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pPNET 9例.CT检查6例,其中4例增强扫描;MRI平扫 增强检查3例;超声检查4例,分析pPNET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发生于后胸壁2例,腰骶部、肩胛骨、鞍结节、鼻腔、颈部、右上臂及卵巢各1例.pPNET多表现为较大实体软组织肿块,成分混杂,血供相对较丰富,呈不均匀性强化;起源骨组织者以溶骨破坏为主,周围见明显软组织肿块;起源于胸壁pPNET常伴有胸膜侵犯及邻近肋骨骨质的破坏.结论:影像学检查能较好地显示pPNET大小、范围及其毗邻关系,对于青少年出现溶骨性破坏伴较大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内见较大异质性肿块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定性诊断仍依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肠套叠(CIC)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认识,减少误、漏诊。方法:搜集我院资料完整的8例CIC,就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4例出现典型的"弹簧"征而确诊,2例误诊,1例阴性。B超检查7例,CT检查4例,其中分别有5例和3例发现肿块、"靶环"征、"年轮"征等典型征象而明确诊断,分别有2例和1例漏诊。结论:CIC可根据影像学检查时的"弹簧"征、"靶环"征和"年轮"征等典型征象而及早诊断,但少数病例会因无阳性表现而误、漏诊。  相似文献   
53.
目的 为了降低在论证实施PACS过程中的风险系数,同时为了保证投标时的公平性以及能在今后建设较高档次的PACS。方法 首先我们将我院论证PACS的工作方法和PACS实施步骤发布在网上;编写了详细的PACS产品评估技术参数报告,对预选的5家PACS产品进行测试。结果 通过这次的PACS论证和PACS产品测试,我们对各竞投PACS公司的产品都有了较深的了解。另外该测试报告为我们医院选择PACS提供了较客观依据,使得我院在选择PACS时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并保证我院最大的利益。结论在对各公司PACS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对产品做技术测试是相当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基于磁共振(MRI)T2加权像探讨腹部脂肪厚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术前腰椎间盘MRI检查的患者1 108例。在T2加权像上测量腹部各径距包括腹部直径(AD)、正中矢状径(SAD)、腹部皮下脂肪厚度(VST)、背部皮下脂肪厚度(DST),并用改良的Pfirrmann分级标准对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各径距与腰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SAD、AD与腰椎间盘退变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01;r=0.19,P<0.001);男性VST与腰椎间盘退变总分呈负相关(r=-0.10,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SAD、AD增加腰椎间盘退变的风险(OR=1.14,95%CI:1.08~1.20,P<0.001;OR=1.15,95%CI:1.08~1.23,P<0.001);男性VST降低腰椎间盘退变的风险(OR=0.70,95%CI:0.55~0.89,P=0.003)。结论:女性SAD、AD和男性VST与腰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基于MRI的腹部脂肪各项径距可作为预测腰椎间盘退变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5.
耻骨联合结核的影像学表现(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关节结核常见于脊椎、长骨干骺端及负重大、活动多的关节。耻骨联合结核在临床上较少见,发病率仅为骨关节结核的0.09%~0.53%,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目前尚未见详尽报道。本文搜集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耻骨联合结核6例,就其X线及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malrotation of intestin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证实的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X线及CT表现,18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上消化道造影,11例行钡剂灌肠,另有8例行增强CT扫描。结果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梗阻6例;钡灌肠示回盲部位于右上腹2例,中上腹4例,左上腹3例;CT显示肠系膜根部类团块影,5例增强扫描可见典型"漩涡征",提示伴有中肠扭转,毗邻肠袢扩张,肠系膜静脉不同程度淤积扩张,18例患儿术前及术后均诊断为肠旋转不良,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上消化道造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非新生儿小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不明原因的反复呕吐及腹痛的患儿应及时对其进行上述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7.
用中轴线距离法测量脊柱侧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种测量脊柱侧凸的新方法(即中轴线距离法,简称中线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3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由6名医师分别独立运用Cobb法和中线测量法在医学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工作站上对脊柱侧凸程度进行测量,并间隔3周后,每名观测者再对30例患者重复测量1次,对所得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1)6名医师自身2次测量结果比较:Cobb法和中线法测量产生的最小差值均是0,最大差值分别是24.00°和12.00 mm,平均差值分别是5.71°±1.54°和(1.95±0.58)mm.采用Cobb法测量时,除2名主治医师重复测量结果(36.63°±10.3°与37.13°±10.22°、33.27°±10.09°与35.27°±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4名医师重复测量结果分别为39.00°±10.69°与36.50°±10.63°、31.73°±10.96°与37.30°±9.65°、32.03°±7.49°与27.86°±9.00°、29.77°±8.87°与34.20°±7.26°,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中线法测量时,6名医师重复测量结果[(51.03±15.85)mm与(50.73±15.50)mm、(52.40±14.88)mm与(52.70±14.74)mm、(53.77±16.14)mm与(53.60±15.33)mm、(54.07±15.36)mm与(54.40±15.07)mm、(51.87±14.67)mm与(51.77±14.46)mm、(52.93±13.88)mm与(53.27±15.00)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6名医师相互间比较:Cobb法和中线法平均差值分别是5.07°±0.35°和(2.32±0.26)mm.采用Cobb法测量时,相同年资医师间(36.63°±10.30°与33.27°±10.10°、39.00°±10.69°与31.73°±10.96°、32.03°±7.49°与29.78°±8.87°)及不同年资医师间(36.63°±10.30°分别与39.00°±10.69°、32.03°±7.49°比较,39.00°±10.69°与32.03°±7.49°比较)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采用中线测量法测量,医师1分别与医师2、3[(51.03±15.85)mm分别与(52.40±14.88)mm、(53.77±16.33)mm]及医师3与医师5[(53.77±16.14)mm与(51.87±14.67)mm]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医师5分别与医师1、6[(51.87±14.67)mm分别与(51.03±15.85)mm、(52.93±13.88)mm]及医师3与医师4[(53.77±16.14)mm与(54.00±15.36)mm]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差异与测量者经验无直接相关.结论 与Cobb法相比,中线法具有测量点明确、操作方便、测量结果误差小、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试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小儿髋关节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髋关节结核病例的X线、CT、MRI影像资料。结果病变多累及单侧关节,男孩多见,早期主要表现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腔积液,病变进展到中后期,主要表现骨质疏松,髋臼及股骨头骨骺破坏,冷脓肿形成并呈流注样扩散,肉芽组织形成,晚期表现为股骨头坏死,关节畸形、脱位及强直等。结论 MRI对于髋关节早期软组织病变,关节积液、脓肿,以及软骨破坏等敏感,X线片对于整体观察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及关节脱位等有价值,CT能发现细微的骨破坏病灶及死骨等,3种检查方法合理选择,有助于病变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分型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 均拍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平片, 并行MSCT扫描。X线和CT图像均通过PACS局域网传送至工作站, 由一位副主任医师根据X线正侧位片, 以及CT原始图像和后处理重建图像(包括多层面重组、容积成像等)分别独立进行骨折诊断, 并按AO系统分型。结果 64例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 8例漏诊, 56例诊断骨折, 包括A型23例, B型17例, C型16例。MSCT扫描及后处理图像的64例均发现骨折, 包括A型15例, B型25例, C型24例。两种检查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桡骨远端骨折诊断和分型更为准确和详细, 尤其对复杂性关节内骨折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