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鄂西大蓟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瑞华  钟志宏  吴文明  刘叶  阮汉利 《中草药》2016,47(13):2236-2240
目的研究鄂西大蓟Cirsium henry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鄂西大蓟茎叶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鄂西大蓟茎叶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硬脂酸(1)、二羟丙基软脂酸酯(2)、软脂酸(3)、蒲公英甾醇(4)、伪蒲公英甾醇(5)、蒲公英甾醇乙酸酯(6)、β-谷甾醇(7);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8)、原儿茶酸(9)、蒙花苷(11)、芹菜素(12)、槲皮苷(13)、金合欢素(14);从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1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15)、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16)。结论化合物3、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为首次从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2.
侧柏叶乌发活性成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侧柏叶Cacluneu Platycladi的主要化学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侧柏叶乌发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通过提取得到侧柏叶所含的挥发油、总黄酮、鞣质以及树脂,采用蘑菇酪氨酸酶速率氧化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结果:挥发油、鞣质均表现为轻度的抑制作用,而总黄酮则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树脂表现出较强的激活作用。结论:侧柏叶中具有乌发作用的活性组分可能是树脂。  相似文献   
63.
手外伤中的皮肤缺损的治疗是个棘手问题。一期修复拇指外伤性皮肤缺损,对恢复手的功能和美观尤为重要。我们1988年以来运用掌骨背侧血管筋膜皮瓣急诊修复拇指外伤性皮肤缺损40例,皮瓣全部成活,最短经过半年的随访,患者拇指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4.
综述了岭南地区湿热证研究概况。岭南地区湿热证型多见,临床涉及病种较多。岭南地区湿热证的形成与饮食、生活习惯等内因和外感湿邪、热邪、暑邪等外因有关;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出汗异常、皮肤改变等全身症状和耳鸣耳聋、口疮、腰痛、舌苔厚腻等局部症状。岭南地区湿热证可见于各脏腑疾病,脾胃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较多;肺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咳嗽、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性感冒等;肾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等;脑系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主要涉及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急性脊髓炎等;皮肤及五官疾病中的湿热证研究涉及痤疮、口疮、慢性湿疹、损容性皮肤病等;亦有学者对岭南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小儿脾胃病、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湿热证的证治进行了探讨。岭南湿热证实质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通过系统总结岭南地区湿热证的研究概况,可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刘华  阮林  刘叶 《循证医学》2013,13(3):166-172
目的评价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术后恢复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收集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 Handbook 5.0.1提供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使用RevMan5.0对收集的患者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40例患儿,其中地氟烷组414例,七氟烷组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早期苏醒时间上地氟烷组快于七氟烷组,在术后恢复时间上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地氟烷组高于七氟烷组,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疼痛和眼心反射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地氟烷麻醉术后早期苏醒快于七氟烷,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于七氟烷,但在术后恢复、恶心呕吐、严重疼痛和眼心反射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66.
李艳  宋爽  刘叶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6):6402-64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技术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护理专业的应用标志着护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1],多媒体教学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声音、色彩、图像、动画以及视频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它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利于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术[2].笔者对多媒体教学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或极重度先天耳聋的有效方法,术后的康复措施对听力重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达到患儿听力正常的目的。结果安装人工耳蜗的患儿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都有极大改善,学习、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提高,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积极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可使安装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患儿建立良好的信心,为预防和发现术后并发症提供重要资料,从而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使用清热祛湿类代表方甘露消毒丹干预病毒性肝炎湿热证小鼠,通过研究Toll受体通路中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变化,探讨清热祛湿法干预温病湿热证的药效机制及可能作用靶点.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肥甘饮食+湿热环境+病毒MHV-A59感染造模)、治疗组(模型组使用甘露消毒丹干预)、安慰剂组(模型组使用生理盐水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TLR2、TLR4、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TLR2、TLR4、NF-κBp65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 甘露消毒丹能降低湿热证小鼠体温,增加小鼠耗食量、饮水量,对TLR2、TLR4、NF-κB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有抑制作用.结论 清热化湿法能够抑制TLR2、TLR4、NF-κBp65的表达,通过保护细胞膜,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温病湿热证的效应.  相似文献   
69.
Nanog是维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关键转录因子。Nanog在分化的细胞中表达逐渐降低或缺失。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中Nanog异常激活,并且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Nanog通过调控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肿瘤干性以及肿瘤免疫逃逸等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生长、转移和耐药。临床研究证据提示Nanog在肿瘤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可作为预后评估的独立指标。本文就Nanog在肿瘤中的作用、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比较运用清热祛湿法(蒿芩清胆汤加减)治疗流感(湿阻少阳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清热祛湿药物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流行性感冒湿阻少阳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蒿芩清胆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2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每次100mg,每日3次,连服5d,在症状出现2d内开始用药。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疗效、退热过程、症状改善及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1)治疗组治愈26例(86.7%),对照组治愈12例(40.0%),两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祛湿法治疗流行性感冒(湿阻少阳证)临床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6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