分高于电针组(P0.05)。LFB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髓鞘脱失,有髓神经纤维减少;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减轻,有髓神经纤维增多;联合组脊髓损伤区域白质纤维排列紊乱及髓鞘丢失改善,有髓神经纤维增多。HE染色显示:模型组脊髓形态结构不完整,脊髓组织中可见大量缺损空洞,大量神经元核固缩;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脊髓结构排列紊乱和破坏减轻,损伤区域较多神经元核固缩;联合组脊髓组织结构较清晰,正常神经细胞增多,神经元核固缩减少。免疫荧光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BP显著减少(P0.001)、P0显著增加(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MBP、P0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P0.001);与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MBP、P0表达均明显增多(P0.001)。与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Hoechst33342标记的SCs显著增多(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雪旺氏细胞组CD4、CD8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CD4、CD8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雪旺氏细胞组、联合组P0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电针组和雪旺氏细胞组比较,联合组P0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联合SCs移植治疗可减少SCs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提高SCs的存活率,提高SCs的成髓鞘化功能,改善CSCI神经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4.
耳压合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成林  朱丹  王明陵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3):208-208,253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与耳压加水突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头针和体针治疗,治疗组加用耳针和水突穴位注射,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耳压加水突穴位注射配合头针、体针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头针、体针治疗者.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后,按摩对细胞膜特异性修复蛋白dysferlin和annexin A1表达的影响,探讨按摩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42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6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在建立右下肢急性腓肠肌钝挫伤模型后,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和按摩治疗组,根据治疗时间分为损伤后7d、14d、21d三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正常对照组和自然恢复组不做治疗;按摩治疗组在建模后48h开始每天于损伤局部行按摩治疗。免疫荧光双标法标记dysferlin和annexin A1,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片,观察其在细胞内分布及表达;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表达量。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正常肌细胞中两种荧光信号主要分布于近细胞膜周围,强度较弱,无共表达现象;模型组各时间点,两种荧光信号强度均明显增加,胞浆内也有弥散性分布,随时间的延长,信号强度逐渐减弱,细胞膜共表达现象增加;其中按摩治疗组荧光信号强度较同时期自然恢复组减弱明显,细胞膜上共表达现象增多。蛋白质印记结果显示:模型组各时间点较正常对照组,dysferlin和annexin A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显著;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自然恢复组和按摩治疗组在损伤后14d和21d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后21d,自然恢复组较按摩治疗组dysferlin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损伤后14d和21d,自然恢复组较按摩治疗组annexin A1表达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这可能是其促进肌细胞膜修复相关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基于肝脏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分析不同强度、不同时程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模型组、假电针组、强刺激电针组、弱刺激电针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3、4周3个亚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双侧“丰隆”“足三里”,疏密波(4 Hz/20 Hz),电流强度分别为4 mA、2 mA,持续20 min,1次/d,每周治疗5 d,休息2 d;假电针组只连接电针仪,不通电。不同时程亚组分别干预2、3、4周。干预结束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红色脂滴聚积明显,强刺激电针组4周时大鼠肝细胞红色脂滴明显减少。与同时程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半夏间作不同作物对土壤微生物、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前茬玉米地块进行了大田试验,设置单作半夏及半夏-魔芋、半夏-决明、半夏-辣椒、半夏-玉米、半夏-大豆、半夏-高粱6种间作处理组合。结果:单作半夏土壤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均低于其余6种间作组合,仅半夏-魔芋土壤真菌数量高于单作半夏;单作半夏土壤脲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低于其余6种间作组合,蔗糖酶、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处于较低水平;单作半夏土壤中全K含量最高,全P含量仅低于半夏-玉米,速效P含量仅高于半夏-魔芋,全N含量最低。结论:间作可以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半夏-决明土壤肥力综合评分最高,半夏-玉米次之,可能成为消减半夏连作障碍的理想间作搭配。  相似文献   
98.
慢性前列腺炎多为外邪侵入下焦,郁而化热,与血相搏而成瘀热所致。文中对“瘀热”理论的源流浅作梳理,分析“瘀热”在慢性前列腺炎病机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为基探讨其对本病临证的指导意义,为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理论依据以及证治思路。  相似文献   
99.
目的:完善黔产魔芋饮片的质量研究,初步制定其饮片标准.方法:根据饮片外观性状、显微鉴别及薄层鉴别法建立其定性鉴别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年版中相关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定量测定,以总多糖为指标,通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建立魔芋饮片的UV含量测定方法.结果:魔芋饮片性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与对照品相同位置...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内质网应激标志物蛋白质二硫化物异构酶A3(ERp57)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n=15)和高脂饮食组(n=45),高脂饮食组饲以高脂饲料建立NAFLD动物模型,5周后两组各取2只大鼠对比验证造模。造模成功后,普食组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再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各10只),其中饮食1组和电针1组继续饲以高脂饮食,饮食2组和电针2组饲以普通饮食。电针1组和电针2组毫针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三穴,其中“足三里”“三阴交”接通电针刺激,每日1次,单侧交替取穴,每次治疗20 min,连续4周。每周称取各组大鼠体质量,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及肝功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p57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检测下游分子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基因表达。结果 4周后,饮食1组大鼠体质量增长低于饮食2组、电针1组和正常对照组( P<0.05);电针2组大鼠体质量增长高于电针1组( P<0.05),与饮食2组差异不明显(P>0.05)。饮食1组血清血脂、肝功指标以及肝脏ERp57和SREBP-1c基因和ERp57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电针1组和饮食2组( P<0.05);电针2组分别与饮食2组和电针1组比较,上述指标降低更为明显( P<0.05)。结论 电针能有效抑制ERp57的表达,改善NAFLD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从而降低SREBP-1c的表达,改善脂质代谢,这可能是电针治疗NAFL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