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61.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移植肾的病理类型和特征,及其与肾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肾移植术后230例受者接受了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分析其病理表现类型和特征,比较不同病理类型和特征受者移植肾穿刺活检时的血肌酐(SCr)水平,随访受者穿刺活检后1年的移植肾功能情况,评价不同病理特征受者的预后.结果 移植术后3个月时接受了程序性肾活检的10例受者中,9例为正常肾组织,1例为移植后IgA肾病.有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的220例受者中,病理表现为交界性改变33例,急性排斥反应(AR)45例,慢性排斥反应(CR)24例,慢性移植肾肾病(CAN)26例,移植后肾炎(PTGN)39例,以上共167例;另外,28例同时有前面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类型表现,还有CNI肾毒性反应8例,BK病毒肾病7例,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有5例受者因采集的移植肾组织过少而不能明确诊断.病理诊断为交界性改变、AR、CR、CAN和PTGN的受者,其穿刺活检时的SCr水平分别为(171±17)、(259±25)、(343±33)、(406±67)和(207±26)μmol/L,不同病理类型者的SCr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活检后1年,随访到上述5种病理类型167例受者中的134例(80.2%),其中交界性改变23例、AR 36例、CR 20例、CAN 18例及PTGN37例,分别有1例(3.1%)、8例(18.2%)、8例(22.2%)、6例(33.3%)、5例(13.5%)发生移植肾功能丧失.穿刺活检后1年,上述5种病理类型移植肾功能异常受者的SCr水平与穿刺时SCr水平的差值(△SCr)分别为(-47±20.7)、(-37.3±36.9)、(25.5±24.3)、(13.5±27.7)和(25.2±17.1)μmol/L.结论 移植肾的病理改变复杂多样,结合移植肾穿刺病理活检结果和临床分析进行准确诊断,可以帮助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促进移植肾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62.
目的分析基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assay,ELISA)的莱姆德抗原板(LAT1240)与单一抗原检测板(LAT1HD)在肾移植受者抗HLAⅠ类抗体检测中的异同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基于ELISA的用LAT1240与LAT1HD分别检测73例已经莱姆德酶标混合抗原板(LATM)确定抗HLAⅠ类抗体阳性的等待肾移植的患者血清样本。比较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阳性率、抗体特异性分析等方面的异同。结果两种抗原板的平均阳性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T1HD所测出的抗HLA抗体阳性率较LAT124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抗原板分辨出的抗HLA抗体特异性完全相同18例(25%),1例完全不同,其余54例结果存在部分差异。5例样本用LAT1240分辨出包含抗Cw抗原的抗体,而用LAT1HD分辨出用LAT1240未能检出的抗HLA-A或B抗体。用LAT1240检测为高度致敏(群体反应性抗体60%)的样本中,有9例经群体反应性抗体分析软件不能分析出抗HLA抗体的特异性,但可以由LAT1HD分辨出来。共有21例致敏患者接受了肾移植手术,随访1年以上,人/肾存活率达100%。其中6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使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甲泼尼龙冲击治疗,5例受者逆转,1例效果不佳。结论与使用LAT1240检测的结果比较,用LAT1HD检测出的特异性抗体更为准确,更适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3.
背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是影响肾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抗体检测有助于筛查术前致敏者。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联合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监测在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病例回顾性分析,于2004-02/2007-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 对象:选择同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亲属活体供肾者、首次肾移植者66例,供者男27例,女39例,年龄19~66岁;受者男50例,女16例。 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拟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抗原分型,采用补体依赖微量细胞毒性试验于术前行交叉配型。采用甲泼尼龙联合抗CD25单克隆抗体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于术中和术后早期作免疫诱导治疗,采用以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为主联合吗替麦考酚酯和泼尼松的三联方案作维持性免疫抑制治疗。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筛查和监测受体的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肾移植效果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急性排斥情况。 结果:66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中,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配型错配数分别为0~3个60例,4~6个6例。在0~3 错配数受体中,术后3例(5%)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7%)发生急性排斥。在4~6错配数受体中,术后1例(17%)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33%)急性排斥。人类白细胞抗原0~3 错配数和4~6 错配数两组比较,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不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发生率无显著影响(P > 0.05)。所有急性排斥患者经甲泼尼龙和/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对3例术前预致敏受者术后定期监测群体反应性抗体变化:1例群体反应性抗体水平无明显变化,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2例术前经血浆置换后转阴或自然转阴,术后发生急性排斥,经甲泼尼龙、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治疗后逆转。 结论:亲属活体供肾组织配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等相关。术前组织配型及抗人类白细胞抗原抗体动态监测对于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特别是预致敏受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量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法(CDC)检测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的优缺点。方法:将肾脏病患者移植术后1个月血清40份和首次移植肾失功恢复血透的患者血清22份,分别以ELISA和CDC作PRA检测。结果:ELISA检测耗时150min,检测出HLA-I类抗体阳性29例,HLA-Ⅱ类抗体阳性20例;CDC检测耗时130min,检测出HLA-I类抗体阳性28例,无法检测HLA-Ⅱ类抗体。其中两种方法检测的28例阳性一致。结论:ELISA法检测群体反应性抗体方法稳定、敏感度高、结果准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对肾移植受者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的应用前景。方法:将90份肾脏病患者血清分成3组,包括首次移植术前、术后1个月及肾功能稳定期者。分别以混合抗原板和细胞板作群体反应性抗体检测。按照试剂盒的规定操作和判断结果。结果:混合抗原板检测操作简便、耗时150min,90份样本中检测出19例阳性,包括3例可疑阳性;细胞板检测耗时130min,17例阳性,其中16例阳性与混合抗原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BKV)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肾移植术后48个月内的患者共227例.采集其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拷贝.对部分肾移植受者进行移植肾活检.将尿或血中BKV DNA阳性患者80例分成干预组(51例)与对照组(29例).干预组进行调整免疫抑制剂:19例环孢素A(CsA)减量,22例他克莫司(FK506)减量,10例FK506转换成CsA;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并且密切监测急性排斥反应.干预3个月后再次检测,比较组内和组间干预前后BKV活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227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O%、33.5%和15.4%.干预组干预后尿decoy细胞、尿和血BKV数量的中位水平均为O,明显低于干预前(5.0个/10HP,1.50 x 104拷贝/ml,0拷贝/ml,均P<0.01).对照组观察前后尿decoy细胞、血BKV数量的中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个/10HPvs 5.0个/10HP、0拷贝/ml vs 0拷贝/ml,均P>0.05),尿BKV数量观察结束时上升(观察前:0.79×104拷贝/ml,观察后:2.21 x104拷贝/ml,P<0.01).上述各项指标干预前后的差值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确诊BKV相关性肾病4例,其干预治疗后尿decoy细胞计数以及血、尿BKV DNA均明显降低,移植肾功能有所恢复.结论 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作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换FKS06为CsA治疗肾移植术后BKV感染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7.
目的:比较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分别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对降低群体反应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和减少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方法:122例肾移植致敏受者分为3组,分别在术前使用血浆置换(69例)、免疫吸附(33例)、IVIG(20例)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及肾移植术后监测PRA的变化和排斥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血浆置换组、免疫吸附组、IVIG组的PRA水平比治疗前分别下降45%、45%、55%;肾移植术后1年,3组PRA的反弹率分别为41%、420k、30%;且IVIG组比其它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例要少、结论:肾移植致敏受者围手术期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或IVIG等方法治疗均可降低PRA水平, 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其中IVIG组效果更佳。部分患者术后PRA会反弹,使用免疫抑制药可使 PRA稳定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儿童肾移植受者排斥反应的发病特点与治疗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间实施的360例次儿童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儿童受者排斥反应发病特点及治疗预后。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比较不同分组间血肌酐值, 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法分析排斥反应发生率和不同排斥次数的死亡删失移植肾存活率。结果共有58例受者发生82次排斥反应, 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累积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9.2%和11.3%。病理活检证实的排斥反应有50次, 其中细胞性排斥反应(T cell mediated rejection, TCMR)占42.0%(21/50), 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 ABMR)占20.0%(10/50), 混合性排斥反应占38.0%(19/50)。58例受者首次排斥反应治疗后, 69.0%(40/58)的移植肾功能稳定, 31.0%(18/58)的移植肾功能受损;发生临床排斥、ABMR和交界性排斥受者中分别有80.8%(21/26)、85.7%(6/7)...  相似文献   
69.
本文报道国内2例肾移植受者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服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导致他克莫司体内过暴露出现他克莫司中毒, 通过服用苯妥英钠诱导CYP3A酶来解救的案例。为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导致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体内过暴露及相关毒性救治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