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7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有活性同种异体血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活性同种异体血管为20例尿毒症患者作透析移植血管搭桥术,移植血管桥长度25~35cm,瘘口直径0.6~0.8ml,血流量270~580ml/分。经1~6年随访观察,能满足临床上各种透析的需要,未见明显排异反应,与人工血管相比有价廉、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有活性同种异体血管可作为一种良好的代血管材料。  相似文献   
92.
采用离体鼠心工作模型,比较并评定了常温充氧晶体停搏液连续灌注和低温乏氧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常温充氧晶体停搏液能减少心肌细胞酶的漏出,加强心肌细胞内ATP含量的储存,保护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心肌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低温乏氧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与停跳两种术式,对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的影响,并比较两种蛋白在反映心肌损伤中的不同特点。方法30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组Ⅰ)和冷晶体停跳组(组Ⅱ),每组15例。术前至主动脉开放后共8个时间点测定血清H-FABP和cTnI浓度。结果两组术后血清H-FABP、cTnI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多时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心脏不停跳可明显减轻心肌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损伤,减少H-FABP、cTnI的释放,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H-FABP变化快速,有更早的峰值浓度出现,是一项早期、敏感判断心肌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94.
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连续选取24例先心病手术患者,按用药剂量及给药时间不同,随机分成用药Ⅰ组(预充液中加入654-2,2 mg/kg)、Ⅱ组(主肺动脉注入654-2,2 mg/kg)、Ⅲ组(预充液中加入654-2,1 mg/kg;主肺动脉注入654-2,2 mg/kg)与对照组.观测手术过程中5个时间点心房血中炎症细胞数、CD11b水平、TNF-α浓度;术毕肺组织中NF-кB灰度值;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应用山莨菪碱Ⅰ、Ⅱ、Ⅲ组与对照组比较,血中炎症细胞数、CD11b水平、TNF-α;术毕肺组织中NF-кB灰度值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Ⅱ、Ⅲ组较Ⅰ组变化明显,特别是主动脉开放后的D、E点;血气分析结果分析显示,用药Ⅱ组和Ⅲ组的OI值较其他两组低,而CD值有明显的升高.结论:山莨菪碱对体外循环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从预充液和主肺动脉分别注入的前后嵌合给药途径较好.通过抑制致病因子刺激炎症效应细胞所致的IкB的降解,达到抑制NF-кB活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Lipo-PGE1注射液对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各8只,肝素化后处死,2 h后对照组以LPD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将Lipo-PGE1注射液(20μg·L^-1)加入LPD液灌注及保存。两组在4℃保存2 h后再灌注1 h,测定经肺氧合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肺气道峰压(PawP)。于再灌注结束后取右上肺组织,测其湿质量(W)与干质量(D),计算湿干质量比(W/D),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并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再灌注后肺组织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再灌注30 min后,两组的PaO2逐渐降低、PawP逐渐升高,实验组PaO2降低程度及PawP的升高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SO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及肺组织NF-κB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Lipo-PGE1注射液能减轻无心跳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肺功能,具有肺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回顾性分析34例Ebstein畸形矫治术的近期疗效,总结手术方法,为临床手术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个月,最大60岁,平均(31.7 ± 18.3)岁?根据Carpentier分型,A型20例?B型4例?C型8例?D型2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14例?Ⅳ级4例?心脏超声示三尖瓣重度反流14例,中度反流14例,轻度反流6例?手术方式包括:三尖瓣置换术5例(其中1例为三尖瓣Danielson成形后再行生物瓣置换术);其余均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采用Carpentier法,17例采用Danielson法,1例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术中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房颤的2例患者? 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为2.94%),Danielson成形术后24 h心包纵隔引流血性液体830 mL,再次紧急行换瓣术治疗,术后第8天呼吸暂停?术后随访29例,平均随访时间(41.6 ± 22.1)个月?随访期间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1例?Ⅱ级5例?Ⅲ级3例;三尖瓣中度反流3例,轻度反流19例,无反流7例;中度肺动脉高压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4例三尖瓣置换患者的人工瓣功能正常,无需再次手术治疗?术中行射频消融的2例房颤患者,术后随访恢复至窦性心律? 结论:根据Ebstein 畸形三尖瓣下移程度?瓣膜解剖变异以及合并畸形,选择适当的术式做到个体化,可以得到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7.
目的:比较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夹,与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2000年03月至2014年03月间,我院对69例小龄儿动脉导管未闭分别采用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微创组37例)和传统左后外侧切口治疗(传统组32例),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口诉言语评分法(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的疼痛评分并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大出血等重大并发症,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日及术后第二日对患儿予VRS结合其哭闹程度疼痛评分,微创组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腋下微切口Hem-O-lok结扎夹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优点。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共完成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76例,包括房间隔缺损48例、室间隔缺损22例、肺动脉狭窄4例、单心房2例。合并畸形包括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果本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43.1±12.4)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0±1.1)h,术后引流量(3.2±1.5)ml/kg,术后住院(7.2±1.1)d。全组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随访14~65个月,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创伤小、不破坏胸廓的完整性、切口隐蔽美观、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高频率左心耳起搏致猪慢性心房颤动模型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8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12只苏钟种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只,所有动物均开胸,将起搏电极固定在左心耳根部,高频率脉冲发生器植入左侧胸部囊袋。实验组术后恢复1周后起搏器以500次/min的频率快速起搏左心耳8周;对照组始终不起搏。②术后心电图定期监测起搏、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于术前、起搏后1周、起搏后4,8周超声心动图观察实验动物左房内径、心室收缩及舒张末左房面积、左房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及收缩末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变化。结果:①实验组5只完成了实验,术后2周复查心电图,1只动物发生房颤,起搏8周3只发生阵发性房颤,1只未发生房颤;对照组则未发生任何心律失常情况。②左心房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房内径、收缩末期左心房面积和舒张末期左房容积均较起搏前增加[(2.70±0.12),(2.50±0.12)cm;(6.78±0.81),(6.21±0.93)cm2;(4.66±0.53),(3.78±0.57)mL;P均<0.05],左房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55.6±6.0)%,(63.8±4.0)%,P<0.01],至起搏4,8周,左房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房内径等指标则继续增大。③左心室相关指标:起搏后1周,实验组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较起搏前增加[(3.64±0.13),(3.46±0.15)cm;(2.48±0.08),(2.14±0.09)cm;P均<0.0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较起搏前下降[(31.6±2.0)%,(37.8±3.0)%;(60.8±2.0)%,(69.2±4.0)%;P均<0.01];至起搏4,8周,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射血分数进一步降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则继续增大,与对照组比较也差异显著(P<0.05,0.001)。结论:①超声心动图是监测房颤模型建立过程中心房、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有效手段。②高频起搏左心耳是建立猪心房颤动模型的有效方法,快速心房起搏可导致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及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