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检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妊娠妇女75例,分为3组。 A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5例;B组: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C组: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2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孕妇血清sFlt-1浓度的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血清NO水平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sFIt-1浓度变化,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其胎盘组织NO水平变化。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子痫前期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sFlt-1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NO水平呈负相关(r=-0.183,r=-0.251,P<0.05)。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中sFlt-1、NO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6%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治疗对低血容量兔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家兔64只,体重2.0~ 2.3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16):对照组(C组)、低血容量组(HM组)、乳酸钠林格氏液组(RS组)和6%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组).家兔麻醉后行右颈内静脉、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置管.C组不放血;M组经30 min股静脉放出30%血容量的血;S组和H组放血结束即刻经30 min右颈内静脉分别输注3倍放血量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和等放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130/0.4.于放血前(T0)、放血结束即刻(T1)、补液结束即刻(T2)和补液结束后30min(T3)时,记录MAP和HR,同时采集股动脉和股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和氧摄取率(ERO2);测定微动脉和微静脉的直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与C组比较,HM组T1~3时HR加快,MAP降低,微血管直径缩小,血流速度减慢,T1时DO2升高(P<0.05).与HM组比较,RS组T2时MAP升高,T2.3时HR减慢,T1~3时DO2和VO2升高,微动脉直径T2时增大,T3时缩小,T2.3时微静脉直径增大,微血管血流速度加快,HES组T2时MAP升高,T2.3时HR减慢,VO2和ERO2升高,微动脉和微静脉直径增大,血流速度加快(P<0.05).与RS组比较,HES组T3时DO2、VO2和ERO2降低(P<0.05).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容量治疗可改善低血容量兔肠系膜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注,改善氧代谢.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Dex对人胰腺癌Capan-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Dex对微小RNA-526b-3p(miR-526b-3p)和钙结合蛋白A4(S100A4)表达的影响;检测miR-526b-3p过表达与干扰S100A4表达对Capan-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526b-3p与S100A4的靶向作用关系;抑制miR-526b-3p表达验证Dex对Capan-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机制;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Bcl-2)、p21、B淋巴细胞瘤-2相关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用不同浓度的Dex处理后,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与miR-526b-3p、p2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100A4、CyclinD1、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与Western blot实验证实miR-526b-3p与S100A4存在靶向结合关系,且miR-526b-3p可负性调控S100A4的表达; miR-526b-3p过表达或干扰S100A4表达后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率与p2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yclinD1、Bcl-2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526b-3p表达可逆转Dex对Capan-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结论:Dex可通过调控miR-526b-3p/S100A4表达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侯俊德  白玉玮  杨丽萍 《河北医药》2013,(24):3742-3743
目的对比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在清醒与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为深麻醉下拔管提供依据。方法择期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40例ASAI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丙泊酚(B组),每组20例。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分别在清醒和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观察2组在入室后(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拔管前5min(T3)、气管拔管时(T4)、气管拔管后5min(T5)、10min(T6)的SBP、DBP、HR、SpO2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患者血压、心率在乃、T4及1、5时,与B组及基础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6例舌后坠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食管癌手术患者丙泊酚深麻醉下拔管可有效抑制拔管时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应注意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不同麻醉方式对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接诊的345例有关子宫内膜的病历资料,分为正常子宫内膜组(63例)、不典型增生组(85例)和子宫内膜癌组(197例)。子宫内膜癌组以患者自愿选择的麻醉方式分类:连续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式A);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式B),术后随访观察两种麻醉方式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中Leptin、VEGF蛋白的表达,Kaplan-Meier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及Leptin、VEGF蛋白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Leptin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32.94%、7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73,P<0.05);VEGF在正常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组和子宫内膜癌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1.18%、68.02%,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8.976,P<0.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方式为A的EC患者1、3、5年生存率均高于方式B(P<0.05),方式A预后生存显著优于方式B;Leptin、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二者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Cox模型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各因素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VEGF阳性表达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显著因素。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效果好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预后好,生存时间较长,转移较晚。Leptin和VEGF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正常组和不典型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呈正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一氧化氮(NO)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两者在早发型子痫前期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将60例妊娠孕妇随机分为3组,A组20例,为正常晚期妊娠孕妇;B组20例,为轻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C组20例,为重度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孕妇血清中PLGF、NO浓度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PLGF、NO浓度的变化。结果:B组、C组血清及胎盘组织中PLGF、NO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随早发型子痫前期病情的加重,PLGF、NO的水平也随之降低,各组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患者血清与胎盘组织中PLGF水平分别与相应部位的NO水平正相关(r=0.424,0.389,P均<0.05)。结论:孕妇血清及胎盘组中PLGF、NO水平变化可能与早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发病及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且可作为监测患者病情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中,5 cmH_2O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患者眼内压(IOP)和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择期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45~65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PEEP为5 cmH_2O组(PEEP组)和无PEEP组(ZEEP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诱导完成机械通气后,PEEP组设置呼气末正压为5 cmH_2O,ZEEP组呼气末正压设置为0。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后气腹前10 min平卧位(T_1)、气腹Trendelenburg体位后5 min(T_2)、30 min(T_3)、恢复平卧位气腹消失后(T_4)和术后30 min(T_5)时的IOP、视神经鞘直径(ONSD)、PaO_2、PaCO_2,同时记录T_1—T_4时肺动态顺应性(Cdyn)、气道峰压(Ppeek)和T_0—T_5时HR和MAP。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IOP明显降低(P0.01),T_2—T_3时IOP明显延长(P0.01),T_2—T_3时ZEEP组ONSD明显延长(P0.01),T_3时PEEP组ONSD明显延长(P0.05)。T_1—T_4时PEEP组PaO_2、Cdyn明显高于ZEEP组(P0.05)。T_1时PEEP组Ppeek明显高于ZEEP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手术中,气腹和Trendelenburg体位下应用5 cmH_2O的PEEP改善患者氧合的同时不引起IOP和颅内压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深麻醉下双腔气管导管更换成单腔气管导管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择期食管癌患者40例,A S AⅠ或Ⅱ级,分为更换单腔气管导管组(A组)和双腔气管导管组(B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在入室后(T1)、更换单腔气管导管后1 min(T2)、5 min(T3)、拔管(单腔气管导管、双腔气管导管)前1 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HR和SBP的乘积(RPP)变化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T2、T4时SBP、DBP、HR、RPP明显低于B组(P<0.05),拔管时呛咳、躁动发生少(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毕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可较少增加拔管时应激反应,保持循环相对稳定,苏醒更平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Ki67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20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D133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1从正常卵巢组织到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CD133及Ki67的表达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低分化卵巢癌组CD117及Ki6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D133表达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9,P0.05)。结论高表达的CD133及Ki67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