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应症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雄  邵振海 《颈腰痛杂志》1999,20(4):283-285
目的 探讨经皮腰椎间盘切作术的适应证。方法 对106例经皮腰间盘切除治疗者根据髓核造影分为纤维环破裂组和纤维环未破裂组,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3~36个月,纤维环破裂组优良率11.11%,纤维环未破裂组优良率94.8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适合治疗纤维环未破裂的腰椎间盘突出者。髓核造影能直观判断纤维环的完整性,可做为经皮腰间盘切除术病例选择的有  相似文献   
12.
背景:关节镜下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实验已经在国内广泛开展,但是对于腘绳肌腱细小的南方人应用此种修复方式的临床研究较少.目的:首次分析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海南地区人群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南地区27例交叉韧带重建的病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2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采用腘绳肌腱及生物界面螺钉进行重建,其中自体腘绳肌23例,同种异体腘绳肌4例.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功能并指导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韧带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获随访8.7(3~24)个月,1例隐神经损伤,1例移植后3个月膝关节化脓性感染,行移植物取出待二期行翻修;除感染1例外,所有患膝移植后活动均正常,不稳感消失,同种异体腱组患膝皮温较高,但体温不超过38℃;术后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19例术后IKDC评分正常或接近正常,说明自体或同种异体腘绳肌腱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或后交叉韧带的良好移植物,腘绳肌腱及界面螺钉重建交叉韧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27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作者自2004~2007年采用带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27例,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结果]27例皮瓣全部存活,外形满意.23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色泽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局部平坦,质软,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结论]掌背动脉背侧皮支皮瓣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谢静  韩方璇  邓立新  云雄 《骨科》2015,34(3):41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口服药物与肠内营养(EN)物质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提高EN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同时经鼻饲管应用口服药物与EN的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可能发生的EN与药物相互作用。结果入选患者105例,使用药物105种。分析发现,EN与口服药物在药剂学、药动学和药理学方面可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导致鼻饲管堵塞、血药浓度升高或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应注意药物与EN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运用药学知识选用合理的口服药物和EN给予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皮置钉44例[A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19~50岁,平均(45.3±3.5)岁],开放置钉42例[B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18~53岁,平均(44.6±2.9)岁]。对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表现、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进行分析。结果A组术中X线曝光次数较B组多,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并能获得更高的术后3d 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之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随访过程中测量伤椎高度变化及Cobb角恢复情况大致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与同组术前比较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早期及随访过程中ODI评分优于B组同一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固定可靠,伤椎高度恢复良好且维持稳定,而经皮置钉在不影响疗效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26岁,因车祸摔伤致右肘肿痛、畸形2 h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右肘压痛剧烈,肘后Hütter三角关系紊乱,右肘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虎口区、小指及大鱼际区麻木感,皮肤触、痛觉迟钝,右腕关节主动背伸乏力,各指背伸、拇指对掌及小指屈曲无力,可做主动拇、示、中指屈 曲及并、分指动作,桡动脉搏动好,末梢血运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不同材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对药品失重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照<中国药典>中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理办法>(第13号局令)、直接接触药品的内包装材料(容器)与药物相容性试验的基本要求,将样品置于恒温恒湿或规定的贮藏条件下,定期或不定期称其重量.结果:不同材质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对药品失重影响不同,因此在选择内包装材料时必须全面兼顾考虑.才能保证药品在效期内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酮康唑乳膏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乳膏中酮康唑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检测波长为239nm。结果酮康唑进样量在2.419~24.1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49%。结论HPLC法测定酮康唑乳膏含量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准确性好,能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军训所致股骨中下1/3应力骨折的机理和临床特点,并分析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53例患者,切开复位95°L地型钢板内固定29例,加压钢板14例,胫骨结节牵引结合石膏外固定10例。结果:53例均骨性愈合,不同程度地恢复下肢负重及膝关节功能:按改良Kolmert标准评定,膝关节活动度的恢复,L型钢板组优于加压钢板组、加压钢板组优于牵引组。结论:(1)本病的发生与股骨解剖结构、肌群分布、军训后肌肉疲劳及应力集中等因素密切相关;(2)本病具有发病部位、时间较集中、骨折愈合较快、但易粘连、影响膝关节功能的特点;(3)L型钢板适应局部解剖特点、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材质坚硬,能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为本病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EGFR突变检测并行PET/CT检查的肺腺癌患者218例,采用EGFR基因检测试剂盒行EGFR突变检测。分析EGFR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18F-FDGPET/CT半定量参数[原发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代谢肿瘤体积(MTV)及糖酵解总量(TLG)]的关系。ROC曲线分析18F-FDGPET/CT半定量参数预测EGFR突变的诊断价值。结果218例患者中,EGFR突变型121例(55.5%),EGFR野生型97例(44.5%)。EGFR突变型患者女性比例、无吸烟史比例、IV期所占比例、远处转移发生率均高于EGFR野生型患者,而肿瘤直径、SUVmax、MTV和TLG均低于EGFR野生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远处转移、SUVmax<12.6均是影响EGFR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MTV和TLG的AUC分别为0.632、0.607和0.642。结论原发灶有远处转移、SUVmax<12.6与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有关。PET代谢显像可能成为评估肺腺癌患者分子特征的有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