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0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髂窝巨大血肿压迫股神经损伤1例吴德 ,欧阳强,侯春林,周维江,臧鸿声患者男,16岁,因摔倒致右髋及右膝关节功能障碍一月于1993年10月7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打球时不慎摔倒,右膝着地,3d后感右髋部肿痛、右膝关节伸直受限而急诊入院,查体:右腹股沟上方...  相似文献   
42.
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放置的适当时间和正确的管理方法.方法初次关节置换的80例患者,按术后引流管留置的时间,分成条件相似的实验组(24h组)和对照组(48h组),分别记录8、16、24、48h引流量,拔管时引流管末端、中段及最接近引流口的皮下段各剪下1.0cm送细菌培养.结果24h组其8h、16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81%和88%,48h组其8h、16h、24h引流量分别占总引流量的71%、79%h及92%,80例引流管末端和中段细菌培养均为阴性,24h组1例皮下段细菌培养阳性,48h组3例细菌培养阳性.切口全部Ⅰ期愈合.24h组有5例,48h组有1例术后拔管后出现引流管口外渗淡黄色分泌物.结论全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引流可在24h完成,若术后创口引流超过24h有增加术后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3.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kneearthroplasty,TKA)后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很少见,发病率为0.3%~2.5%[1-3]。一旦发生,处理却十分棘手。随着TKA手术数量的逐步增加,这类骨折的发生亦将增多。一、病因TKA后发生股骨髁上骨折在病理学上有很多因素,包括股骨部件前翼应力遮挡、术后血供差所致的骨塑形不完全、股骨部件覆盖股骨远端部分与股骨皮质弹性模量存在相对差别[4,5]、骨水泥或金属磨损碎屑所导致的股骨远侧部分骨溶解[6]。股骨前方骨皮质切除过多形成切迹或凹槽增加骨折的发生率,40%~52%股骨髁上骨折与股骨前部凹槽有关[3]。常见…  相似文献   
44.
对25例寰枢椎因先天性发育不良、畸形、外伤性骨折脱位或疾患等原因引起上颈椎不稳定,伴有脊髓压迫症状者,施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和枕颈融合术。骨性愈合率96%。随访6月~4年,功能恢复正常4例,改善20例,有1例不明显。提出了手术指征和改进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45.
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其法是在显露骨折线后复位,将张力带置于撕脱性骨折的张力侧。共治疗22例,随访3~28月(平均15月),均获得愈合和良好关节功能,仅2例走路久时有些酸痛。此方法操作较简单,对某些陈旧性骨折、轻度粉碎性骨折也适用。对骨折的处理,强调精确复位,尤其是恢复腓骨的长度和对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外源性pcDNA3-EGFP基因转染修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增荧光绿色蛋白(enhanced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EGFP)cDNA作为报告基因,采用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系统(pcDNA3-EGFP)以脂质体法转染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转染结果、表达情况及对靶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证实成功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现了基因转染,持续表达时间超过8周;没有发现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活力的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真核转染技术可以介导外源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今后采用基因增强组织工程方法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7.
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探索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组收治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4岁。非手术治疗6例,手术复位内固定3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结果:39例平均随访30.1个月,优31例,良2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4.6%。讨论:髋臼骨折的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互补而非对立,理想的手术时机为损伤后2-10d。重建钢板技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螺钉的植入方向是其技术关键。髋臼骨折的预后与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复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缺血对骨外膜的影响。方法 于SD大鼠(n=50)右后肢大腿中段经止血带结扎缺血1.5小时后,分别饲养3天(1组)和10天(2组),以及缺血4.5小时后分别饲养3天(3组)和10天(4组),经切片观察胫骨骨膜组织病理学毕要光镜观察发现1、2组右侧胫骨骨外膜细胞(PCRT)无明显变化,3组PCRT明显增生肥大,伴有大量编织骨形成;4组PCRT增生明显减弱,无新的编织骨形成,骨髓内小血管周围可  相似文献   
49.
目的构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方法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将含有TGF-β1基因cDNA的pACCMVTGF-β1质粒和pJM17质粒在腺病毒包装细胞中共转染,制备重组复制缺陷腺病毒Ad5/CMV-TGF-β1并进行鉴定。结果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获得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稳定、滴度高(5~10×107pfu/ml)。结论重组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5/CMV-TGF-β1的构建成功,为下一步进行基因疗法治疗骨骼、肌肉组织缺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