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01.
102.
目的观察四虫通络胶囊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2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四虫通络胶囊口服,疗程为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NO、t-PA上升,ET-1、FIB、PAI-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虫通络胶囊能有效干预气虚血瘀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在大鼠切口痛模型基础上探讨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激动剂JWH015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每组6只):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JWH015组(JI组)、切口痛+瑞芬太尼+JWH015组(JR组).JI组与JR组在造模前30 min鞘内注射10 μg JWH015,而C组、Ⅰ组、R组均给予20%的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液,容积均为10μl.除C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R组和JR组在造模的同时皮下泵注瑞芬太尼0.04 mg/kg,其余组皮下泵注生理盐水,容积均为0.4 ml,30 min泵完.测定术前24h及术后2、6、24和48 h大鼠切口手术同侧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 结果 与C组和基础值比较,Ⅰ 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和PWTL均降低(P<0.05);与Ⅰ组比较,R组术后各时间点PWMT(6.3±0.8)、(6.3±0.8)、(6.3±1.0)、(6.8±0.9)g和PWTL (12.8±1.2)、(12.2±0.9)、(13.4±1.1)、(13.5±1.3)s均明显降低(P<0.05);与R组相比,JR组术后6、24和48 h的PWMT(7.9±1.0)、(9.9±1.1)、(8.4±1.1)g和PWTL(17.3±1.9)、(19.9±1.3)、(17.7±1.2)s明显升高(P<0.05).结论 鞘内注射JWH-015可以有效缓解由瑞芬太尼诱发的切口周围组织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04.
幼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幼儿肱骨远端骨骺分离临床误诊的原因。方法对9例误诊的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在急诊误诊为肘关节后脱位7例,肱骨外髁骨折2例。入院后经查体摄X线片后,诊断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6例,其余3例仍维持原诊断,经术中才证实为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结论幼儿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易与肱骨外髁骨折及肘关节脱位等相混淆,主要原因在于临床症状的相似,患儿不能配合查体,骨骺不显影,X线片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以及医生经验不足或粗心等。  相似文献   
105.
自发性椎管内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比较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及治疗预后。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7例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和1例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部位,临床特征、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手术,保守治疗和预后。结果有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痊愈,2例保守治疗,1例痊愈。自发性硬脊膜外,硬膜下血肿多急性起病,硬脊膜外较硬膜下血肿更为常见,且MRI显示椎管内占位影较CT明显。MRI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佳方法。手术减压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方法。起病到治疗的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106.
贫困省份县(区)级政府卫生投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县级卫生投资趋势,分析我国县级卫生投资总量和结构,尤其是卫生防疫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县级卫生防疫站收支状况,我们于1995年10月对我国部分贫困省份县(区)级卫生投资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7.
在免疫组化中,组织固定、抗原修复、显色反应是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的重要步骤。我们用PV6000免疫组化染色法,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验,发现在严格按照染色步骤要求操作的同时,高温高压抗原修复后用自然冷却法检测比快速冷却法效果好。现在以乳腺癌为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8.
EphB4、HIF-1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phB4受体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胃癌组)和1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phB4、HIF-1α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中EphB4和HIF-1α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16%(46/74)和52.70%(39/74),在对照组中,EphB4和HIF-1α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5.38%(2/13)和0%(0/13)。胃癌组织中EphB4和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EphB4、HIF-1α的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分级及临床病理分期关系密切(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无关(P>0.05)。与HIF-1α不同,EphB4的表达还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此外,EphB4与HIF-1α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2091,P<0.01)。结论在胃癌中EphB4、HIF-1α均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而且EphB4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过表达的EphB4、HIF-1α在胃癌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在过去近 2 0年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现 ,有一些人经常暴露于艾滋病病毒 (HIV) ,却不被感染 ,这些现象提示 ,这些人的体内具有某种抵抗HIV感染的物质。愈来愈多的研究发现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可能与抵抗HIV感染有关。1 HLA HLA系统是人体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人类有两种主要的HLA基因 :Ⅰ型和Ⅱ型 ,它们在两条典型的抗原表达途径上起主要作用。整个抗原表达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未弄清楚。简而言之 ,HLA Ⅰ型主要负责内源性衍生多肽的表达。病毒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线性多肽。内源性衍生线性多…  相似文献   
110.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疗效和减少手术创伤,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41例患采用小切口开窗减压髓核除后植入人工髓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41例患术后下肢主诉症状完全缓解;6例患仍有轻微的感觉异常;8例患伸拇肌力以及4例患腓骨长短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4例患伸拇肌力由Ⅲ级恢复至Ⅳ级;6例患残存轻微腰痛,1例患出现中度腰痛,通过固定、服用消炎镇痛药后症状缓解。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不增加患痛苦,疗效确切,后遗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