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基于Ilizarov技术原理,设计具有主动矫形力、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肘关节矫正器,并研究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44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2例给予连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ositive motion,CPM)治疗,治疗组22例给予肘关节矫正器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3个月后评定治疗前、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程度。 结果 治疗组患者肘关节屈伸范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90.9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81.82%)。结论 本文设计的肘关节矫正器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2.
123.
 目的 探讨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19例(35足)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患者资料,男2例(4足),女17例(31足);年龄33~73岁,平均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翻锤状趾畸形和跖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术后17例(32足)患者获得平均42个月随访,患足外形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9足跖痛完全消失;3足出现第五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1足因趾末节部分坏死而切除。成形的跖趾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僵硬。AOFAS评分、VAS评分、HVA及IMA度数,术前分别为(46.82±6.13)分、(9.03±1.82)分、38.96°±10.13°、15.87°±3.43°,末次随访时为(84.25±2.87)分、(2.12±0.67)分、15.84°±5.12°、10.35°±1.67°。根据AOFAS评分,优23足,良5足,可4足,优良率为87.5%(28/32)。结论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效果优良,术后能明显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比较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并获随访的98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资料,其中有限切开复位组(行内侧或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5.9个月 闭合复位组(行闭合复位内固定)20例,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70.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和1年时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有限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2.2±7.0) min]较闭合复位组[(72.8±13.7) min]短;术中透视次数[(3.3±1.0)次]少于闭合复位组[(9.9±1.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均在术后4周获骨折临床愈合,术后2个月获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24.4%(19/78)]与闭合复位组[30% (6/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有限切开复位组优良率[100% (78/78)]与闭合复位组[95% (19/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延迟愈合、骨筋膜间室综合征和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一例需再次行髁上截骨术.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骨折愈合时间相同,而无法闭合复位的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有限切开复位获得满意复位,且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0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29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1例;年龄24 ~61岁,平均38.4岁.骨折Tile分型:B型13例,其中B1型3例,B2型7例,B3型3例;C型16例,其中C1型8例,C2型4例,C3型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至10 d.14例骶骨翼骨折合并前环骨折患者后环行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前环采用钢板内固定;4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前环损伤患者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前后环内固定;9例骨盆骨折合并移位明显的髋臼骨折患者行单一或联合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例全身情况不稳定或合并多发伤的患者行外固定支架及微创内固定治疗. 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4.5个月(7~19个月)随访.2例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行伤口换药后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17例,良9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9.7%.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平均为86.7分(53 ~100分),其中优18例,良7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86.2%.2例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骶髂关节螺钉或钢板进行内固定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全身情况不稳定者,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比较导航模板下与传统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 2010年12月期间接受导航模板与传统方法应用DHS治疗的16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随机分成常规手术组及导航模板组,两组均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导航模板组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得到了基于动力髋螺钉个体化导航模板,重建的导航模板有较好的匹配性.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术后随访1年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导航模板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量,术后复查X线片见骨折端复位良好,内固定位置良好,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患者恢复良好,显著提高了手术的有效性,均达到了术前的预期效果.[结论]导航模板下DHS内固定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准确等优点,有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7.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临床效果。方法256例O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应用复方倍他米松,行膝关节腔注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种药物均可有效缓解OA的临床症状。结论应用透明质酸钠治疗OA疗效明显,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8.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调查报告刘义先雷有德武生荣张世程①门源县卫生防疫站(青海810300)1997年9月,我省门源县发生一起因食用牛肉而引起41人中毒事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干涉性开放单臂多中心试验设计评价海兰G-F20(欣维可#174;)注射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患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合格受试者237例,接受连续3次隔周关节腔内注射2 ml海兰G-F20。在给药后第8周、第12周、第26周,对受试者进行膝关节检查并对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WOMAC),患者对目标膝关节的整体评价(patient global assessment,PTGA)、研究者对患者疾病的整体评价(clinical observer global assessment,COGA)问卷调查进行评估。结果注射海兰G-F20后,232例受试者在第8周、12周、第26周时目标膝关节行走痛评分均值较基线期都显著降低。其中给药后第26周时,主要观察指标目标膝关节行走痛(WOMAC A1)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33.0±17.71(x-±s),(P0.0001)。与基线期比较,降低幅度达59%。此外,第26周时受试者目标膝关节的疼痛程度(WOMAC A)、僵硬程度(WOMAC B)和关节功能(WOMAC C)评分均值较基线期显著降低121.5±77.2、36.6±39.8、358.4±270.5(P0.0001)。受试者PTGA和COGA在第8周、第12周和第26周时的分布相对于其在基线期时的分布变化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受试者自评或研究者评价受试者的总体状况随试验进行不断改善。共66例(27.8%)受试者发生不良事件(AE),其中9例(3.8%)受试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AE。整个试验期间,无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无死亡病例。结论使用海兰G-F20,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都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善,其中关节行走痛的改善程度具有临床意义。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海兰G-F20治疗的临床副作用少,严重程度低,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30.
唐记华  勘萍  马宝红  张瑞  刘帅  温晓 《武警医学》2013,24(5):454-455
 护士的职业压力是普遍存在的,研究提示护士工作相关压力包括工作量大、倒班、待遇的不确定和时间分配问题等[1,2]。压力不仅危及到护士的身心健康,还对其职业功能有负面影响,导致护士离职率高,影响到所提供护理服务的质量[3]。笔者对某基层医院护士的压力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护理管理者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