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 分析2017-2019年重庆市空气污染物浓度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控制时间趋势偏倚;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探究重庆市空气污染与自然流产发生数的关系,同时控制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在单污染物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双污染物模型控制其他污染物对关联的影响.结果 研究期间重庆市主城区空气...  相似文献   
42.
李本  高寒  周文正  安璐  梁鑫 《全科护理》2021,19(23):3251-3254
目的:深入了解重庆偏远地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病人接受靶向治疗的内心真实体验,探索其困难与需求,为制订更优质的治疗服务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9例重庆偏远地区H 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病人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整理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4个主题:身心俱倦、医院选择倾向、渴望更多关怀及盼望改善现状.其中,身心俱倦包含极度疲惫的生理状态与巨大的心理压力;盼望改善现状包含获取就近治疗资源与保障就近治疗质量.结论:重庆偏远地区H ER2阳性乳腺癌病人因多种原因选择到上级医院接受靶向治疗,面临诸多困难与压力,需给予更多关注,制订合适策略,推进乳腺癌分级诊疗,以提升其治疗体验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3.
何春燕  邹明  万云贤  张华  周晓军  周文正 《重庆医学》2013,42(20):2426-2428
根据卫生部妇社司关于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项目的总体思路,对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和建设进行引导,从2005年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就组织开展了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工作。本次研究利用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监测工作收集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物力和服务运营等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重庆市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情况,为有效指导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了重庆市41个区(县)的0~3岁儿童家长,用问卷法完成本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庆市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较低,为74.99%,平均分为(6.47±1.63)分。结果显示家长们对"母乳喂养持续的时间","婴儿开始添加食盐的时间"和"婴儿从开始开荤的时间"正确率仅为10.80%~42.13%。"婴儿开始添加食盐的时间"回答的正确率最低,只有10.80%。学历与知识得分呈正相关(r=0.307,P0.001)。居住在城镇、婴幼儿父母亲本人及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的家长对科学喂养知识的掌握较好。医务人员的宣传是喂养知识的主要来源,占63.65%。结论重庆市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较低,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与学历,知识,居住区域等有关,重庆市需要强化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重庆市主城区9年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方法:对2002~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筛查的104 234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趋势及其与出生方式的关系。结果:9年间重庆市主城区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增加趋势;剖宫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出生方式存在差异,出生体重大于4 000 g和出生体重3 500~4 000 g的新生儿组剖宫产率高于其他组。结论:胎儿体重的增长,增加了剖宫产率。重视孕妇孕期体重管理,控制新生儿出生体重,可作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全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15例经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全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全髋关节置换14例,全膝关节置换1例,男4例,女1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78岁,平均年龄(68±17)岁。所有患者均在全关节置换术前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以预防围手术期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临时下腔静脉滤器,术后2周内给予取出滤器,15例患者均成功取出临时滤器,取出率100%,滤器在患者体内滞留时间714 d,平均滞留时间11 d,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15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一例发生致死性肺栓塞以及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临时下腔静脉滤器能有效地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并且安全、有效,能为全关节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大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 选取双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30只大鼠左侧骨细粒棘球蚴病区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结束3d后,取鼠左、右侧股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行伊红染色,检测原头节死亡率;采用酶化学染色法检测原头节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变化,观察IMRT对大鼠骨细粒棘球蚴的治疗效果。结果 IMRT作用3d后,原头节伊红染色结果 可观察到,经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整体结构消失,出现深蓝色着色,原头节死亡率为(51.22±19.34)%,远高于未经IMRT治疗的右侧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死亡率(3.55±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头节的琥珀酸脱氢酶(SDH)检测发现,经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右侧明显减弱,且左侧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琥珀酸脱氢酶SDH产物的平均光密度数值为(0.7193±0.1145),远大于右侧的(0.1015±0.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探讨IMRT对骨棘球蚴病的治疗有效性。方法 选取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50只,对50只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于放疗1w后活杀取材,取大鼠左、右股骨棘球蚴包囊后行电镜观察,应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包囊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IMRT作用1w后,电镜下均可观察到接受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棘球蚴包囊存在明显的放射损伤,而右侧未出现;RT—PCR法检测发现接受IMRT治疗的大鼠左侧股骨的骨棘球蚴包囊的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大量表达,RQ值为(67.39±17.35),而右侧则极少量表达,RQ值为(1.43±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新疆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包囊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该院104例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面对"、"屈服"量表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避免"量表分略高于干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对照组患者"焦虑"总分高于干预组,且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等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患者的"应对策略"与"焦虑情况"呈负相关,"避免与屈服"都与"焦虑"正相关。结论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妇科患者改善应对方式,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术前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注射用唑来膦酸5mg对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住院期间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初次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未曾行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排除其他骨代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平均年龄73.2岁),给予唑来膦酸5mg,静脉滴注30min,同时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对照组(21例,平均年龄73.8岁),给予口服钙尔奇600mg/d及阿尔法D3 0.25μg/d,治疗时间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1-4、股骨颈、Wards三角区骨密度值。结果 排除治疗组中2例患者脱失外,治疗组骨密度增幅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例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后出现发热、头痛及流感样症状,给予NSAIDs对症治疗后5例患者均在3d内缓解,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唑来膦酸注射液5mg可明显提高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抑制骨量丢失,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不良反应可耐受,是治疗新疆维吾尔族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新一类高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