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46,XY,del(y)(qter)型染色体伴人格障碍一例@刘雨生!21415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科 @耿金花!21415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科 @袁国桢!21415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科 @姚建军!214151$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科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主动免疫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反复流产3~6次的不孕患者(n=55),采用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检测封闭抗体的水平,应用患者丈夫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患者做皮下免疫治疗,并随访妊娠结局;用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55名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55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检测封闭抗体阴性后接受主动免疫治疗,其中已分娩41例,14例患者再次流产。主动免疫治疗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妊娠成功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显著多于妊娠失败者。结论主动免疫对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URSA的发生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技术治疗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性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5月~2003年3月在我中心接受ICSI技术治疗的29例(31个周期)重度少、弱、畸精症及8例(9个周期)阻塞性无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长方案进行超促排卵,ICSI常规操作,分析体外排精组和附睾取精组ICSI后的妊娠结局.结果 40个周期共获卵372枚,平均获卵9.3±5.36枚,其中可注射的MⅡ成熟卵326个(87.6%),注射后存活卵306枚(93%).受精率78.6%(241/306),胚胎形成率89%(215/241),优质胚胎形成率39%(84/215),平均移植胚胎数2.73±0.85,周期生化妊娠率35%,临床妊娠率27.5%.1例3胎、3例双胎,多胎率36%,目前已全部出生,共诞生了16名健康婴儿.结论 ICSI技术是治疗重度少、弱、畸精症及阻塞性无精症性不育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4.
张颖新  刘雨生 《山东医药》2011,51(12):107-108,110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或CD152)是T细胞诱导外周免疫耐受的重要负性调节分子,主要表达于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是机体维持淋巴细胞稳态的关键因子。近期国内外均有文献显示CTLA4以其特异、低毒、高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实验和临床治疗的各阶段。CTLA4融合蛋白作为CT-LA4的胞外结构域和人IgG1重链恒定区构建的重组融合蛋白,可以封闭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B7分子,阻断B7-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超排卵长方案中1.25 mg长效曲普瑞林与0.05 mg短效曲普瑞林对垂体的降调节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黄体中期长方案降调节252个IVF周期,分为2组,长效药治疗组(A组)123例,长效曲普瑞林1.25 mg降调;短效药治疗组(B组)129例,短效曲普瑞林0.05 mg降调至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日。结果降调后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日A组促卵泡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略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G日两组LH、P、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获卵数、胚胎数较B组有明显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或ICSI超排卵长方案中1.25 mg长效曲普瑞林对垂体的抑制作用更强,能获得更多卵母细胞及胚胎数,且不增加OHS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人工黄体期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患者促排卵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的449例卵巢储备功能低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的不同把应用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2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20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促排周期数、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成熟卵数、正常受精数、优质胚胎数以及周期取消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的总周期取消率为25.71%低于对照组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获卵数(3.18±2.65)个、成熟卵数(2.93±2.49)个均高于对照组(2.74±2.27)个、(2.51±2.14)个,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获卵数P=0.059,成熟卵数P=0.058);观察组的优质胚胎数(1.50±1.69)个及优质胚胎率69.04%均高于对照组(1.19±1.32)个、6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质胚胎数P=0.027,优质胚胎率P=0.008);但正常受精数及正常受精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黄体期促排卵方案对于DOR患者,可行有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卵选择。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不孕症患者因长方案垂体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后进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接受标准长方案IVF或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218例临床资料。根据垂体是否达到降调标准及是否需再次降调,将218例患者分为A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完全的患者)98例,B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改行改良超长方案降调的患者)104例,C组(行标准长方案降调不全直接促排卵的患者)16例,统计分析这3组患者行IVF/ICSI-ET的促排卵参数(促排天数、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双胎率)。结果 3组患者促排天数、Gn用量、获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受精率(77.86%)高于B组(6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优质胚胎率(68.52%)高于B组(6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周期取消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孕症患者因垂体降调不全而改行改良超长方案不影响胚胎着床率及临床妊娠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9.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意选择我院 1995年 1月~ 1997年 3月住院和门诊的精神分裂症 572例,情感障碍患者 274例,均符合 CCMD-2-R标准,发现有癌症家系 148例和 111例,又发现先证者同时患癌者 2例 (男性 )和 7例 (男性 2例,女性 5例 )。精神分裂症组年龄 52~ 58岁,平均 (55± 4.2)岁,情感障碍组 39~ 72岁,平均 (54.3± 12.6)岁。癌症由市级以上医院手术结果和病理检查确诊。对照组 180例系我院健康职工,有癌症家系 59例,其中 2例 (男性 )先证者同时患癌,年龄 49~ 52岁,平均 (50.5± 2.1)岁。 1.2 方法 调查上述 3组患癌先…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经典超长方案与避孕药过渡超长方案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9例(69个周期)经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治疗3个月后,按照促性腺激素(Gn)启动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典超长方案组(对照组,27个周期):末次GnRHa注射后25~28 d动态测定子宫内膜厚度≤5 mm、血清LH<3 U/L、雌二醇(E2)≤35 ng/L,卵泡刺激素(FSH)≤5 U/L后启动Gn。口服避孕药过渡组(OC组,42个周期):末次GnRHa注射后28 d起开始每日服短效口服避孕药1片,共21 d,第17天注射GnRHa(达菲林)1.25~1.88 mg,14 d后降调节满意启动Gn。比较2组IVF结局。结果:O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χ2=5.518,P=0.019;χ2=4.010,P=0.045)。结论:EMs患者经GnRHa预治疗后应用避孕药过渡方案便于把握Gn启动时间,延迟Gn的启动可缓解GnRHa对垂体的过度抑制,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