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根据生理解剖学可知,大脑和脊髓的表面被三层结缔组织所包被,根据其位置由深至浅分别是软脑膜、蛛网膜以及硬脑膜。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和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可能来源于软脑膜或硬脑膜细胞,但根据目前临床研究发现,脑膜瘤大多数来源于蛛网膜细胞。脑膜瘤是目前癌症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2.
2007-01/2008-12期间我院共有输液约20万人次,发生护患冲突29起。冲突原因分析及干预体会如下。1护患冲突原因分析1.1护士因素1.1.1护士服务因素由于工作量大,护理人员配备不足,护士疲于治疗,与患者的沟通不够,病情不甚了解,输液巡视工作不到位,语言表达不确切,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和要求未能及时妥善解决而造成患者不满,以至护患关系紧张。由于护士服务因素造成的冲突占到整个护患冲突的12/29(41%),是主要原因。1.1.2护士技术因素静脉穿刺未能做到“一针见血”,尤其是对小儿、血管弹性下降的老人以及长期行静脉穿刺等难度较大的患者,穿刺较难一次成功;护士穿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护龄短的年轻护士经验不足;患儿家长期望值增高,给护士增加了无形的心理压力;另外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穿刺后固定不妥甚至抓脱均可造成重复穿刺。1.2患者因素患者家属过度“维权”。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应用氮-异丙基丙烯酰胺和氮-正丙基丙烯酰胺及乙烯基己内酰胺三元共聚物水凝胶栓塞猪的颅底微血管网(RMB),探讨其栓塞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共聚物水凝胶加入碘海醇,栓塞6头猪的RMB,复查血管造影随访栓塞效果。栓塞完毕后,观察微导管的变化。RMB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栓塞血管及其周围改变。结果应用共聚物水凝胶对6头家猪的10个RMB进行栓塞,栓塞后动物存活良好。栓塞后微导管内壁光滑,未见共聚物粘附在微导管内壁。复查造影4例,3例未出现RMB血管再通,另1例由于栓塞咽升动脉主干,出现部分RMB再通。组织学检查可见水凝胶可弥散到直径为80~150μm的血管腔内。急性期标本微血管腔内共聚物周围可见中性粒细胞,内膜完整,无剥脱和坏死。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组织标本微血管腔内仍可见共聚物存在,共聚物内及其周围可见散在的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肌层松散,大部分细胞核降解,呈缺血样改变。结论该共聚物水溶胶对AVM模型栓塞稳定,生物相容性好,不透X线,不粘管,与普通微导管相兼容,可作为脑AVM血管内治疗的一种新型液体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04.
大多数遗传病目前尚不能有效地根治。有些病早期诊断会对治疗及防止该类病儿的继续出生有很大帮助,因此早防早治是十分重要的。新生儿筛查一些遗传病在胎儿出生时就已存在,但尚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机体还没有产生损伤,故未出现临床症状。如在胎儿出生后即检测出其先...  相似文献   
105.
利培酮(商品名: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文献较多。为验证利培酮口腔崩解片(商品名:可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利培酮普通片为对照,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6.
温度敏感性NIPAAm/HEMA三嵌段共聚物栓塞肾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NIPAAm/HEMA)三嵌段共聚物是一种新型温度敏感性栓塞材料[1,2].  相似文献   
107.
戎慧丰  赵青  颜华  刘贵培  刘源  刘文广 《眼科研究》2011,29(12):1065-1070
背景组织工程角膜由于更接近活体角膜形态,植入体内易于成活而成为当今眼科学关注的热点。目的探讨组织工程角膜重组人Ⅲ型胶原(RHC-Ⅲ)/聚[3-(甲基丙烯酰胺)丙基-二甲基(3-磺丙)胺](PMPDSAH)互穿聚合物网络(IPN)(RHC-Ⅲ/PMPDSAHIPN)水凝胶植入兔眼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角膜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中国大耳白兔10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个组,实验组90只,正常对照组3只,其他15只兔(30只眼)为同种异体移植组提供供体角膜。实验组根据角膜材料的不同分为RHC-Ⅲ/PMPDSAH IPN组、负载神经生长因子(NGF)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各30只兔,均取右眼为手术眼。将实验组3种材料移植入兔角膜前板层,术后裂隙灯下观察有无排斥反应,对角膜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变化进行评分,记录各组兔术眼角膜上皮化时间,观察期为6个月。分别于术后3d、1周、2周及术后1、3、6个月每组各取5只兔角膜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术后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角蛋白K3的表达。对实验组3个亚组各时间点角膜透明度和CNV评分的差异比较进行多组独立样本的Kraskal—WallisH检验,3个亚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实验的6个月中,RHC—Ⅲ/PMPDSAH IPN组、NGF 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兔术眼的植片均未脱出,未见免疫排斥反应。术后6个月,RHC—Ⅲ/PMPDSAH IPN组、NGF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透明度、CN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4.34,P=0.23;H=2.60,P=0.46)。NGFR HC-Ⅲ/PMPDSAH IPN组角膜上皮化时间最短,平均为(4.97±0.63)d,与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7,P=0.00;t=5.80,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RHC—Ⅲ/PMPDSAH IPN组和NGF RHC-Ⅲ/PMPDSAH IPN组移植材料与兔角膜融合较好,术后2周材料部分降解,术后1个月材料均完全降解,术后6个月新生胶原纤维排列整齐,角膜上皮细胞中K3表达阳性。结论RHC—Ⅲ/PMPDSAH IPN与兔眼的生物相容性较好,NGF可以有效地促进角膜创口愈合和上皮再生,提高其力学强度后,有望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角膜替代物。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仿生策略研制骨组织生物支架已成为当今研发生物替代品的关键环节,如何模仿天然骨的成分和结构特征以适应细胞生长是仿生研制骨基质的重要内容。 目的:观察纳米级β-磷酸三钙/壳聚糖/聚己内酯(nβ-TCP-CS-PCL)的细胞及组织相容性,评估其生物安全性。 方法:基于三维图像重建辅助研制纳米化仿生骨基质,羊自体脂肪基质细胞分离和成骨诱导培养,进行复合培养:实验组:nβ-TCP-CS-PCL+凝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脂肪基质细胞;对照组:凝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脂肪基质细胞。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生长旺盛、细胞外基质丰富,细胞增殖活力、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新骨发育趋于成熟,未见炎性反应。提示纳米级nβ-TCP-CS-PCL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10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16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股骨和胫骨假体周围的骨密度。股骨假体周围分为4个兴趣区,胫骨假体周围分为3个兴趣区,对各个区内的平均骨密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12个月内假体周围各分区平均骨密度均有显著的降低(P<0.05),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平均降低15.73%,胫骨假体周围平均降低15.16%,术后前3个月内骨密度降低最为显著。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明显降低。采用DEXA可以早期、准确的观测骨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存在髋臼缺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中植骨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58例75髋存在髋臼骨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中对根据骨缺损的情况分别进行颗粒性、结构性和混合性植骨,术后对其中46例(59髋)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5.6个月。X线检查显示54髋植骨处愈合, 无明显骨吸收,占91.5%;5髋出现植骨边缘透亮带,占8.5%。 术前Harris 评分28~42分,平均34.18;术后髋关节功能,优:23例28髋, 良:20例26髋, 尚可: 3例5髋,优良率91.5%。结论自体骨重建存在骨缺损的髋臼, 增加了髋臼覆盖,提高了人工全髋置换术后髋臼假体稳定自性,近期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