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4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54篇
  1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考察某院外科围手术期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督导手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为依据,随机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595份。对抗菌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595份病例中,预防用抗菌药病例277份(46.55%),合理使用抗菌药病例140份(50.54%)。常见Ⅰ类切口手术仅白内障手术、冠脉造影术完全未预防使用抗菌药;头孢菌素类在抗菌药应用频次居首位,且以头孢一代、二代为主,占63.64%;抗菌药联用病例共8例,占2.89%;国家基本药物占抗菌药使用频次的61.19%。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仍需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卫生部关于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72.
放疗是肺部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放射性肺炎是放疗后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断并给与有效治疗,一旦发展成肺间质纤维化,则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血清KL-6(Krebs Von den Lungen-6)是一种分类于第9族肺细胞抗原的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存在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等处,作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血清学指标显示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为探讨血清KL-6在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我们监测了23例接受放疗的肺部原发和继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KL-6的动态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调查了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方法:提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门诊首诊断为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处方信息,对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种类、频率及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63名患者处方信息中首诊断为痴呆者895人,首诊断为认知功能障碍者168人。65岁以下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低于认知功能障碍组,85岁以上患者人数占比痴呆组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组(P<0.01)。2年间痴呆患者平均每人开具过(7.11±8.37)种药品,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3.16±3.69)种(P<0.01);痴呆患者一线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的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1),改善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药物使用率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痴呆患者的多种药物联用方案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潜在用药风险;老年患者需注意药物联用时跌倒风险的增加。结论:痴呆患者促认知药物及针对BPSD的药物使用率显著高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关注潜在联合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量化评价体系,为科学评价该类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用指导原则(2015版)》、相关药品说明书、相关指南与文献为依据,由相关科室专家共同商讨制定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并运用加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9月1-30日的3个骨科科室的12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归档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合理性评价。结果:建立的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给药时机、其他因素)和12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权重占比较高的有适应证、药品选择及术前给药时机(权重分别为0.209、0.140、0.117)。在纳入的120份病例中,用药合理的占30.83%,基本合理的占47.50%,不合理的占21.67%。采用AHP-TOPSIS法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结论:基于AHP-TOPSIS法建立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的方法,可将多个指标结合起来对用药合理性进行量化评估。该方法切实可行、操作性强、评价结果可量化,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全球及中国男性不育症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为疾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9),利用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及其标化率来描述男性不育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男性不育的疾病负担指标进行时间趋势分析;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0—2025年全球男性不育疾病负担状况。结果 2019年全球患男性不育症人数约为5 653.04万人,中国男性不育症患病人数约占全球男性不育患者总数的25.79%。1990—2019年全球男性不育症的标化患病率从2 876.00/10万增长至3 393.67/10万,标化DALYs率从16.30/10万升至19.34/10万,中国男性不育症的标化患病率自4 433.84/10万增长至4 533.14/10万,标化DALYs率由23.34/10万升至24.27/10万,中国男性不育疾病标化患病率与DALYs率均明显高于全球水平。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1990—2019年全球男性不育症患病率(AAPC=0.66%...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治疗中心静脉置入设备(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CVAD)相关性上肢深静脉血栓(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疗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组,按照简单...  相似文献   
77.
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学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和畸形特征,并提出形态学分型系统。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CT,对60例不同类型脊柱侧凸1440个胸椎椎弓根进行CT轴位扫描。在Lenke椎弓根分型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量化和适当补充,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D-Ⅰ型(凹陷硬化型),D-Ⅱ型(平直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并分型。结果各种类型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形态分型A、B、C、D-Ⅰ、D-Ⅱ及E型分别占62.12%、24.72%、5.94%、2.75%、3.18%及1.29%,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为37.88%。各种类型脊柱侧凸间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胸椎椎弓根的畸形发生率高达60.83%。结论各种类型的脊柱侧凸普遍存在胸椎椎弓根畸形,以狭窄型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应用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前路手术治疗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方法对18例伴有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脱位采用全麻下轴向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无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伴有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了前路减压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对于四肢不完全瘫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所有脱位颈椎恢复正常序列。结论对于伴有不伴有后方结构骨折的关节突交锁的下颈椎损伤,全身麻醉下轴向牵引结合一期前路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以临床实例出发探讨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特点和关联性,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1970-2017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公开报道的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的病例,提取文献中患者年龄、性别、致ADR药物、重症药疹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文献49篇,共计病例49例。其中单一用药致重症药疹病例有27例,联合用药22例;49例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中发生率最高为对乙酰氨基酚,其次为吡罗昔康、布洛芬、依托考昔;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平均潜伏期为(7.88±10.42)d,其中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潜伏期最长,可长达(36.50±14.20)d;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好转,1例因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征死亡。结论:非甾体抗炎药致重症药疹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以减少重症药疹给患者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80.
基于国家卫生部重大医改专项背景,通过筛查量表对北京市W社区1091名居民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体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排序以及不同人群危险因素的差异情况,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