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1991年张高孟报告了尺动脉腕上支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由于该法不牺牲主要血管,深受临床欢迎。原始文献记载,在皮瓣切取过程中,需切断尺侧腕屈肌尚能完成手术,在我们应用过程中发现。剥离腱周组织而不切断尺侧腕屈肌,完全能达到手术目的,从而减少了损伤,简化了手术。自1993~1999年,应用该法修复6例手部创面,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Nestin和C—kit在蛋白和转录水平的表达,分析Nestin在GIST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1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Nestin、C—kit的表达(其中22例同时收集新鲜组织),并收集10例正常胃肠道组织和15例平滑肌瘤作为对照。结果116例胃肠道间质瘤中104例(89.7%)Nestin表达阳性;53例良性和63例恶性GIST中分别有47例(88.7%)和57例(90.5%)Nestin表达阳性;Nestin表达水平在良、恶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P〉0.05)。116例GIST中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4.8%(110/116),Nestin和C—kt表达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4,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GIST均有Nestin和C—kit表达。与正常胃肠道组织和平滑肌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GIST中有Nestin高表达,与C—kit联合检测有助于GIST的诊断,但不能作为判断肿瘤危险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心肌内局部注射聚乳酸和乙醇酸共聚物(poly-dl-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纳米粒包载17β-雌二醇促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效应及其作用与内源性雌激素关系。方法乳化/液体蒸发法制备17β-雌二醇纳米粒,检测其理化性质和体外药物释放参数。制备大鼠心梗模型,随机分为去卵巢心梗治疗(ET)组、去卵巢心梗对照(OMI)组、正常卵巢心梗对照(MI)组。1月后免疫组化法检测心梗边缘区毛细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及eNOS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17β-雌二醇浓度。结果体外释放参数显示,17β-雌二醇从PLGA纳米粒载体中持续释放1月。心梗1月后免疫组化法显示ET组MVD、eNOS蛋白表达比MI组显著增加(P<0.05);与MI组比较,OMI组MVD、eNOS蛋白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内源性雌激素缺乏负面影响心肌毛细血管生成。心肌内局部注射17β-雌二醇纳米粒不依赖内源性雌激素发挥促大鼠心梗后心肌毛细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心肌eNOS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全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而人工椎间盘假体精准的几何参数对于手术和治疗效力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健康自然条件下中国人颈椎间盘几何参数,为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和尺寸选择提供基础和重要依据。方法在多家高资质医院的万余例影像数据中收集筛选了208组x射线和170组MRI影像,建立一套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精确稳定的测量法则,获取一系列颈椎间盘关键参数。结果初步建立了中国人颈椎间盘参数数据库。从年龄、性别、节段和数据来源等多个角度对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定性判断各种椎间盘参数的相关性,并定量分析具体数量关系。结论总结了若干几何学规律,为椎间盘假体的设计和尺寸序列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5.
张华  颛孙燕  刘伟强  柳涛 《上海医药》2007,28(8):355-360
2006年“齐二药“、“欣弗“事件接连发生,注射剂产品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如何找出影响注射剂安全性的一些关键因素,从药品生产工艺的研发和药品注册审评的源头就严把产品安全关,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6.
猝死致医疗纠纷26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猝死致医疗纠纷的原因、特点及疾病分布.方法 收集涉及医疗纠纷的猝死尸检病例269例,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部分做了法医学的毒物分析.结果 269例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且高发年龄段为15~60岁.其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系统疾病占首位,但其中以肺栓塞多见;其下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一些其它系统(如内分泌、免疫等)疾病.病例多发生于二、三级医院且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偏低.结论 引起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是未能对致死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解释,而尸体解剖对于明确死亡原因及准确鉴定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引起医疗纠纷的猝死病例在年龄、性别和死因的疾病分布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77.
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有限减压相邻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该技术治疗的4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观察植骨融合及复位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矫正丢失、腰痛后遗症和融合椎体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平均随访21.4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坚强骨性融合,均得到满意的复位,复位率达96.1%,近期内无明显矫正丢失,术后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术后秩和检验P<0.01,且融合节段相邻椎间盘退变率仅为4.65%,未出现顽固性腰痛、腰椎活动受限等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长节段内固定。[结论]只要适应证选择合适,有限减压相邻节段内固定椎间、椎内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不但可以达到满意复位、坚强骨性融合,而且可以明显降低顽固性腰痛、相邻椎间盘退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简要概述尸检在医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分析了当前尸检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尸检率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尸检工作。  相似文献   
79.
背景:部分文献报道壳聚糖对严重创伤的止血效果有限,因此以壳聚糖为基础止血剂的促凝血活性还有待进一步增强。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壳聚糖,鞣花酸/红细胞膜脂复合海绵,评价其促凝血活性和细胞毒性。方法:通过冻干法制备壳聚糖海绵和壳聚糖乙酸盐海绵,然后再通过静电吸附法制备壳聚糖,鞣花酸,红细胞膜脂复合海绵。血浆复钙时间法观察3种海绵的促凝血活性,并检测3种海绵对SD大鼠肝脏的止血效果及对L929细胞的毒性。结果与结论:壳聚糖,鞣花酸,红细胞膜脂复合海绵组的血浆复钙时间、出血时间、失血量均显著少于壳聚糖海绵组和壳聚糖乙酸盐海绵组(P〈0.01)。细胞实验显示壳聚糖,鞣花酸,红细胞膜脂复合海绵无细胞毒性。说明壳聚糖,鞣花酸,红细胞膜脂复合海绵具有良好的促凝血活性且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 )合并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3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其中AS合并颈椎损伤14例,合并胸腰椎骨折19例,AS合并颈椎骨折者,入院后即行Halo-vest固定于平衡体位,在Halo-vest保护下行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融合为手术,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维持患者平衡体位,在清醒麻醉下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手术,经过10~43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术后1周,3,6,12个月X线片、CT,局部疼痛缓解情况(VAS评分),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现象,矫正角度有无丢失以及脊髓神经恢复情况( Frankel分级)。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16例脊髓损伤者,除1例无明显恢复外,神经功能均有恢复,33例患者骨折部位均骨性愈合,术后随访,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角度丢失,2例患者遗留胸背部疼痛( VAS评分2分),给予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清醒麻醉+平衡体位下行手术治疗是治疗AS合并脊柱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