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4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4篇
内科学   99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10篇
特种医学   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1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7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蛇床子素对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方法 选择3种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作用于OPG基因敲除小鼠和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以双能X骨密度仪检测动物全身骨密度的变化;将动物腰椎做硬组织切片,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其骨小梁的变化。结果 对于OPG基因敲除小鼠,蛇床子素能提高其全身BMD,以中剂量(10mg/(kg?d))组提高最为明显,低剂量(5mg/(kg?d))次之,而高剂量(15mg/(kg?d))组效果最差。蛇床子素能提高OPG基因敲除小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增加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厚度,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5mg/(kg?d)组作用最明显,其次为10mg/(kg?d)组,而15mg/(kg?d)组则效果最差;对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全身BMD,其中以中剂量(100mg/(kg?d))组为最佳。蛇床子素能显著提高大鼠腰椎骨小梁体积分数,以100mg/(kg?d)组最明显。显著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数目,以75mg/(kg?d)组最明显。蛇床子素100mg/(kg?d)组能增加大鼠腰椎骨小梁厚度。不同剂量的蛇床子素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腰椎骨小梁分离度,其中以75mg/(kg?d)组和100mg/(kg?d)组最明显。结论 蛇床子素能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其疗效与给药剂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2.
53.
中医“肾主骨”理论是中医脏腑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防治骨与关节退变性和衰老性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价值。肾精亏虚,骨髓化源不足,骨骼失养会导致多种骨病的发生,因而从“肾”论治骨病成为历代医家沿用的治病法则。肾性骨营养不良(简称“肾性骨病”)是指由慢性肾脏病引起的体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导致骨转化、矿化以及骨量改变的疾病。由于肾精亏虚是肾性骨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补肾方药对于改善骨代谢异常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补肾中药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减轻骨代谢和钙磷代谢紊乱,从而改善骨病症状,但如何鉴别补肾中药的作用靶点和机制,进一步优化和精简补肾复方,并在肾性骨病的早期积极干预,仍是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观察上尿路梗阻患者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后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结果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21例上尿路梗阻患者(27个肾),均采用手术解除尿路梗阻.手术前后均进行核素肾动态显像检查,分析手术后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图的变化.结果 根据术前GFR将27个肾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肾功能受损及肾功能衰竭组,分别包括6、8、12、1个肾脏.手术解除梗阻后,轻度受损组患肾GFR 由(39.7 ±7.7)mL/min升高至(48.8±8.4) mL/min,中度受损组患肾GFR由(20.8 ± 5.4) mL/min升高至(26.1±6.6) mL/min,重度受损组患肾GFR 由( 11.3±4.2)mL/min升高至(16.7±7.9) mL/min,三组术后GFR均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27个肾脏术前肾图表现分为A组(水平延长线型)11个肾、B组(持续上升型)11个肾、C组(抛物线型)2个肾、D组(排泄延缓型)2个肾、E组(功能受损型)1个肾.A、B组患肾术后GFR分别增长(4.67±5.29) mL/min、(6.43 ±7.51)mL/min,两组相比P>0.05.术前属于A组的肾脏,术后4个仍为水平延长线型,5个变为持续上升型,2个变为功能受损型;术前属于B组的肾脏,术后1个表现为水平延长线型,其余10个仍表现为持续上升型;术前属于C组的肾脏,术后1个提示为高水平延长线型,另一个仍提示为抛物线型;术前属于D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排泄延缓型;术前属于E组的肾脏,术后仍表现为功能受损型.结论 上尿路梗阻患者手术解除尿路梗阻后GFR不同程度提高.核素肾动态显像在了解肾功能、预测病情发展方面均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张业强  陈娟  高小见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080-2081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传统手术治疗组(25例)及改良手术内固定组(26例)治疗连枷胸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改良手术组术中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疼痛指数、切口感染率、肺炎发生率等指标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改良手术组与传统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腋下小切口深筋膜浅层入路在连枷胸内固定手术中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对神经、血管、肌肉损伤小,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小,手术患者创伤小,切口美观,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优点,是一种连枷胸内固定手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接受ESWL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16例,随访3个月。用X^2检验或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来研究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临床症状和结石特征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Forward:LR法),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结果ESWL单次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84.3%(941/1116)。单因素分析发现结石部位、结石长短径及肾绞痛对疗效均有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结石部位、结石长短径及肾绞痛决定治疗的成功率,预测模型对碎石成功率的解释力良好(X^2=117.434,P〈0.001),并通过拟合优度检验(X^2=5.261,P=0.729),预测总体准确率为83.8%。结论结石部位、结石长短径及肾绞痛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8.
韦之见  徐阿曼  韩文秀  陈章明 《安徽医药》2018,22(10):1898-1900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例低位直肠癌合并全内脏转位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查阅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患者经检查提示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或肿瘤复发。经检索,全球报道的全内脏转位合并直肠癌患者1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6例为开放,7例腹腔镜,2例机器人。报道内容1例为手术录像,2例为护理体会,12例手术报道:其中1例为姑息性手术,14例为根治性手术,术后住院时间3~21 d,1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 结论 内脏转位可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腹腔镜下全内脏转位低位直肠癌手术安全有效,内脏转位一般不需处理,但术前明确诊断可减少其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9.
目的调查泳池水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的含量及其分布,为游泳池水消毒和游泳场馆卫生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87家游泳场馆进行采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检测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品含量,比较不同季节、经营用途、卫生等级及消毒方式泳池水水样的三卤甲烷浓度及超标率。结果泳池水中三卤甲烷的主要成分为三氯甲烷。87家游泳场馆总三卤甲烷浓度M(QR)冬季为19.98(24.03)μg/L,春秋季为18.62(29.40)μg/L,夏季为18.07(43.83)μg/L;三卤甲烷夏季、春秋季、冬季超标率分别为2.29%、1.15%和0.77%。小区会所、健身机构和宾馆游泳场馆水样三卤甲烷超标率分别为0.79%、2.02%和1.28%,学校和体育场馆水样三卤甲烷浓度均低于100μg/L。泳池水中三氯甲烷超标与消毒方式和卫生量化分级均未见统计关联。结论泳池水中的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普遍存在,应对其开展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分布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制定有效的管理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精准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1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收治中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15例(15个椎体),男5例,女10例;年龄70~89岁,平均(76.7±5.8)岁。均采用O型臂导航引导下经单侧穿刺行PVP治疗。主要疗效指标: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微创经皮开路器穿刺成功需要的次数,主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操作的精准性。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天以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同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次要指标用于评价该手术方案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规划路径与实际路径的符合率:优6例,良9例,优良率达100%,所有病例均为1次穿刺成功,无患者出现骨水泥渗漏或严重并发症。平均随访11.7个月。术前、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分别为7.2±0.7、2.3±0.5和1.9±0.5,患者ODI评分分别为68.1±4.0、23.6±4.3和23.0±4.6,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4±0.3)cm、(2.7±0.3)cm和(2.6±0.3)cm。术后2天患者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增加(P<0.05)。结论 O型臂导航引导下PVP治疗中段胸椎OVCF,可提高手术操作精准度及安全性,在治疗中段胸椎OCVF中可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