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1.
用CDR3导向抗体库法对鼠抗人膀胱癌单抗进行人源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鼠单抗CDR3的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对膀胱癌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方法通过重叠PCR及DNA重组技术 ,将抗膀胱癌鼠单抗BDI的CDR3区与人淋巴细胞来源的多样化的VH和Vκ组合 ,构建含BDICDR3的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利用loxp cre定位重组系统 ,增加轻、重链的组合配对 ,获大容量抗体库 ;用膀胱癌细胞 (EJ)从中筛选人源化抗膀胱癌单抗Fab段 ,ELISA方法对所筛克隆进行特异性鉴定 ,同时运用竞争抑制实验对所筛特异性克隆进行抗原表位的核实。结果 首先构建了库容为 2× 10 7的含鼠CDR3区的人源噬菌体抗体库 ;经过在cre 细菌胞内的定位重组后 ,获得库容为 10 1 0 的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 ;用EJ细胞筛选到可与其特异结合的人源性Fab段 ;竞争抑制实验表明所获人源抗体片段与亲本鼠源单抗结合同一抗原表位。结论 在没有亲本鼠单抗基因 ,仅了解其CDR3序列的条件下 ,可通过CDR3导向 ,构建大容量抗体库 ,筛选到相应的人源化抗体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及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9 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T2DM 患者120 例。根据患者 T2DM 病程长短,将患者分为病程≤ 10 年组和病程>10 年组,均为60 例。另收集6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应用超声技术分别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和右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获得相关的 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病程>10 年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 蛋白(LDL)均高于病程≤ 10 年组(P <0.05)。病程≤ 10 年组、病程>10 年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均较对照 组高(P <0.05),病程≤ 10 年组、病程>10 年组血管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低(P <0.05)。血管舒张功能与年龄、 糖尿病病程、HbA1c、总胆固醇、TG、LDL、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C 肽及空腹血糖均呈负相关(r =-0.333、 -0.743、-0.705、-0.443、-0.819、-0.556、-0.761、-0.400 和-0.510,P <0.05)。TG、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是 血管舒张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增加,T2DM 患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增加、内皮 功能受损加重,应用超声技术可以无创、简便地评价T2DM 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及与内皮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本文阐述我院卫星站点开通运行以来,通过不断健全组织管理、加强机构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业务能力、拓展应用领域等做法,使远程医学工作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 通过观测海战伤大鼠伤后12h复温过程及糖耐量的变化规律,探讨海战伤对复温及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麻醉对照组(C组)腹膜切开缝合组(L组)、腹部开放伤45min组(L45组)、腹部开放合并林格氏液浸泡45min组(L+R45组)及腹部,开放合并海水浸泡45min组(L+S45组),在伤后12h内不同时间点进行体温测量,伤后12h行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IPGTT),随后计算各组IPGTT血糖值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术前各组大鼠体温、糖耐量无明显差异.术后L+S45组术后即刻体温最低,复温速度最慢,12h时AUC最高.结论 海战伤能够导致严重低体温以及糖代谢紊乱,可能是海战伤预后不良原因之一.早期封闭伤口、脱离低温高渗环境、改善血糖代谢可能提高海战伤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45.
许欢  张韬  吕强  周丽君 《现代预防医学》2018,(23):4229-4233
目的 探究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发病率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热点区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四川省开展猩红热防控工作提供指导建议。方法 以县(区)为单位,对四川省2006-2016年猩红热发病率分别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结果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2006-2016年四川省猩红热空间分布呈现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分析提示猩红热的热点区域已由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一带转移到四川中北部一带。结论 猩红热发病热点区域有由南向北移动的趋势,要加强对四川中部以北县市的猩红热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苏州市吴江区基于儿童专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构建区域新生儿聋病医防融合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评估其对聋病出生缺陷的防控效果。方法 在儿科紧密型医联体的基础上,苏州市吴江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成立项目工作领导组,于2022年开展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民生项目,将新生儿基因筛查纳入区域医防融合的健康管理一体化运行平台。对在苏州市吴江区出生的新生儿免费提供4个常见耳聋致病基因(GJB2、GJB3、SLC26A4及MT-RNR1)中20个热点变异的筛查,并结合听力筛查结果对高危儿及其家庭进行遗传咨询、生育指导、诊治、康复及随访的闭环式管理。结果 2022年6月—2023年8月共有8 748例新生儿接受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覆盖率达98.6%。508例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未通过率为5.8%(508/8 748)。491例新生儿基因筛查未通过(490例携带报告,1例阳性报告),未通过率为5.61%(491/8 748)。490例携带报告中,单基因变异携带482例,双基因变异携带8例;1例阳性报告为SLC26A4基因纯合变异。苏州市吴江地区4个耳聋基因变异总体携带率分别为GJB2(1/3...  相似文献   
47.
目的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DNA依赖蛋白激酶的催化亚单位(DNA 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之前构建的pGBKT7-DPC载体为诱饵,在人肝组织酵母文库中筛选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对筛选出来的阳性酵母细胞克隆进行PCR鉴定、回转验证以及测序分析;构建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至人胚肾293T细胞中,检测诱饵蛋白和阳性克隆蛋白能否正确表达;最后将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共转染至293T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阳性克隆蛋白与诱饵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经过两轮酵母双杂交实验筛选得到12个文库质粒克隆,通过PCR鉴定确定7个插入片段长度互不相同的文库克隆,对7个文库克隆进行回转验证得到3个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经测序分析显示分别为MBNL1、SIK2和YY1AP1。成功构建诱饵蛋白和3个阳性克隆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且均能够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筛选出来的3个阳性克隆蛋白均能够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成功筛选到与DNA-PKcs磷酸化簇区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8.
运用中医理论探求阳痿的中医治疗方法,本人根据本病在《类经》痿证的记载,研究制定出一套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确切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46例患者中年龄最小27岁,最大56岁;病程3~10年。  相似文献   
49.
目的:总结我院自1995年至今收治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28例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进行治疗。结果: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后复发率为22%,而游离自体腓骨移植病例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腓骨近端移植腕关节重建治疗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复发率较传统刮除植骨、骨水泥充填术为低,可以很好的重建腕关节功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把60例寒凝型痛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30例,隔药灸组采用隔药灸神阙穴,西药组采用内服西药,并设正常空白组30例不作任何治疗。结果隔药灸组总有效率(96.7%)优于西药组(83.3%)(P〈0.05)。隔药灸组治疗后PGF2α、PGEz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隔药灸治疗寒凝型痛经的疗效机制与调节PGF2α及PGE2有关,即可降低经期外周血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