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7-10~2010-10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8例临床资料,35例行手术治疗,33例保守治疗。结果随访3~6个月,保守治疗33例,治愈率93.9%(31/33),2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35例,20例治愈,15例复发,再行联合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治疗,5例治愈,10例复发,2例行硬膜下积液-腹腔分流术,1例治愈,1例堵管,堵管者与另8例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后治愈。结论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无手术指征者,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但需定期随诊;有手术指征且年龄大伴脑萎缩者,单纯钻孔引流术复发率较高,建议开颅清除包膜使包膜腔与蛛网膜下腔交通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2.
精确放疗技术治疗胰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精确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3例Ⅰ-Ⅲ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进行放疗,5-6个适形野等中心照射,80%剂量线设定为PTV边缘剂量线,照射剂量给予3.0-4.0Gy/次,5次/周,总剂量40-45Gy/10-15次/2-3周。放疗期间静脉营养支持,少食多餐,每次放疗前口服思密达保护胃十二指肠黏膜,每周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放疗结束后,每3-6个月复查1次。结果:CR 32.6%(14/43),PR 51.2%(22/43),NC 11.6%(5/43),PD 4.7%(2/43),CR+PR 83.7%(36/43),症状缓解率93.1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9/43)、41.9%(18/43)、23.3%(10/43)。不良反应多数为Ⅰ-Ⅱ级。结论:采用精确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胰腺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对局部中晚期胰腺癌,精确放射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抗反流治疗对咽异物感伴有咽喉反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门诊以咽异物感自评超过3分,患病1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临床表现量表(RFS)评分,对RSI超过13分及RFS超过7分的患者进行抗反流治疗,以能持续治疗8周以上为有效观察对象,共104例。分析入组患者反流各症状发生率、反流临床表现各体征发生率,并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104例咽异物感患者多有反流症状清嗓动作(92/104,88.46%),主要反流体征为后连合肥厚(97/104,93.27%),红斑/充血(89/104,85.57%),喉内黏稠分泌物(87/104,83.65%),喉室阻塞(73/104,70.19%)等,经抗反流治疗,有效61例,有效率为58.65%;RS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5,P<0.05);RF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8,P>0.05)。 结论 咽异物感伴反流症状的患者,通过反流治疗是有效的。对于有咽异物感的患者,经过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应考虑是否有咽喉反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54.
马居里教授系陕西中医学院教授,陕西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三十年,学识渊博,医理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聆听教诲,颇有感悟。现将其运用温胆汤之验案两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1临床验案1.1梅核气岳某,女,52岁。2012年9月16日初诊。咽喉部异物感10年,加重一月余。患者自述咽喉部有异物  相似文献   
55.
周锋 《现代保健》2013,(6):59-60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冻结肩患者92例,分为研究一组和研究二组,每组各46例.研究一组使用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二组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在麻醉后行手法松解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中的MAP、HR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SpO2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松解对冻结肩的患者进行治疗,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丙泊酚静脉麻醉起效快且止痛效果较好,相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占有一定的优势,应在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且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56.
摘要:目的:观察嗅三针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认知障碍(SAH CI)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以及海马组织GSK-3β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嗅三针干预对SAH CI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嗅三针组各8只。采用枕大池注血法复制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模型。嗅三针组选取印堂和双侧迎香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连续针刺1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试,评估大鼠认知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的形态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中GSK-3β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有坏死空洞区出现,细胞间隙变大,细胞形态受损,出现了细胞核固缩变形,细胞碎裂的现象;海马组织内GSK-3β和Caspase-3这两个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细胞形态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胞核形态基本正常, 细胞疏松情况减轻,损伤部位得到修复;GSK-3β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57.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张政铨、聂开印两位教授于1986年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单子叶植物百合组织中与其互利共生的内生菌(Cell Endophyte Baeteria,CEB),其代谢产物富含天然维生素E、天然维生素C、维生素B6、多糖、谷胱甘肽、类SOD及生物碱等主要抗氧化物活性成份。应用CEB技术培育的水稻不仅主要营养成份明显优于普通大米,而且含有上述CEB的活性物质,称为CEB功能营养米。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评价CEB功能营养米提高免疫的功能状态.我们设计了一组小鼠动物试验.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双靶点软通道序贯性交替引流治疗脑深部血肿的临床观察,探讨脑出血更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6例中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立体定向手术组(治疗组)和开颅手术组(对照组),对每位患者术前、术后7天进行GCS评分,再对其治疗前、后GCS水平进行回顾性的对照研究,并用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GCS水平有明显差别,治疗后水平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GCS水平明显高于开颅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立体定向下双靶点软通道交替引流法是治疗中量高血压脑内血肿的比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与普通结肠镜检查相比,研究老年患者中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笔者医院自愿行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结肠镜检查的388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作为无痛肠镜组,同期行普通肠镜检查的174例老年患者作为普通肠镜组,对其镇静程度、检查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医患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痛肠镜组患者以轻中度镇静为主,肠镜进镜检查时间为6.6±2.7min,明显短于普通肠镜组(7.6±3.9min,P<0.05),恢复时间为50.0±14.5s,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较术前降低,但在安全范围内,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无痛肠镜组医患满意度及不适反应均显著优于普通肠镜组(P<0.05)。结论一氧化二氮联合咪达唑仑镇痛镇静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操作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肌肉刺激性、单次给药毒性和溶血性评价,以考察其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按照确定的工艺和质量标准,使用人二倍体细胞MRC-5培养狂犬病固定毒株,灭活、纯化后制备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质量检定合格后,用于开展全面的动物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