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52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281.
细菌性痢疾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散发或小规模暴发流行。我国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志贺菌感染病例数一直高居我国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前五位[1,2]。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菌痢的首选治疗药物为环丙沙星,次选为头孢曲松和匹美西林,能有效减少由志贺菌感染所引起  相似文献   
282.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疾病,是主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其老年人死亡率占第3位。相关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人有1/3患高血压,7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息高血压,且心血管并发症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有随着血压升高而增高的趋势。因此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是降低心血管病致残率及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及方法之一。我们采用口服氨氯地平片结  相似文献   
283.
目的:观察藻鳖软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43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加用柴胡疏肝汤,治疗组45例在一般护肝治疗用药基础上加藻鳖软肝汤治疗,治疗时间2组均为6个月,通过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改善,但在部分指标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藻鳖软肝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84.
285.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兔桡骨骨不连的效果及作用原理。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40只,无菌条件下制作兔双侧桡骨骨不连模型,最后造模成功36只,利用随机数字表将实验动物分成4组,每组9只。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为单纯体外冲击波治疗组,C组为单纯自体细胞生长因子组,D组为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细胞生长因子组。在无菌条件下将经兔耳缘静脉采血转移到15mL的无菌离心管中,在200g的条件下离心20min.小心将中上层移出并不带任何红细胞,放入15mL无菌的离心管中。采用ELISA法检测样本中各种生长因子的浓度。造模12周后对实验动物行体外冲击波及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及16周行X线检查,处死实验动物取活组织进行大体观察、骨痂钙水平测定、骨痂成骨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主要生长因子为VEGF和TGF-β含量分别达到(528.87±38.51)pg/mL和(162.73±21.08)pg/mL,为正常全血中含量的5倍左右。治疗后16周发现A组未愈合;B组骨不连部位开始愈合,但较C和D组薄,有少量骨痂,抗外力较弱;C组基本达到愈合,但较D组稍薄;D组达到骨性愈合,表现为骨不连部位平整光滑,颜色亮,质地硬。X线片观察治疗后16周发现,A组骨折间隙无明显改变;B组骨折间隙有改变,但较C和D两组较差。C和D两组骨不连间隙变化明显,其中D组变化较C组更为明显。A组与B,C,D组骨不连间隙4,8,12及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生成量4,8,12及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及D组骨钙水平4,8,12及1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痂成骨细胞计数4,8,12及1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细胞生长因子对骨不连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体外冲击波和单纯自体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体外冲击波联合自体细胞生长因子为临床治疗骨不连提供了一种良好协同方法。  相似文献   
286.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的实施 ,编码人类全部染色体的约 10万种基因将不断地被发现。然而 ,仅仅破译了编码人类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并不代表什么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了解编码人类染色体这 10万种基因的功能是什么 ,即基因的调控机制 ,从而进一步阐明人类的整个生命活动。伴随HGP的实施 ,产生了一些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生物芯片 (biochip)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基因芯片技术被誉为是基因功能研究中最伟大的一项发明。通过基因芯片人们可以大规模、高通量地对成千上万个基因进行同时研究 ,从而解决了传…  相似文献   
287.
张思潮  严伟  徐德顺 《疾病监测》2021,36(2):137-141
  目的  了解2016 — 2019年浙江省湖州市儿童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毒分布情况,分析病毒病原学构成及流行情况,为科学防控与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2016 — 2019年湖州地区14岁以下儿童SARI病例,采集呼吸道标本(咽拭子或下呼吸道标本),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13项常见呼吸道病毒病原体。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收集病例2105例,儿童SARI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7.27%、46.22%、32.71%和31.99%。 不同年度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毒感染总阳性检出率为41.90%,其中位居前3位分别为呼吸道合胞病毒(8.98%)、甲型流感病毒(7.60%)、人腺病毒(5.94%)。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3. 65%、30.75%、40.73%和4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0~、1~、4~、7~14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0.84%、52.98%、43.00%和36.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0~和1~岁组感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4~和7~14岁组。男性感染阳性检出率(42.06%)和女性(41.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4)。  结论  2016 — 2019年湖州地区儿童SARI病毒阳性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基本处于散发状态,但病毒阳性检出率依然较高。 1岁以下儿童更易感染呼吸道病毒,并可能引起SARI。 冬春季依然是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88.
目的 比较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儿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接诊的轻中度UC患儿80例,采用简单排序随机化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血清D-乳酸(lactic acid,LAC)、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ANC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endotoxins,ET)、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23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12个月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血清D-LAC、p-ANCA、DAO、ET、IL-1β、IL-6、IL-2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亦均低于对照组(P <0...  相似文献   
289.
目的 了解湖州市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别、毒力基因、抗生素耐药以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收集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tlh/tdh/trh毒力基因检测、分子分型和药敏试验。结果 88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别成多样性,主要血清型为O10:K4(81.82%)、O3:K6(5.69%)、O4:Kut(3.41%)。毒力基因类型包括tdh+trh-(92.05%)、tdh-trh+(5.68%)、tdh+trh+(2.27%)。31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3.9%,对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和萘啶酸100.0%敏感。52株副溶血性弧菌可分为15个PFGE带型,相似度达到100%以上的克隆系有4个。结论 O10:K4副溶血性弧菌在湖州市腹泻患者中首次出现且逐渐成为流行优势株;菌株以携带tdh基因为主,菌株之间相似度高。  相似文献   
290.
目的 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咖啡酸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鄂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8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49例)。对照组口服咖啡酸片,0.2 g/次,3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甘露聚糖肽片,10 mg/次,3次/d;两组连续服药28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指标,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7%,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WBC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性因子G-CSF明显升高,而IL-6、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咖啡酸片与甘露聚糖肽协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效果确切,能对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使机体免疫能力增强,并能减弱炎性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