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Rb2/p130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b2/p130基因在62例骨肉瘤、39例骨软骨瘤及51例非肿瘤患者正常骨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肉瘤组中pRb2/p130阳性率为27.42%,骨软骨瘤组阳性率为76.92%,正常骨组织阳性率为82.35%,骨肉瘤组与骨软骨瘤组及正常骨组织组中Rb2/p130基因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b2/p130基因在骨肉瘤中以低表达方式存在,它与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并且有可能因其低表达而促使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7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耀辉  卓祥龙  孙宏志 《广西医学》2008,30(11):1770-1771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骨科损伤之一,以老年人多发.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保守治疗其各种并发症及死亡率均高.近年来国内外均倾向手术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采用此法治疗的3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治疗舟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治疗舟状骨骨折32例.按Herbert分型:B4型3例,B1型5例,B3型6例,B2型18例.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10~26个月),1例失访.疗效按MMWSS评分:优9例,良14例,一般5例,差3例,优良率达74.2%,1例骨折不愈合.结论 可吸收螺钉联合腕关节成形术可作为治疗腕舟状骨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又可以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半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肱骨上段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限制性人工半肩关节置换在治疗肱骨上段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例患均为单侧病损,均使用定制的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柄用骨水泥肱骨残端髓腔内固定。患平均年龄42岁,术后平均随访3.2年(0.5至5.8年)。结果术后肩关节疼痛缓解率为88.9%,主动活动度增加,按国际保肢学会(ISOLS)的评估标准进行评分,其中优6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77.8%。术后出现假体松动2例。结论非限制性半肩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肱骨上段肿瘤有良好效果,是肱骨上段肿瘤切除后保全肢体、提高患生存质量的一种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卓祥龙  李世德 《微创医学》2005,24(5):660-663
目的比较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建立基因组DNA的最佳部分酶切条件并制备其部分酶切产物.方法采用经典的基因组DNA提取法和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以限制内切酶Sau3A I部分酶切,采用玻璃珠(Silver 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与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结果提取基因组DNA片段大于150 kb,37℃,Sau3AI 14(u/μg)部分酶切骨肉瘤基因组DNA 30 min获得18 kb ~23kb基因片段的富集,制备目的片段DNA.结论经改良玻璃棒缠绕法提取骨肉瘤基因组DNA具有纯度、产量高,方法简单,无蛋白和RNA污染,片段足够长,可被Sau3AI部分酶切,玻璃珠(Silver Beads)DNA胶回收试剂盒和蔗糖梯度离心回收分离目的片段DNA纯度高,无小的DNA片段混入,可满足构建入噬菌体载体(EMBL3)基因组文库.为构建骨肉瘤的入EMBL3载体基因组文库做好了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退行性椎间盘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诊疗要点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9月-2006年8月,收治DDD患者共15例,采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33~46岁。病程2~10年。病变间隙均为单节段,其中L3,4 1例,L4、58例,L5、S1 6例。术前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8.94±1.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51.4±8.3)分。患者均经至少3个月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明显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18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量200~500mL,平均360mL。1例患者术后椎间孔开放侧胫前肌力下降至3级,3个月后恢复至5-级,余患者未见严重并发症。15例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2个月内椎体间均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术后VAS和ODI评分分别为(2.84±1.6)分和(19.1±3.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改善率为61.8%±7.3%,ODI评分改善率为64.3%±5.5%。疗效评价:优6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93.3%。患者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TLIF是治疗DDD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邻指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修复方法。 1995年~ 2 0 0 0年我们应用邻指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 11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7~ 4 5岁。均为机器致伤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套状撕脱、指骨及肌腱外露。其中食指 4例 ,中指 2例 ,环指 3例 ,小指 2例。均于伤后 5小时内手术。手术方法 :食、环指末节皮肤脱套伤分别采用中指桡、尺侧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 ;中、小指末节皮肤脱套伤分别采用环指桡、尺侧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按伤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 ,沿供指中节侧方向背侧及掌侧设计皮瓣 ,皮瓣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异体骨移植治疗老年性Colles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异体骨移植术治疗Colles骨折45例.按Cooney分型:Ⅲ型7例,Ⅳa型8例,Ⅳb型24例,Ⅳc型6例.结果 :随访5-11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切口皮缘坏死3例,桡骨茎突炎5例.骨折均愈合(平均3个月),无切口感...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统计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特点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分析L4~5后路椎体间融合后早期腰椎前凸角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L4~5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和L4滑脱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的116例患者,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前凸角度.随访资料完整患者40例,L4~5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28例,L4腰椎滑脱12例,随访12~24个月,分析治疗前后骶骨倾斜角变化.结果与结论: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 0.05).腰椎管狭窄与腰椎滑脱患者腰椎前凸角度因手术变化的趋势是相同的(P > 0.05).治疗前后MacNab评分优和良中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后路椎体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