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2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胫骨上端造成不全骨缺损做为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骨桥蛋白mRNA在骨愈合过程中不同时期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术后1周时在近髓腔侧开始出现编织骨,骨桥蛋白mRNA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呈强表达。术后第3周时,缺损区被骨痂填满且板层骨增多,编织骨明显减少,表达骨桥蛋白mRNA的细胞数也相应减少。结论:骨桥蛋白主要表达在骨痂形成早期,此时的成骨细胞对其有强转录能力  相似文献   
52.
对50例健康成人颈椎椎弓根观测结果表明,国人C_(3~7)椎弓根高度和厚度数值接近,不随节段而变化;椎弓根长度及其轴线与椎体矢状面轴线的交角α随颈椎节段而轻度变化,但无线性相关(r≈0、P>0.05);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水平线的交角(β)随颈椎节段而变化,呈明显正相关(r=0.94,P<0.01);C_2椎弓根厚度明显小于C_(3~7)。表明C_(3~7)具备行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
寰枢椎脱位外科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寰枢椎(C1~C2)脱位不是独立的临床疾病,而是累及颅椎区的某些损伤或疾病的一种病理状态。一旦C1~C2发生脱位,或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累及脊髓与椎,基底动脉,威胁生命或导致严重残废。因此,在治疗上除原发疾病与损伤之外,矫治脱位、重建稳定,是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C1与  相似文献   
54.
脑弥散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64例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AI)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所有病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2.46%,死亡率为53.12%,均系车祸致伤,临床表现以伤后立即陷入持续性昏迷和伴发脑干机能障碍为特征,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病理发现主要为大脑半球白质、胼胝体、脑干白质的轴索广泛性损害形成收缩球,同时合并出血、梗死等局灶性病变。作者认为高压氧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早期联合应用是治疗DAI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5.
对寰椎骨折治疗策略的探讨(附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寰椎骨折的治疗策略及其依据。方法:28例寰椎骨折患者,25例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5例采用Halo-vest.10例采用颈围领,均固定3个月,去除外固定后进行颈部活动锻炼1个月,复查颈椎伸屈侧位X线片,了解寰枢关节稳定情况;另3例患者分别施行了融合术。结果:采用保守治疗的25例患者经过4~48个月随访,无论骨折是否愈合.均木发现寰枢关节不稳定的情况发生,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寰椎骨折大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并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只有确定寰枢关节稳定性遭到破坏且无法经保守治疗恢复的时候才需要施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6.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54,自引:2,他引:52  
作者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与间歇性跛行,少数发生马尾压迫综合征。13例共有14个腰椎椎体的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8个椎体后角的病损构成7例患者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另6个椎体后角病损较小,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作者认为成人中所见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与椎体矢状比值的测量及统计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58.
脊柱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骨髓瘤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1年收治的14例脊柱骨髓瘤患者的资料,13例行脊椎活检,其中经皮穿刺活检12例,切开活检1例,另1例行术中病理检查。病理报告均为骨髓瘤。孤立性骨髓瘤9例,多发骨髓瘤5例。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8例手术患者获15~102个月(平均37.6个月)随访,7例存活。未手术的4例中1例无瘤存活76个月,另3例分别于确诊后6、18和25个月死亡。结论:经皮脊椎穿刺活检是确诊脊柱骨髓瘤的重要手段,选择性手术结合放疗及化疗可稳定脊柱、解除脊髓压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脊柱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血管瘤(V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4月~2010年5月,共收治有临床症状的脊柱血管瘤(SVH)患者20例,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21~67岁,平均43.8岁。15例出现神经损害症状,其中脊髓损害12例,神经根损害3例;5例仅有局部疼痛。病灶位于颈椎5例,胸椎12例,腰椎3例。术前经X线片、CT和/或MRI检查,15例诊断明确,5例诊断不明确患者术前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1例单纯疼痛者行椎体成形术,2例单纯疼痛和4例神经损害轻微者行放疗,13例伴严重神经损害、压缩骨折或诊断不明确者行开放手术治疗。结果:5例CT引导下穿刺活检者仅1例病理诊断为血管瘤,1例取活检失败,3例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1例单纯疼痛行椎体成形术和2例单纯疼痛行放疗者治疗后疼痛缓解;4例轻微神经损害者放疗后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无效改行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完全缓解。随访3~78个月,平均31.9个月,19例无复发,1例病灶部分切除减压者术后17个月复发,再次行减压、术后放疗,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脊柱血管瘤大多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术前CT引导下穿刺活检对其确诊率不高。根据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0.
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柱骨软骨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手术治疗脊柱骨软骨瘤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8~61岁)。其中19例为孤立性骨软骨瘤,2例为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病变位于颈椎14例(含颈胸交界段2例),胸椎5例,腰椎2例(含腰骶交界段1例);病变均起自椎弓根、椎板和/或关节突等附件结构。其中15例有神经功能损害,3例仅有局部疼痛或不适,3例为无痛肿物。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8例,E级12例。21例均行手术治疗、彻底切除肿瘤。随访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前症状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肿瘤复发、恶变和脊柱稳定性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30min(45~360min);术中平均出血510ml(20~2000ml)。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骨软骨瘤。17例获得随访,平均7.1年(4~14年),术前有脊髓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恢复至Frankel E级,末次随访时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CT和/或MRI检查对诊断脊柱骨软骨瘤有重要意义,手术彻底切除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