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1篇
  免费   437篇
  国内免费   238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120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62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778篇
内科学   425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78篇
特种医学   24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7篇
外科学   593篇
综合类   1722篇
预防医学   705篇
眼科学   60篇
药学   729篇
  10篇
中国医学   810篇
肿瘤学   232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17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61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272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5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7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9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情况及突变位置。方法选取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根治标本,对照组为32例维汉族乳腺良性病变(纤维腺病及纤维腺瘤)及乳腺癌旁非癌组织;应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序列测定的方法检测BRCA1基因突变。结果(1)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突变的12个新位点。(2)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BRCA1的突变率为12.86%(9/70),22例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35岁)BRCA1突变率为31.82%(7/22)。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BRCA1突变率(7/22)高于维吾尔族晚发性乳腺癌(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95,P〈0.01)。(3)70例维吾尔族乳腺癌中发现9例BRCA1基因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8例多态性位点均为3232A〉G。(4)2例双侧乳腺癌中均检测出BRCA1基因的突变。结论BRCA1突变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乳腺癌尤其是维吾尔族早发性乳腺癌及双侧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中不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方式和移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对新生儿性别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4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治疗并进行FET且成功分娩的患者和新生儿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助孕方式及移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对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①IVF-FET共898对夫妇(920个周期),1166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06.7。移植桑葚期前、桑葚期或囊胚期胚胎,出生性别比逐渐增高(99.0,135.4,142.6),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CSI-FET(含PGT)共415对夫妇(433个周期),555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1.0。移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出生性别比(116.0、87.2、1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PGT-FET共33对夫妇(33个周期),33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53.8。移植IVF、ICSI或PGT解冻囊胚对出生性别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采用IVF技术助孕,移植较晚发育阶段胚胎可能会增加出生性别比的风险;ICSI技术移植不同发育阶段胚胎或移植IVF、ICSI或PGT囊胚对新生儿性别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知识知晓情况,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具有良好信效度的问卷,对135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消毒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三级医院医院管理人员消毒知-信-行(KAP)知识维度得分(11.12±2.09)、行为维度得分(10.58±1.96)和总分(25.35±3.83)高于二级医院[分别为(10.00±1.47)、(9.34±1.64)、(23.61±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级别医院在KAP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9)。40~49岁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最高(26.33±3.04);学历越高者KAP得分越高;主任护师或副主任护师KAP得分(26.90±2.71)高于其他职称人群;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KAP得分(27.61±2.52)高于兼职人员;工作年限在5~10年的医院感染管理人员消毒KAP得分(26.47±2.63)较高(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消毒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尤其是二级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消毒知识的培训。有必要在不同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全民健康信息化进入新阶段,结合卫生健康行业现状的梳理及政策走向,积极探索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引领医疗服务模式的变革。本研究提出区域互联网医院建设的概念界定、主要建设内容,以及建设运营和服务模式。旨在通过区域卫生专网和5G移动网络,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成果,创建并利用区域互联网医院建设,优化配置医疗资源,缓解三级医院服务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引领医疗服务模式转型,解决医改过程中的诸多堵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层面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医疗器械供应链预警机制,进行医院内外部动态管理,以信息化提高供应链可视性,可实现医疗器械供应链弹性管理。该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和可恢复性,进而提升医院应急防控能力,最终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06.
107.
五倍子治疗银屑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中 ,女 18例 ,男 12例 ,年龄 2 8~ 6 5岁 ,病程 1个月余~ 5年余。方法 :取五倍子 10 0 g在瓦片上煅后研末 ,取其粉末 10 g在器皿中用醋调匀后涂于患处 ,每日 2次 ,7天为 1个疗程。结果 :短者 1~ 3天即可见效 ,长者 1~ 4个疗程即可消失。 30例全部治愈 ,随访 5年无 1例复发。典型病例 :女 ,30岁 ,1993年 3月初诊 ,患者自述全身广泛性的红色丘疹、斑丘疹、脱银白色鳞屑1个月余 ,瘙痒无度。查 :全身有广泛性的红丘疹、斑丘疹 ,呈圆形和类圆形 ,新旧不一 ,处于不同时期 ,有的其上有一层白色鳞屑 ,鳞屑于基底部附着较牢 ,用力抓搔后 ,将…  相似文献   
108.
背景:建立髋部骨折术后肺部感染列线图预测模型,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医疗成本至关重要。目的:构建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为可行性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10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市中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训练集)的病例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和联合模型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效能,运用RStudio软件中的glmnet、pROC、rms等工具构建了一个列线图模型,用于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并进一步绘制校准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在对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同院行手术治疗的13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验证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的分析后,进一步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与结论:①此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为9.18%(28/305);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森林图显示,术前住院天数、白细胞值、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钠水平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示拟合良好(χ2=4.57、P=0.803);对以上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联合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模型均区分度良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图形校准法、C指数、决策曲线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校准曲线位于标准曲线和可接受线之间,该列线图模型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良好;④验证集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形校准法、决策曲线验证预测模型,显示预测结果与临床实际相比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构建的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利用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可筛选出高危人群,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糖尿病与脑梗塞预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曦元  莫非浩 《广西医学》2001,23(4):997-999
糖尿病是脑梗塞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塞 ,不仅临床表现重 ,其发病后的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升高( 1) 。本文分析 1 998~ 2 0 0 1年 1 62例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 ,探讨糖尿病血糖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 62例均系我院 1 998~ 2 0 0 1年连续收治脑梗塞患者 ,其中男 87例 ,女 75例 ,年龄 42岁~ 83岁 ,平均年龄 66.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并在起病后 3天内经头颅 CT检查证实。根据发病前有无糖尿病史分为 2组。1 .1 .1 糖尿病组 :41例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指纹图谱技术探讨槐花散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及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各药味的活性成分,以UC为疾病背景构建网络图,预测槐花散抗UC药效作用靶点,采用UC动物模型对预测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收集不同厂家共10批次槐花散测定指纹图谱,筛选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并利用分子对接对槐花散潜在质量标志物和预测靶点进行虚拟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25个槐花散的活性成分和105个共有靶点,通过分析筛选出槐花散共5个潜在药效靶点为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蛋白激酶(AKT1)、抑癌基因(TP53)。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槐花散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便血症状和疾病活动指数,增加UC小鼠的体质量,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的含量;下调小鼠结肠组织中的Tnfa、Il1b和Akt1 mRNA的表达,上调Il6、Tp53 mRNA的表达。通过指纹图谱共获得8个共有峰,筛选并指认出5个潜在质量标志物,将其与上述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发现槲皮苷、胡薄荷酮、新橙皮苷及柚皮苷与5个靶点的结合能均小于-4 kJ/mol。结论:槐花散调节IL-6、TNF-α、IL-1β、AKT1及TP53等靶点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槐花散中质量标志物作用于上述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