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0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4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349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60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564篇
预防医学   218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87篇
  10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51.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均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生长抑素联合鼻胃管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征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中转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可靠,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指征,全面提高了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的有效率,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腰椎退行性疾病伴骨质疏松患者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用唑来膦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接受腰椎融合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为腰椎退行性疾病,同时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前性别比例、年龄、ODI评分、BM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研究组术后第5天应用唑来膦酸进行干预,临床观察指标:术前、术后3、6、12个月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骨转换生化标志物CTX和PINP、骨密度和影像学变化。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病例资料26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3例,两组术后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性下降 (P <0. 05),其中术后3个月时ODI评分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时进入平台期,术后12个月时有所回升,但研究组ODI评分在12个月时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研究组骨转换标志物PINP和CTX在术后3、6、12个月呈下降趋势,其中CTX下降幅度较大,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术后12个月时,研究组所测量的3个部位骨密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股骨颈改善显著 (P <0.05)。26例患者均获得良好融合,随访中出现椎体压缩性骨折研究组2例,对照组为6例,椎间融合器下沉研究组1 例,对照组4例。结论 腰椎退行性疾病伴骨质疏松患者在行腰椎融合术后应用唑来膦酸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对植骨融合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MPCNL治疗的简单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80例,对照组术后放置14 F肾造瘘管,实验组采用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不放置肾造瘘管,手术为单通道.统计学分析对照组与实验组术后患者疼痛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的发病率和剂量、手术后患者血红蛋白下降情况、术后患者术后出现持续出血,感染及尿外渗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后住院的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实验组(42.5% vs 20%),而术后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及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复查均未出现肾周围血肿,对照组患者出现7例拔出造瘘管后的漏尿.结论 止血凝胶封闭微创经皮肾通道的经皮肾碎石取石术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痛苦,避免手术后拔出肾造瘘管漏尿的发病率,对于简单的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护理实习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在理论、操作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实习生带教方法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路径法用于神经内科的护理临床带教可使护理带教的质量以及满意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改善康复科的整体就诊环境,提升临床康复诊疗服务的质量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升康复医学科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康复医学科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康复医学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方法 研发康复医学科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合理分配资源、完善管理模式,通过软硬件设施结合以达到指导医、护、技进行合理安全的医疗行为;同时,将医疗文书记录数字化,自动生成标准化表格,减少手工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结果 解决康复评估及治疗设备信息不能共享,工作流程混乱,医护人员手工录入护理记录单等问题。建立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集、存储、分析、归档各种医疗设备中患者信息,生成各种文书。辅助医生做出合理的医疗行为。 结论 康复医学科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对于提高康复质量,降低医患风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三叶钳辅助下手工分层吻合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消化道重建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分层吻合组60例和器械吻合组60例。分层吻合组的患者在三叶钳辅助下行手工分层吻合,器械吻合组的患者行吻合器吻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心脏并发症、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分层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0例,器械吻合组7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狭窄1例(1.7%),器械吻合组8例(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吻合组平均住院时间(10.6±2.2)天,器械吻合组(11.9±2.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吻合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2.5±0.2)万,器械吻合组(2.9±0.3)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心脏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钳辅助下手工分层吻合消化道重建技术在基层医院是安全可行的,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行急诊PCI术的60岁以上STEMI患者113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负荷量替格瑞洛组(57例)和氯吡格雷组(56例),分别给予300 mg阿司匹林和180 mg替格瑞洛嚼服及300 mg阿司匹林和600 mg氯吡格雷嚼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情况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无复流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MACE的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而2组主要出血、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STEMI患者的急诊PCI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抗栓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晚期时相肢体缺血预适应(1ate-phase limb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L-LIP)是否对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并改善术后6个月的预后。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择期PCI术的冠心病患者20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L-LIP组)98例(术前24 h行单侧上肢缺血预适应,用血压计袖带加压至200 mmHg(1 mmHg=0.133 kPa)压迫肱动脉,持续5 min,间隔5 min,重复3次),对照组102例,比较PCI术中相关参数、术前及术后24 h肌钙蛋白I(troponin I,TnI)、肌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K)、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isoenzyme,CK-MB)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随访术后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胸痛评分>1及ST段偏移>1mm的比率明显减低(P<0.01)。实验组术后24 h cTnI、CK、CK-MB明显降低(0.009vs0.036 ng/mL,123vs186 IU/L,15vs27 IU/L;P<0.05)。在去除两组中边支闭塞的患者(对照组8例,实验组6例)后再次比较,发现实验组术后eTnI、CK、CK-MB仍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008vs0.040 rig/mL,126vs191 IU/L,16vs28 IU/L;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随访6个月,实验组终点事件发生率(4.08%)明显降低(x~2=4.374,P=0.036)。结论 L-LIP降低择期PCI术中心肌损伤,并改善了冠心病行择期PCI患者术后6个月的预后。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TNF-α抗体对实验兔腹膜损伤粘连修复演变过程中核转录因子Sp1和NF-κB p65活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兔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腹膜腔内注入生理盐水)、TNF-α抗体组(造模后后腹膜腔内注入TNF-α抗体),每组30只,共90只。建立实验兔腹膜回盲部手术动物模型,ELISA检测腹水Sp1、NF-κB p65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Sp1在腹膜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 p65在腹膜的表达,监测腹膜粘连分级变化。结果 TNF-α抗体导致Sp1和NF-κB p65在损伤腹膜和腹水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减低(0.01),并有效减轻腹膜粘连形成。结论 TNF-α抗体有效减轻腹膜粘连形成可能与其下调Sp1和NF-κB p65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