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5 毫秒
91.
目的:研究脊神经节(DRG)炎性损伤时,脊髓背角兴奋性氨基酸(EAAs)、抑制性氨基酸(IAAs)含量和脊髓背角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及其与实验动物神经行为异常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54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24);炎症损伤组(n=24)和正常对照组(n=6)。采用组织氨基酸的含量分析仪测定脊髓背角Glu、Asp、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苏氨酸(Thr)和色氨酸(Ser)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脊髓背角Glu和Asp分布特点及变化。结果:DRG炎症损伤介导脊髓背角EAAs和IAAs释放增加。结论:EAAs在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而IAAs的增加则与机体抗伤害性保护反应相关。DRG炎症损伤初期,脊髓背角EAAs/IAAs动态平衡的破坏是伤害性神经细胞兴奋性损伤和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
基于CVH的基底神经核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显示基底神经核区和结构的立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方法抽取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含有基底神经核和周围结构的断面图像,分别应用Medview软件和VRman软件,对基底核区的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内部核、丘脑底核、杏仁核及其周围结构中的视神经、红核、黑质和脑室等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显示。结果应用Medview软件重建的三维图像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基底神经核诸核及其周围结构的空间形态和毗邻关系,并能单独显示、任意搭配显示或总体显示;应用VRman软件进行的计算机虚拟现实显示,对于所构建的部位可以基本恢复到原始自然状态,可以对所构建的基底节区重新从冠状位、矢状位和水平位以及任意方位和角度的斜切进行连续断面切割.清晰显示其内部结构。结论基底神经核的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研究对于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神经外科手术,尤其是对立体定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在观察的50例标本中,阴部外浅动脉多分为上、下两主支(82%),两主支来自一个阴部外浅动脉干的占66%。阴部外浅动脉干和具有独立起源的上、下主支,大都起自股动脉。动脉干或上、下主支穿入浅层的位置在大隐静脉末段的内侧缘或外侧缘,并集中在股动脉起点向内10毫米、向下50毫米为中心的一个半径为15毫米的圆内。如果动脉干、上主支、下主支与大隐静脉相遇时,动脉干和下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后方,上主支多跨过静脉的前方。上主支主要分布于耻骨上区、耻骨前区和腹股沟内侧份。采用上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与耻骨结节间的连线作皮瓣轴。下主支主要分布于股内侧部上份和耻骨前区。采用下主支为游离皮瓣动脉蒂时,可以用股动脉起点下50毫米处作与耻骨嵴平行的线为轴。上、下主支起始处管径与分布范围密切正相关。阴部外浅静脉大都是阴部外浅动脉的伴行静脉(82%)。讨论了采用有关皮瓣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4.
数字化可视人体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学与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结合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学数据的数字化成为当今研究与应用中的热点,也为数字化虚拟人体解剖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我们应用已完成的中国首套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在PC机上实现了该套数字化人体数据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并人体解  相似文献   
95.
Studyofsynovializationofnon-synovialtendonanditssignificance¥ZhangZhengzhi;LiuZhengjin;MiJianhong张正治,刘正津,糜建红(DepartmentofAnat...  相似文献   
96.
骶神经丛及盆内脏神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骶神经丛有关的文献较少,迄今未见中国人骶神经丛的报道。我们继中国人腰神经丛的研究之后,观察了骶神经丛。本文采用的材料为130具(男100,女30)成年尸体,共260侧。解剖时,先从盆腔内面清理组成骶神经丛的各脊神经根,然后从臀部清除梨状肌,用钝解剖法追溯骶丛发出的每一神经的神经根。在64侧骨盆脏器与盆后壁保存完好的标本上,还考察了由骶神经根发出  相似文献   
97.
目的:采用N-甲基-D-天门冬氨基酸(NMDAr)受体竞争拮抗剂AP-5和非N-甲基-D-天门冬氨基酸(Non-NMDAI)受体拮抗剂CNQX,研究脊髓背角NMDAr和Non-NMDAr受体在DRG炎性损伤所致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Ⅰ组(AP-5);Ⅱ组(CNQX)Ⅲ组(0.9%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动物神经和脊髓背角Glu和ASp含量变化。结果:DRG炎性损伤造成脊髓背角EAAS(Glu,Asp)释放增加。结论:NMDAr和Non-NMDAr受体的激活,在伤侧肢体痛觉过敏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Non-NMDAr受体主要介导温度性痛觉过敏,而NMDAr受体在机械性刺激和温度性痛觉过敏中均具有重要作用。Ap-5和CNQX蛛网膜下腔注射,能显著减轻DRG炎性损伤所造成伤侧肢体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脊神经节(DRG)不同损伤方式,以及不同损伤时间,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以及该表达的程度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42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结果:DRG损伤后,伤侧脊髓背角C-fos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表明DRG损伤所导致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的过度兴奋,介导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毒性损伤和伤肢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脊神经节(DRG)损伤时,DRG和脊髓背角 (SDH)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变化的特点,以及该变化与神经行为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家兔 60只,实验分为:手术对照组;机械性压迫损伤组;炎性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和免疫组化法测定DRG和SDH中神经肽SP和VIP含量和分布特点。结果 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P<0. 05),伤侧DRG的VIP含量显著增加(P<0. 05)。结论 ①伤侧SDH和DRG中SP显著增加在DRG炎症损伤所介导的伤侧肢体痛觉过敏异常表现中起重要作用。②伤侧DRG的VIP改变则与神经组织炎症反应,修复和再生相关。  相似文献   
100.
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手掌筋膜间隙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对新鲜手标本进行大体解剖学观察后应用低温冰冻技术制成手的薄层断面标本,对手掌筋膜间隙进行观察和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 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远端经第一指蹼间隙通向手背的间隙。掌中间隙的近端与前臂屈肌后间隙相通,远端分为3个小间隙,经第2,3,4指蹼间隙通向手背的间隙。同时在PC机上建立了标本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 鱼际间隙的近端为盲端,掌中间隙的远端分为3个小间隙,手掌部筋膜间隙的可视化研究对该区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