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唇裂手术中,将自体唇黏膜固有层移植于皮肤创口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选择年龄为3~5个月的单侧唇裂伴腭裂患儿28例,在下三角瓣法唇裂修复术中,将切下的唇红黏膜制成固有层后,自体移植于患侧鼻槛区的表皮下。结果术后7d,28例患儿的鼻槛区切口无红肿及异常渗出,甲级愈合。术后12~17个月,随访其中的19例患儿,鼻槛区的瘢痕平坦且较窄,肤色与周围皮肤相近;在移植较大固有层的6例患儿中,鼻槛区较丰满、微隆起者4例,较丰满、无隆起者2例。结论在唇裂修复术中,唇黏膜固有层自体移植于皮肤切口内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可用于表皮下填充。  相似文献   
12.
P53蛋白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刘维贤,高原侠,周子敬,何宏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口腔科(沈阳市110003)应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对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肿瘤DNA指数、增殖指数进行...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随机选取2005—2007年符合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标准的门诊患牙12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为研究皮肤手术切口瘢痕的宽度和生长规律,在4只小型猪腰背部左右两侧按Langer氏皮纹的方向,各切取2个边长3cm的正方形全厚皮片。其中一侧不旋转就移植缝合,另一侧则旋转90°后移植缝合,制成皮肤手术切口瘢痕模型。结果表明,顺Langer氏皮纹方向的创口在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宽度,比垂直方向的创口形成的瘢痕宽度窄得多;全厚皮片移植后,对两个方向手术创口的瘢痕宽度没有明显影响;在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创口瘢痕宽度随愈合时间的延长而增宽,到第5周时增宽值最大;所有手术创口在愈合过程中均未出现瘢痕过度增生现象。本研究为临床上评判美容手术后的瘢痕大小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瘢痕组织过度增生和瘢痕疙瘩等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七只健壮的小型猪就Langer皮纹在其腰背部进行设计,制作了手术切口愈合模型,并做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显微测量等研究。结果:小型猪皮肤胶原纤维束、弹力纤维束的走行方式主要是和Langer皮纹方向一致;沿Langer皮纹方向做垂直于皮肤的切口较其它方向做垂直于皮肤的切口能明显地减少切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束的数量(胶原纤维P<0.01,弹力纤维P<0.05),并和全厚皮片的摆放位置无关(P>0.05)。  相似文献   
17.
就630例错牙合畸形患者额外牙的出现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有61例患者出现额外牙,出现率为9.68%,出现部位以正中部位为最多。结果提示:由于额外牙是引起错牙合畸形的因素之一,故错牙合畸形患者额外牙的出现率远高于随机人群,额外牙出现的部位与额外牙的形成机制有关,对额外牙的处理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染色、双抗体标记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55例颌面部鳞癌、乳头状瘤及正常面部皮肤组织进行DNA指数、增殖指数、S期细胞比例及p53基因产物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正常皮肤和乳头状瘤均为二倍体,而鳞癌异倍体率为60%,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所占的比例在这3种组织中均有明显的差异;在正常组织无p53阳性表达,乳头状瘤p53的阳性表达率在30%左右,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62.5%;鳞癌p53的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但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无相关性。根据结果可以认为p53基因产物的表达在良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与肿瘤的恶性度有一定关系,因此,可将p53蛋白的检测作为良恶性肿瘤鉴别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p21蛋白在口腔颌面部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流式细胞免疫荧光及双抗体染色检测技术,对39例口腔颌面部鳞癌细胞DNA指数、增殖指数及p2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口腔颌面部鳞癌DNA异倍体率及增殖指数与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口腔颌面部鳞癌组织中,p21基因产物呈高阳性表达(82.05%),异倍体肿瘤中p21表达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略高于二倍体肿瘤,但p21基因产物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因此,p21基因产物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及肿瘤筛查的一个指标,而不能作为判断肿瘤恶性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肥大细胞及其分泌活性物质与腮腺血管瘤的关系。方法 :采用特殊肥大细胞染色方法和图象分析技术 ,对 40例腮腺血管瘤、5例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肥大细胞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腮腺血管瘤以含肝素的结缔组织型肥大细胞为主。结论 :肥大细胞的类型及其分泌的活性物质与腮腺血管瘤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