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3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护理干预联合用药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合并抑郁的影响,为降低抑郁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100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帕金森病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6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抑郁的发生率及严重度,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吸气肌训练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维普国内外数据库中自建库至...  相似文献   
83.
目的:提出股骨头骨折的分型标准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24例股骨头骨折依据骨折移位、损伤程度、有无合并症及其严重程度分为4型,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并评估其疗效。结果:24例患者获6~36个月随访,髋关节功能恢复优9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7.5%。未出现可吸收螺钉异物反应现象,无感染、骨折内固定失败、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股骨头骨折应根据影像学表现及分型决定治疗方法,尽早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4.
医用直线加速器是用于肿瘤放射治疗的重要设备,其输出剂量的稳定性是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影响输出剂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自动频率控制(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系统、加速管性能、磁控管性能等。本文主要从AFC系统的原理及调试方面阐述控制磁控管的微波输出频率,使之和加速管的谐振频率保持一致,从而保持直线加速器输出剂量率稳定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D34、CD117和DOG1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2006年6月到2012年11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GIST患者(66例)及非GIST患者(35例)的肿瘤标本进行CD34、CD117和DOG1蛋白表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蛋白表达是否存在差别以及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GIST组患者CD34、CD117及DOG1阳性率分别为71.2%,93.9%和90.9%,非GIST组分别为9.1%,8.6%和11.4%,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ST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及危险度分级等临床特征与CD34、CD117及DOG1表达无相关性(P>0.05)。CD117、DOG1及两组联合检测判断GIST的敏感性分别为0.94(95%CI:0.85~0.98)、0.91(95%CI:0.81~0.97)和0.86(95%CI:0.76~0.94);特异性分别为0.91(95%CI:0.77~0.98)、0.89(95%CI:0.73~0.97)和1.00(95%CI:0.90~1.00),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4和0.97。结论 GIST患者CD34、CD117及DOG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联合检测CD117和DOG1可提高对GIST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86.
李江玲  赵云丽  秦徐杰  刘亚平  罗晓东 《中草药》2014,45(12):1677-1681
目的研究民族药用植物古钩藤Cryptolepis buchananii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手段分离并纯化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古钩藤茎叶甲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莨菪亭(1)、(+)-3-hydroxy-β-ionone(2)、(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3)、ficusic acid(4)、(+)-松脂素(5)、(+)-8-羟基松脂素(6)、(+)-丁香脂素(7)、异橙黄胡椒酰胺乙酸脂(8)、loliolide(9)、(–)-蛇菰宁(10)、金圣草素(11)、9-hydroxy-10E,12Z-octadecadienoic acid methyl ester(12)和ficusesquilignan A(13)。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7.
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佟书娟  刘亚平  杨丹丹 《医学争鸣》2005,26(24):2219-2222
目的:探讨脚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法检测胃癌组织39例,胃黏膜不典型增生24例和慢性胃炎组织33例中的却感染情况;采用PCR法检测上述标本中HpcagA;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iNOS,VEGF,c—erbB-2和ras癌基因产物p185和p21的表达.结果:Hp,HpcagA,iNOS,VEGF,p185和p21在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织;脚阳性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iNOS,VEGF和p21的表达显著高于脚阴性组,却阳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p185的表达显著高于脚阴性组;慢性胃炎、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却与iNOS,VEGF和p21表达呈正相关,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脚与p185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脚的致癌作用与其HpcagA的过度表达,增强胃黏膜细胞中iNOS和VEGF的表达,促进胃黏膜细胞癌基因c—erbB-2和ras的活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自我伤害即若有结束自己生命为目的,则为自杀行为.国内每年有28多万人自杀死亡,200多万人自杀未遂[1].自杀未遂也是自杀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为了了解自我伤害者尤其自杀行为者的有关特征及自杀行为年度变化趋势,作者对过去13年本院急诊科救治的自我伤害者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方法:114例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PRL水平,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57名正常男性(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患者组的血清PRL水平平均(24.1±18.8)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0.6±5.5)ng/ml(t=7.06,P<0.01)。患者组中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平均(21.2±15.4)ng/ml显著低于非吸烟精神分裂症患者(30.7±23.9)ng/ml(t=-2.17,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与患者年龄(r=0.003)、服药剂量(折算为氯丙嗪,r=-0.12)、服药时间(r=-0.18)以及体质量指数(r=-0.07)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长期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可显著增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水平,吸烟对血清PRL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临床资料:2008年l- 12月,笔者对20例20指断指合并掌侧皮肤及动脉长段缺损的患者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并断指再植手术.其中男性17例(17指),女性3例(3指),年龄19~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伤、爆炸伤,皮肤缺损面积1.0 cm ×2.0 cm至2.0 cm ×2.5 cm.手术方法: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择相邻手指的邻侧以指固有动脉为轴心线设计皮瓣.首先作皮瓣背侧缘及蒂部锯齿样切口,在伸肌腱背侧锐性分离,掀起皮瓣达侧方血管神经束.切开掌侧皮瓣缘,锐性分离达血管神经束,分离血管神经,仅保留指动脉与皮瓣相连.根据患指指动脉缺损长度,向远端解剖游离皮瓣内指动脉,保留适当长度后结扎并切断备用.患指侧方亦作锯齿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形成l cm宽的隧道以容纳皮瓣血管蒂.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至患指后覆盖创面,显微镜下依次吻合指背静脉、皮瓣内指动脉与患指远端指动脉、双侧指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