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4篇
综合类   143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26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目的:研究分析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2010年2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上消化大出血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先静脉推注0.1 mg奥曲肽,然后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加入0.1 mg奥曲肽,持续静脉滴注8 h;对照组患者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加入10~20 U的垂体后叶素,持续静脉滴注8 h,两组均治疗2~5 d。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50%)显著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与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能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72.
背景:构建有效的血管系统对于三维结构组织内细胞的存活和功能表达均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血管化策略已成为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总结并讨论组织工程血管化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方法:检索 PubMed 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时间为2003至2013年,检索词为“tissue engineering, vascularization, endothelial cel , scaffold”,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再从中筛选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文献,进行总结讨论。 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24篇文章,按主题相关性对文献进一步筛选,最终纳入41篇文章。血管化一直是组织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过多种血管化的策略,如复合生长因子、细胞共培养、生物反应器动态培养、人工支架或脱细胞支架等,但尚未公认一种有效的血管化策略实现与受体血管的功能性连接和体内细胞的长期存活。应用诱导多能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共培养,并通过添加生长因子、优化培养条件等方法在体内定向诱导分化,有望成为实现组织工程器官血管化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573.
目的分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肝移植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K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DCD供肝肝移植供、受体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并且对AKI组行AKI分期。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非AKI组和AKI组不同分期累积存活率等预后情况。结果本研究纳入病例184例,术后早期发生AKI 68例(37.0%),其中AKI 1期31例,AKI 2期26例,AKI 3期11例,且发生多在术后3 d内。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35 g/L、术前血清钠≤137 mmol/L、手术时间7.5 h、术中出血量3 000 m L、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5 U、术中尿量≤100 m L/h这6项指标为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中红细胞输注量15 U是肝移植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061,95%可信区间(CI)1.008~1.118,P=0.024]。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表明随着AKI程度不断加重,其累积存活率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较高,且严重程度与受体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密切相关,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74.
长波紫外线照射对血液中癌细胞的杀伤作用450003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吕毅刘彩玉林常青刘雄伯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某种化学物质(光敏剂)使其产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的光化学疗法,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常用的光敏剂有血卟啉衍生物、补骨脂素等...  相似文献   
575.
基于脉冲电场生物效应原理的高压电脉冲技术是一种新型非热能局部消融治疗手段,具有电场依赖、不引起热损伤和作用范围可控特点,当前主要应用于食品灭菌、细胞电融合、基因电转染、电化学治疗、心脏电生理治疗和肿瘤组织消融等.近年来,随着对于该技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于高压电脉冲生物效应原理的技术和设备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76.
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中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肝脏移植相关实验研究和肝移植手术人员的培养有耐于大动物肝脏移植技术。然而,猪、犬等动物对门静脉阻断的耐受性极差。在无体外静脉转流情况下完成猪肝移植难度很大。自背驮式肝移植广泛开展以后,临床上对体外静脉转流的常规使用有较大争议.多数人主张尽量不用静脉转流。从而避免因  相似文献   
577.
目的:为了提高蜂毒肽Melittin的抗肿瘤活性,我们设计出新型多肽并将其命名为Melittin-K1。并对多肽Melittin-K1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扫描电镜拍照结合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表达水平来评价细胞膜的损伤水平。构建BEL-7402细胞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来评价Melittin-K1、Melittin体内对肝癌生长的影响以及毒性。结果:与Melittin相比,Melittin-K1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的作用更显著;与L02细胞相比,BEL-7402对Melittin-K1的杀伤作用更敏感;Melittin-K1体外抑制BEL-7402细胞生长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以及LDH检测结果均显示Melittin-K1处理组细胞膜的破损情况严重。BEL-7402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结果表明,Melittin-K1体内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其抗肿瘤作用明显高于同剂量Melittin。Melittin-K1和Melittin体内毒性小,主要表现在,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曲线、肝功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Melittin-K1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BEL-7402的增殖,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578.
肝外伤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外伤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脾外伤,是腹部外伤中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脏器损伤之一。近20年来,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诊治肝外伤临床经验的广泛积累以及创伤处理新概念的确立,对于肝外伤治疗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非手术治疗已逐渐占据了其主导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579.
近年来杀菌消毒装置的需求激增,紫外光杀菌作为医疗卫生系统最常用的一种杀菌消毒方式已较为普及,不同发射紫外光光源装置的研发、光学材料和器件也获得了极大的关注。本文调研了临床用紫外光装备,最终聚焦于发射C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光的不同光源发生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其光生物效应研究的相关进展,对汞蒸气紫外灯、UVCLED紫外灯、准分子紫外灯、微波等离子体紫外灯以及激光紫外发射器5种可发射UVC光的光源发生设备的构造、发光原理、优缺点、可发射波长、光生物效应进行了汇总并对其潜在医用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80.
大黄素抑制体外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昌  刘原兴  吕毅 《医学争鸣》2006,27(24):2251-2252
目的:研究大黄素的体外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PHA,IL-2及MLC活化淋巴细胞,给予大黄素和CsA干预,采用MTT法观察比较大黄素和CsA对淋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 结果:在3×10-6~3×10-5 mol/L的浓度范围内,大黄素对PHA,IL-2及MLC引起的淋巴细胞活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并与CsA具有协同性. 结论:大黄素在体外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来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