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近 2年来 ,我站实施人才培养战略 ,培养在省内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或后备学科带头人 ,全方位推进科技兴站 ,促进了我站的不断发展。1 在思想认识上形成 3点共识面对卫生监督、防病体制的改革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防病需求 ,面对现有卫生防疫队伍与实际需要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合并婴儿痉挛症的临床特点及其雷帕霉素、氨己烯酸治疗的疗效。方法对四川省儿童医学中心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例TSC合并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应用雷帕霉素和氨己烯酸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婴儿期TSC患儿多数有皮肤色素脱失斑,同时部分合并痉挛发作及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异常;患儿予雷帕霉素和氨己烯酸治疗3个月后见皮肤色素脱失减轻,痉挛发作减少,脑电图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进步,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婴儿期TSC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脱失斑,部分合并婴儿痉挛症,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异常;应用雷帕霉素和氨己烯酸治疗TSC合并婴儿痉挛症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ED镜下腰椎间盘切除同步纤维环修复技术在青年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第三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单节段突出,均采用MED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术,并且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视觉模量VAS评分统计,随访观察早期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纤维环缝合术顺利完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治疗后随访5-18个月,平均9个月,手术时间:38-68min,平均46min,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16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3%。无切口感染、神经及硬脊膜损伤等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腰椎间盘无再突出复发。结论在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青年人群中采用MED镜下椎管减压、髓核摘除术同步纤维环修复,可即刻修复纤维环裂口,有效降低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率及再次手术的风险,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改善腰椎功能安全可靠等优点,但对于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固定后用自动磨片机切片、染色、拍照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 结果:种植体平均骨接触率(bone contact ratio,BCR)为(64.5±5.3)%,最高在舌侧和上部,最低在近远中和底部。平均骨体积率(bone volume ratio, BVR)为(68.9±4.4)%,最佳在舌侧150~225 μm带和上部,最差在近远中0~75 μm带和底部。 结论: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能清晰的构建出来,二者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特别是在皮质骨致密的舌侧和上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制备的羟基磷灰石/壳聚糖-转化生长因子-p1缓释微球复合涂层种植体运用于糖尿病兔胫骨,探讨其周围Runx-2/ALP/OC基因表达的改变,从分子水平评估该种植体的成骨性.方法 制备复合涂层种植体,运用扫描电镜(SEM)分析其表面形貌.并建立SPF级新西兰兔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在其胫骨干骺端植入种植体,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出带种植体周围骨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别检测普通图和糖尿病兔在不同种植体植入后Runx-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表达量.结果 Runx-2、ALP、OC在改性涂层种植体表面的mRNA表达在同一时间点上,改性种植体组的表达量高于普通种植体组;不同时间点上,使用改性种植体的Runx-2、ALP、OC的基因表达量增加高于普通种植体,正常兔改性种植体基因表达最高.结论 复合涂层种植体能促进高糖环境下Runx-2/ALP/OC基因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菌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方法 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菌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 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 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布拉氏酵母菌可稳定肠道菌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吲哚布芬联合穴位贴敷预防肾病综合征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月九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吲哚布芬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肾脏指标[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和不良反应和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凝血指标和BU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B组的APTT和PT长于A组和C组,FIB、D-D、BUN水平均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经由北京、上海、广州入境,在非洲有工作、学习、旅行等经历后回国的我国公民(旅非人员)在境外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等基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其传染病罹患因素,探讨如何针对性强化境内外防控措施.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3个国际机场针对旅非人员发放调查表并回收统计,开展调查.结果 86.26%的旅非人员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ANBP2基因突变致家族性急性坏死性脑病(ANE1)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 方法选择2018年1月及2019年3月,于北京儿童医院(患儿1)及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患儿2)确诊的2例RANBP2基因突变所致ANE1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头颅MRI特征、治疗及随访结果等。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RANBP2基因突变所致ANE1患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临床病例资料:患儿1系发热后头痛、嗜睡、精神反应差、表情淡漠、直线行走不稳、近期记忆力下降;患儿2系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伴面瘫。2例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提示丘脑、岛叶、脑桥、外囊等多部位对称性损害,部分囊性改变。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例患儿均为RANBP2基因第12外显子c.1754 C>T(p.Thr585Met)杂合错义突变;经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功能治疗,以及"线粒体鸡尾酒疗法"修复线粒体功能等治疗后,患儿颅内病灶均好转,精神及运动能力均恢复。②文献复习:总结文献报道的74例及本组2例RANBP2基因突变所致ANE1患者临床特征如下。其发病年龄为5个月至40岁,首发年龄中位数为3.5岁,男女患者比例为35∶41。其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热为82.5%(47/57),癫痫发作为81.1%(43/53),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FND)为28.6%(8/28),脑病为93.4%(71/76);脑脊液蛋白升高(EP)为90.3%(56/62),脑脊液细胞数增多(Pl)为28.6%(8/28)。患儿头颅MRI/CT检查提示的病变部位,主要位于丘脑(83.1%,49/59),脑干(72.9%,43/59),颞叶(71.2%,42/59),小脑(26.3%,5/19),脊髓(13.8%,4/29),基底节(8.5%,5/59)。 结论RANBP2基因突变所致ANE1,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性头颅MRI表现,临床对发热性疾病伴丘脑等部位对称性损害患者,应注意本病可能。对疑似该病的患者,应尽早进行RANBP2基因检测,将有助于明确本病诊断、进行合理治疗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