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1.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寻找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胎儿局部心功能异常的影像学指标,为ICP孕妇胎儿围产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于我院超声科检查发现的ICP孕妇胎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母体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将ICP孕妇分为两组,TBA≥10~40μmol/L为ICP轻度组,入组26例;TBA≥40μmol/L为ICP重度组,入组26例;选择同孕周正常孕妇胎儿为健康对照组,入组52例。对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留存动态四腔心声像图,并将图像导入VVI软件脱机分析,获得双心室VVI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收缩期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并计算三组胎儿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分析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1)三组胎儿EF、FS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无差异(P均0.05);(2)ICP重度组胎儿右室各节段SRs、SRd、S及Vd较ICP轻度组、对照组减低(P均0.01)。结论 SRs、SRd、S及Vd可以作为早期提示重度ICP孕妇胎儿右心局部功能异常的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总结肝细胞癌(HCC)心脏转移的超声表现特征,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2013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9例HCC心脏转移患者,回顾分析患者心脏超声表现,总结其特征,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16例(84%)在肝癌相邻的肝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下腔静脉和右心房,3例(16%)肝癌相邻下腔静脉内可见实性回声,并延续至右心房; 13例(68%)为混合回声,6例(32%)为低回声;15例(79%)边界清晰,16例(84%)形态不规则; 19例(100%)右心房癌栓内未见血流信号; 12例(63%)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活动规律与心动周期无关,7例(37%)右心房癌栓随心动周期活动不明显; 3例(16%)累及右室流入道;本组患者发现右心房肿瘤转移后生存时间为25~412天,其中2例患者出现急性肺栓塞。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或下腔静脉-右心房连续性癌栓是本病最重要的超声表现,本病患者生存时间短,可并发急性肺栓塞而死亡。  相似文献   
73.
分析我国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包括政策与法规、安全与责任、收费标准、数据等层面的问题,提出有关对策与建议,为推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4.
3日短程中药排石方案治疗肾结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3日短程中药排石方案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3日短程中药排石方案和排石颗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38.1%,总有效率为57.1%;对照组结石完全排出率为2.2%,总有效率为1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日短程排石方案治疗肾结石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5.
①目的 探讨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暴露途径,为右三肝叶和肝左外叶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②方法 取30例成人肝标本,以肝镰状韧带和左纵沟所在的平面为中心,向两侧行平行连续性切面以观测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及其分支情况。③结果 矢状部、囊部的左右侧和角部的左右侧在肝膈面的对应点三维坐标(单位均为cm)分别为(0.65、4.64、4.35),(-0.45、4.72、4.40),(0.55、6.65、3.76),(-0.45、6.67、3.70);在肝脏面对应点三维坐标分别为(0.66、4.50、2.74),(-0.45、4.54、2.40),(0.50、6,51、2.76),(-0.51、6.54、2.70)。④结论 在肝脏面左纵沟右0.5cm处做切口较易暴露处理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右侧分支;在肝的膈面镰状韧带左0.7cm处做切口可以较为容易地结扎门静脉左支矢状部的左侧分支,从而避免损伤矢状部主干。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大鼠延髓背角和脊髓背角浅层内蛋白激酶C的γ亚单位(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中缝苍白核(NRP)的投射。方法采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和PKC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方法。结果将FG注入NRP,在延髓和脊髓背角的Ⅰ-Ⅲ层内可见FG逆标神经元;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延髓和脊髓背角的Ⅱ层内侧部及Ⅱ、Ⅲ层交界处,Ⅰ、Ⅲ层内较少;延髓背角Ⅰ层和脊髓背角Ⅰ-Ⅲ层可观察到FG逆标并呈PKCγ阳性的双标神经元。结论延髓和脊髓背角浅层向NRP投射的神经元是PKCγ阳性神经元,提示其在向NRP传递的信息通路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系统解剖学示教标本基本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体解剖学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示教标本。面对着许多不同层次 (本科、专科、中专 )、不同专业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临床检验、药学、高护等 )和不同需要的复杂教学任务 ,如何解决好示教标本的配置问题摆到了面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真研究了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系解教材及教学大纲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了以临床医学本科的基本标本配置作为”基本配置”的模板 ,因为这种配置可兼容其他层次及专业系解标本的配置需求 ,符合实用、经济、兼容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收到…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收肌管阻滞(ACB)对全膝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及股四头肌肌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拟在喉罩全麻下行单侧膝置换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50~75岁,BMI 17~25 kg/m2,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0.25%罗哌卡因组(R1组)、0.375%罗哌卡因组(R2组)和0.5%罗哌卡因组(R3组),每组20例。患者均于术毕即刻于超声下行术侧ACB。记录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4、8、12、24、48 h的股四头肌肌力分级,记录术前1 d、术后24、48 h膝关节活动度(ROM),并记录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补救镇痛次数,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术后4 h比较,术后12、24、48 h R1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术后12、24、48 h R2、R3组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4、8、12、24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术后4、8、12、24、48 h R3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降低(P<0.05)。与R3组比较,术后48 h R1组、R2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升高(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24、48 h三组ROM明显降低(P<0.05);与R1组比较,术后24、48 h R2、R3组ROM明显升高(P<0.05)。与R1组比较,R2、R3组术后48 h内PCIA内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采用0.375%罗哌卡因收肌管阻滞较0.25%浓度镇痛效果明显,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并发症,较0.5%浓度有更强的股四头肌肌力及更高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0.
雷星  韩文  单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273-327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家族史(familial history of malignant neoplasm,MN-FH)对胃癌贡献比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资料齐全的31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有无肿瘤家族史分组,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96例(31.0%)胃癌患者具有肿瘤家族史,其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共有64例(66.7%)具有消化道相关肿瘤,包括食管癌(19.8%)、胃癌(24.0%)、肝癌(6.3%)和结直肠癌(16.7%)。泌尿系肿瘤占12.5%,其他(包括甲状腺癌、乳腺癌、喉癌等)占20.8%。相关性分析显示有无肿瘤家族史在性别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没有差异(P>0.05)。病理分型显示有MN-FH的胃癌患者以低分化、未分化多见,占60.4%(58/96),无MN-FH占12.6%(27/214),两组相比,P<0.05。而在高、中分化腺癌类型上则相反,有MN-FH胃癌组占39.6%,无MN-FH胃癌组占87.3%,P<0.05。胃癌临床分期显示有MN-FH多以Ⅲ、Ⅳ期为主(73.0%),无MN-FH组以Ⅱ期为主(57.9%),两组相比,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院超过1/3的胃癌患者具有阳性MN-FH。其中最常见的MN-FH是消化道肿瘤。MN-FH胃癌具有分化程度低,病理特征恶性程度高特点。对于有家族史人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