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我们在观察胸廓内动脉上4个穿动脉时,在25具成人尸体中,见一例男性标本,其右侧第Ⅰ穿动脉进入浅层后,跨过胸前正中线,在左侧行走并分布左侧胸前内侧区上分,还成为左侧诸穿动脉中的主支,特记录如下。本例(见图)右侧第Ⅰ穿动脉起自右侧  相似文献   
12.
SGI工作站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系统张绍祥,刘正津,何光篪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除美和,唐泽圣清华大学北京100084国内已见报道的医学图像计算机三维重建研究均为在小型机或微机上完成,重建图像质量并不理想。本实验采用SGI图像工作站,从人体蝶鞍、斜...  相似文献   
13.
女性盆底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女性盆底部局部可视化数字模型。方法:应用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及面绘制重建方法,分别在P4微机和SGI工作站上对盆底部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及立体显示。结果:在P4微机上实现女性盆底部交互式三维可视化,在SGI工作站上重建了女性盆底部三维数字模型,三维重建图像能够清晰显示盆底部肌肉与骨性结构、膀胱、子宫及直肠等的三维解剖关系。结论: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断面数据,女性盆底三维交互可视化及数字模型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结构及其空间毗邻关系,可为该区疾病的影像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颈深筋膜的分层及筋膜间隙的位置、毗邻 ,为颈深筋膜间隙的影像识别与分析提供参考 ,为临床诊治感染蔓延、肿瘤侵润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低温冰冻和生物塑化技术用 17例标本 ,制作了颈部连续薄层横断面 ,对颈深筋膜及筋膜间隙进行了观测。从颈部薄层塑化断面标本上 ,用双线提取间隙轮廓的方法 ,在SGI工作站上对颈深筋膜间隙进行三维重建。 结果  1.颈深筋膜应分为四层 ,颈深筋膜深层分为翼筋膜和椎前筋膜 ,颈深筋膜各层均参与颈动脉鞘的形成。 2 .颈动脉间隙是一开放的间隙 ,其后外侧与颈后间隙相通 ;证实了危险间隙的存在。 3.重建出咽后间隙、颈动脉间隙和内脏间隙的三维图像 ,并能同时显示间隙内的主要结构。结论 得出了颈深筋膜和筋膜间隙的模式图 ,并为筋膜间隙的三维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首套可视化人体在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声影像学具有多切面、实时动态显像的特点,因此与超声影像医学相匹配的断面解剖学基础教学一直是超声影像医学教学中的难点。近年来发展的可视化人体计划为超声影像学的断面解剖学教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建立与临床影像学检查匹配的断面解剖学是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1与超声影像医学相匹配的断面解剖学基础教学一直是超声影像学教学中的难点临床影像诊断学(超声、CT、MRI等)均需要正常人体断面解剖学和数据资料作为诊断的形态学基础,熟悉人体的解剖结构是理想超声图像的前提和基础。超声影像医学是以声学原理为依据的一种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臂丛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立体显示臂丛的组成和走行.方法 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第4颈椎上缘至第4胸椎上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P4微机上分割重建臂丛、脊髓、锁骨、锁骨下动静脉和腋动静脉等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 在薄层断面上连续观察了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干、股、束的位置,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了臂丛的组成及其与锁骨、血管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臂丛神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 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臂丛神经薄层断面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割重建的臂丛三维可视化模型,真实的显示了臂丛神经的组成、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17.
滑膜是由结缔组织转化而来的内衬膜状组织,与运动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滑膜细胞的分化特征、发生发育及环境因素对滑膜细胞分化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 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 食管中下段0°方位四腔心切面是原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4 5°方位的双心房切面及13 5°方位的卵圆窝切面是观测继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90°方位的上、下腔静脉入口切面是观测静脉窦型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上述方位和切面是可清晰显示各型房间隔缺损的的位置和大小。结论 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19.
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的巨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手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的形态特点,探讨肖车的形态,分布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30只固定手的120个手指进行了巨微解剖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滑车系统的构成,各滑车的形态特点,附着部位,宽度及各滑车的体表定位。结果显示:滑车系统由5个环有车、4个交叉滑车和1个掌腱膜车构成;环行滑车几乎都醒定存在,形态变异很小,而交叉滑车不很恒定。形态变异也比较大;A2A4滑车主要附着于近节,中节指骨体,A1、A3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MRI技术研究枕下海绵窦及其周围血管的正常表现和相互位置关系。方法 对 14 0例正常中国人枕下海绵窦及周围血管行MRI扫描 ,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测量。用SAS(6.12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状面上 ,枕下海绵窦呈不规则形 ,上下径平均值右侧为 (7.91± 1.3 8)mm、左侧为 (8.0 5± 1.49)mm ,双侧大小无显著性差异 (Ρ >0 .0 5 )。在 0~ 2 0岁年龄段 ,随年龄增长 ,枕下海绵窦逐渐变大。结论 MRI是评价枕下海绵窦及其周围血管的准确影像学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