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109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目的探讨辅助性肝脏移植免疫学特点,明确辅助肝脏移植物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析二例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和病理学资料。结果辅助性肝脏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浓度相对较低,排斥反应次数少,强度低。存活良好的辅助性肝移植患者的其它移植物功能良好。结论辅助性肝脏移植术后处于免疫低反应状态。辅助性肝脏对其它移植物有免疫保护作用,低浓度免疫抑制剂对辅助肝脏和其它同种移植物的负作用也较小。  相似文献   
72.
背景: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和深入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供肝原发性无功能是引起肝移植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导致供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或消除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缺血后处理后MAPK级联通路中P38,JNK和ERK活化的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5/10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10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缺血30 min再灌注组48只和缺血后处理组48只,后2组又分为0,0.5,1,2,4,8,12,24 h不同时间处理亚组,每亚组6只。 方法:建立大鼠肝脏体内局部缺血再灌注-缺血后处理模型,于复灌后0,0.5,1,2,4,8,12,24 h取肝脏组织。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磷酸化的p-P38、p-JNK和p-ERK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并作半定量分析。 结果:①p-ERK,p-JNK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 min开始增高明显,持续到再灌注后4 h,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2 h。缺血后处理组p-ERK,p-JNK的表达在再灌注后1,2,4 h较缺血再灌注组增高(P < 0.05)。②p-P38在缺血后即有轻度地增高,但在再灌注后30 min开始增高明显,高峰出现在再灌注后1 h,2 h后开始下降,表达程度维持在缺血后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p-P38的表达增高,但仅在再灌注后1 h明显增高(P < 0.05)。 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增高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降低JNK的磷酸化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供肝动脉变异的修整与重建的方法与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原位肝移植供肝修整以及变异肝动脉重建时处理的方法和技巧.结果 修整的91例供肝全部用于肝移植.发现其中20例(21.9%)存在肝动脉解剖变异,20例中12例需行变异肝动脉重建,动脉重建方法包括将变异的肝右动脉与脾动脉(7/12)或胃十二指肠动脉(5/12)吻合.供肝应用后未出现与修整相关的手术并发症. 结论 供肝的正确修整及合适的供肝动脉重建可减少肝移植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terlipressin对大鼠肝大部切除术后再灌注早期门静脉高灌注综合征的保护性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terlipressin)治疗组(Th组,n=18)及生理盐水治疗对照组(Ch组,n=18)。两组大鼠分别在给药前及再灌注后30 min,1 h,2 h 4个时点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并依此各再分为3亚组:Th1/2,Th1,Th2及Ch1/2,Ch1,Ch2组,每亚组6只大鼠。另20只大鼠随机分为特利加压素治疗存活组(Ts组)10只及生理盐水治疗存活对照组(Cs组)10只。采用肝大部切除术(90%)加肝门阻断(30 min)动物模型,将Th组及Ts组大鼠在肝门阻断前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terlipressin,Ch组及Cs组用同法在相同的时间给予同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terlipressin对小体积肝大鼠生存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所有大鼠存活超过24 h;Ts组10 d存活率(80.0%)明显高于Cs组(30.0%)(P<0.05)。Th1/2亚组门静脉压力[(13.21±0.32)cm H2O]明显低于Ch1/2亚组的[(16±1.03)cm H2O](P<0.05);Th1亚组门静脉压力降到最低,达(11.52±0.17)cm H2O,明显低于Ch1亚组的(13.5±0.18)cm H2O(P<0.05)。与相对应组基础门静脉压力比较,Ch1/2亚组显著性增加(P<0.05)。Th1/2亚组门静脉血流[(7.21±0.21)mL/min]与Ch1/2亚组[(9.50±0.35)mL/min]比较, Th1亚组[(6.11±0.28)mL/min]与Ch1亚组[(6.99±0.19)mL/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相对应基础门静脉血流量比较,Ch1/2亚组显著增加(P<0.05)。Th1/2[(88.12±1.28)mmHg],Th1[(80.83±1.79)mmHg]及Th2[(76.29±0.89)mmHg]亚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相对应的Ch1/2[(57.97±2.01)mmHg],Ch1[(59.86±1.75)mmHg]及Ch2[(63.71±1.37)mmHg]亚组(均P<0.05)。Th1/2,Th1,Th2亚组亦显著高于相应的基础平均动脉压(均P<0.05)。两组各亚组之间及各组内每个亚组与基础中心静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大部切除术后肝门静脉高灌注状态属一过性改变。terlipressin能有效缓解门静脉高灌注状态,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及血流量,能显著提高肝大部切除术后小体积肝存活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及肛门外翻切除吻合治疗与疗效。方法对1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A组),常规放置肛管和经腹腔放置盆底引流管,与同期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腹直肠癌切除(B组)对比分析。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150(120~260)min,术后1~2d胃肠道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8.4(7~11)d;B组手术时间平均130(100~240)min,术后3~4d胃肠道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1.3(9~15)d。两组均无吻合口瘘,A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患者术后同时出现尿潴留并反复里急后重肛门刺痛感,经治疗后痊愈。A、B两组病人全部痊愈出院。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经腹直肠癌切除及肛门外翻切除吻合术安全可行,且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术中不在腹腔断肠,减少了腹腔污染及肿瘤种植转移危险,而且肛门外翻切除吻合不在腹腔内进行肠吻合大大降低费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多态性的简单、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提取221例肾移植受体和200例健康人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PyroMark ID焦磷酸测序仪进行焦磷酸测序,采用Sanger法DNA测序作为标准对照,观察分析焦磷酸测序法的可靠性,并分析肾移植受体人群CYP3A5*3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技术的CYP3AS*3基因多态性检测新方法,实现了DNA标本的快速、可靠、高通量检测,经重复性检测和Sanger标准法DNA测序可靠性检测,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CYP3A5*3多态性的突变检出率及重复率均达100%.221例肾移植受体CYP3AS*3基因型分布:*1/*1型为23例(10.4%),*1/*3型为89例(40.3%),*3/*3型为109例(49.3%),与正常人群比较等位基因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与传统的测序方法相比,焦磷酸测序法能够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肾移植受体CYP3A5*3基因型,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肾移植受者细胞色素P450 3A(CMP3A)酶系中的CYP3A5基因多态性对术后他克莫司(Tac)药物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测定CYP3A5基因型的方法 .方法 选取97例肾移植术后常规使用Tac+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的受者.用焦磷酸测序法测定受者CYP3A5基因型;用均相酶扩大免疫分析法(EMIT)测定受者全血Tac浓度谷值(C0);比较不同基因型的受者肾移植术后第7天、第14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Tac C0,与Tac校正剂量的比值(Tac G0/Tac校正剂量).结果 焦磷酸测序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定肾移植受者CYP3A5基因型;97例肾移植受者CYP3A5基因型分别为:CYP3A5+1/*1型17例(17.5%),CYP3A5* 1/*3型35例(36.1%),CYP3A5*3/*3型45例(46.4%).CYP3A5*1/*1型和CYP3A5*1/*3型受者肾移植术后Tac G0/Tac校正剂量均显著低于CYP3A5*3/*3型受者.结论 肾移植受者CYP3A5基因型对Tac药物代谢具有显著的影响.采用焦磷酸法测定肾移植受者CYP3A5基因多态性,有助于确定不同个体移植术后理想的Tac起始剂量,实现Tac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大鼠供肝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6组,每组供、受者各12只,同系移植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同种移植1~4组供肝热冷缺血时间分别为0~2和80 min、0~2 min和10 h、15和80 min及15 min和10 h,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肝脏后关腹,不行肝移植.肝移植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术后1、3、5、7 d,分别处死每组3只受者,取移植肝组织,行病理学检杏观察病理改变和IRI程度,按照Banff系统分级标准对AR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移植肝组织Fas、穿孔素及颗粒酶B的蛋白和mRNA表达,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移植肝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1~4组移植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IRI损伤程度依次加重.术后1、3、5、7 d,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及同种移植4组未发现AR,同种移植1~3组AR明显;随着术后时间延长,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均逐渐升高,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AR评分依次升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同系移植组移植肝组织中Fas、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蛋白及mRNA均无表达,F组仅有少量表达,同种移植1~3组较其他组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术后相同时间点,同种移植1~3组的表达量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后AR的程度与一定程度内的IRI呈正相关,但如IRI造成移植肝严重损伤,则AR的发生明显降低,Fas/FasL和穿孔素/颗粒酶B细胞凋亡途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技术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灌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参照文献模拟临床肝移植过程以改良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在体持续低温灌洗肝脏,留取样本送病理和电镜观察。结果:20例模拟肝移植原位灌注模型中1例因上腔静脉出血手术失败,模型成功率95%。HE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查发现大部分肝细胞排列整齐,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后的模型模拟了肝移植原位灌注的全过程,为研究自体原位肝移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我们施行了13例14次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其中11例术后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本文报告肝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初步体会。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4岁(9~61岁),原发疾病为Wilson氏病3例,肝硬变并原发性肝癌6例,亚急性重症肝炎、肾移植术后肝功能衰竭各1例。供受者血型不相配1例(供者为A型血,受者为O型血),其余10例供受者血型均相同。手术方式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4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7例。2.术后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预防排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