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经皮多根螺纹钉内固定治疗髋关节骨折194例周国顺,章允椿,蒋 生浙江省湖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13000自1986年1月~1994年12月,我院采用经皮穿针,多根螺纹钉内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髋关节骨折194例。效果满意,方法简单。今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病(ASD)的发病因素、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将随访时间≥3年的451例行颈前路融合术患者(1节段189例,2节段176例,3节段71例,3节段15例)根据是否再发与影像学一致的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分为ASD组与非ASD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内固定与否、JOA评分、D值、融合节段分布、融合节段数的差异。同时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ASD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采用JOA评分和D值对ASD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5年,共有46例出现ASD。ASD组与非ASD组在年龄、性别、JOA评分、融合节段分布、融合节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钢板内固定与否、D值改变两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1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ASD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5~86个月,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顽固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24分±2.17分,比术前的9.14分±1.22分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D值为5.33 mm±3.61mm,比术前的1.78 mm±1.49 mm增加(P0.05)。结论 ASD的发生与颈椎前路手术中钢板使用和颈椎曲度恢复不良有关,对于非手术治疗失败的ASD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3.
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足下垂临床报道较少见.既往的道对其产生的原因也未能详细阐述.近年来我们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足下垂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同时在手术中测量受压神经根的直径及黄韧带厚度,以便能阐明其发生的原因,现将我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足下垂12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4岁,平均39岁.其中40岁以下10例.病史最长7年,最短20 d.平均1年4个月.  相似文献   
54.
根据引起髌骨骨折的应力,设计了双股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手术方法。通过22例临床观察后认为: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确切,有利于早期关节功能的康复;同时指出:下极粉碎骨折是直接暴力引起的继发骨折。  相似文献   
55.
兔软骨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及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高密度培养软骨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为软骨组织工程建立合适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兔关节软骨细胞,高密度单层培养并传代,HE染色、蕃红-O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和分泌功能,RT—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变化。结果高密度培养时,软骨细胞去分化速度减缓,传5代细胞表型保持良好。结论高密度培养利于维持软骨细胞生物学特征,原代细胞高密度培养和传代培养后高密度培养是较好的获取大量优良软骨细胞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56.
股骨骨折骨不连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骨的修复过程已经中断 ,不进行恰当的治疗 ,骨愈合是不太可能的 ,延误或治疗不当常遗留较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粘连、肌萎缩等后果。骨不连治疗选择坚强合适、符合最佳生物力学的内固定器材十分重要。作者自1998年以来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骨不连9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9例 ,男7例 ,女2例。年龄23~46岁 ,平均31.5岁。其中股骨中上段5例、中段2例、中下段2例。8例为粉碎骨折。均因钢板螺钉固定后骨不连 ,5例钢板断裂 ,4例螺钉断裂、钢板松…  相似文献   
57.
腰椎间盘突出髓核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表达,以阐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方法对 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取出的髓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表达髓核中白细胞介素 1α (IL- 1α )、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 )、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结果在髓核组织中表达阳性率较高,远离神经根和近神经根的髓核表达阳性率有明显差异.结论创伤性突出髓核组织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可能在引起坐骨神经痛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59.
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 76例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Dick、RF或AF ,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诊时的临床表现、X线片和CT。平均随访 16个月。结果 :76例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和Cobb′s角分别是术前 0 .48,2 8.5 ,术后 0 .91,6.5 ,随诊 0 .71,14 .5。在随访时有不同程度的丧失。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后期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0.
颈脊髓损伤的早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加,颈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多。此类损伤常危及患者生命或造成终身残疾,因此,及时而正确的早期处理这类损伤对于减少其病死率和伤残率就十分重要。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155例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其中早期手术治疗47例,现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5例进行总结,目的是对急性颈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